摘要:本文從小學數學課堂情境導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情境導入的現狀分析、情境導入的原則、情境導入的方法四個方面進行闡述,優化課堂情境導入,使情境導入更好的服務我們的教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低段課堂;情境導入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得到全面進步和發展。實現:1. 學有價值的數學;2. 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3. 不一樣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如何能使學生在課堂上興趣盎然,獲得最大化的數學發展,是我們應該要思考的問題。一節課情境導入能很好地讓學生集中注意力,進入到課堂的學習中來,因此設計一個好的情境導入是每個老師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一、 小學數學課堂情境導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每件事情都要有一個好的開端,課堂教學也是一樣。心理學研究表明:個體的情感的認知活動有動力、強化、調節三方面的功能。小學階段的學生注意力不長久,年齡特征決定了他們剛上課時不能立即進入學習狀態。所以在一堂課的開始,一個好的情境導入是非常必要的。什么是“情境”,怎樣使用才能使教學達到最好的效果,這是每位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
二、 情境導入的現狀分析
1. 情境導入流于形式,忽視激發學生內在情感動力
在新課改的不斷推進中,許多教師積極投身在課堂教學實踐和情境導入大流,他們認為,不管教學是否有效,只要戴上了情境導入的帽子,就符合新課標的要求。于是開始不考慮教學實際和學生的需求就隨意的創設情境,或是把“現成的”情境通過“現成的”多媒體或者其他形式在課堂上再現出來,而接下來的教學都是圍繞這樣的情境所展開的,試問這種“現成的”情境怎能更好地為教學服務?這樣沒有目標的情境,是脫離了學生實際的,是流于形式化的。
2. 情境導入時間太長,減弱學生的注意力
情境導入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服務我們的教學,和教學內容有機整合,又能深深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小學階段的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為20分鐘左右。很多教師在情境導入環節花費太多的時間,導致學生的興趣減弱,又影響后面的教學環節。
3. 情境導入遠離學生生活,難以引起學生的共鳴
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使大腦、各種器官處于最興奮狀態,能更快,更好的接受教學信息。而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興趣源自具體情境。因此,教師要創設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 小學數學課堂情境導入的原則
1. 創設情境要真實,考慮學生生活經驗
當學習內容越貼近學生熟悉的生活,學生自覺學習知識的熱情就越高。因此在日常課堂教學中,老師要在學生鮮活的生活環境中,挖掘學習資源,從中引出數學問題,并讓學生感到數學問題無處不在。
2. 創設情境要自然,考慮學生思維過程
數學問題的核心是要激發學生的思考,提高學習活動的思維含量。這就要求必須要創造有思考性的情境,要把思考空間提供給學生,能激發學生的思考和聯想,而不是做作,牽強。
3. 創設情境要有效,考慮學生原有基礎
學習不是簡單的記憶,而是建立在舊知識、經驗的認知上。建構主義強調知識建構的“最近發展區”,認為新知的建構應基于這個區域,才能獲得促進學生智能發展的最理想的效果。
四、 小學課堂情境導入的一般方法
1. 喚起舊知,直奔主題
復習舊知,可以鞏固舊知,使一部分基礎較差的學生可以做進一步的理解,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體會到其更深刻的意義。溫故而知新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2. 猜謎質疑,激情導入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小學的孩子年齡較小,他們對猜謎語都有濃厚的興趣。教師新課時用謎語導入,既可以使學生的知識增長,又可以使學生思維開拓,還可以使學生愉悅地進入新課的學習中來,從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3. 以生活實際導入
情境必須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現象,現實中的數學是由不同的環境所形成的,因此現實數學能成為兒童學習數學的基礎。現實生活中存在很多數學問題,然而只有貼近兒童生活的問題才可以使他們感興趣,興趣是學習一切最好的老師,因此引入課堂情境更多的應該是兒童所關心的內容。這樣在課堂教學中才能有效地和學生互動起來。
4. 設疑導入,激發創造
“學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維一般都是從問題開始。教師教新課時,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根據與課題有關內容精心巧妙地設計問題,往往能激起學生濃厚的興趣,積極地思考問題。設問引入,使學生以最快的速度進入最佳學習狀態,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萌發求知欲望、啟動認知的有力措施。
5. 故事導入,吸引注意
小學階段的孩子年齡小,非常喜歡聽故事。當課堂上用講故事的方式導入時,會很好的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讓他們心情愉悅,高高興興地投入到課堂的學習中來。比如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時,可以用這樣的故事導入:共讀繪本《誰是四邊王國的王子》:從故事中我們知道長方形和正方形能來到最后一扇門,是因為它們具有了邊和角的一些特征,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些特征,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融入繪本,一方面內容有趣輕松,讓課堂“活”了起來,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充分的激發;另一方面通過故事的主線敘述,圖片呈現“邊,角”的特征,學生模糊的“已知”被喚醒,感知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的進一步探究和理解奠定基礎,指明方向。
6. 動手操作,因勢利導
通過動手操作對知識能更直觀,更形象,更專注。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時,可以這樣導入:師:同學們,我們先來玩一個擺小棒的游戲,好嗎?拿出4根小棒,你能用這4根小棒擺一個我們學過的圖形嗎?(學生擺出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師:如果拿掉1根小棒呢?請用3根小棒擺一個我們學過的圖形。(擺出三角形)。師:好,如果再拿掉1根小棒呢?拿掉1根小棒,保持不動,那這是什么圖形呢?你們知道嗎?接著引出課題:認識角。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情境導入只有當學習材料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聯系時,學生對學習才最感興趣。導入的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只有選擇合適教學內容的情境導入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作者簡介:
陳祥,浙江省諸暨市,諸暨市店口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