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賓清
摘要:開展小學數學教學不能依靠單純的理論傳授,還要鍛煉學生的應用能力,能夠將數學知識運用起來,解決各種問題。因此需要小學教師針對應用能力的培養展開研究,獲取更理想的教學效果,促進學生數學思維和綜合能力取得全面提升。本文主要從當前的實際教學情況出發,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從多方面論述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 應用能力 培養策略
小學生對知識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用這樣的好奇心來挖掘知識,鍛煉能力。因此,開展有效的小學數學教學,不能一味地讓學生學習理論知識,做枯燥的練習題。而要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活躍思維,將數學知識真正運用起來,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學習特點,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那么我將針對小學數學教學,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
情境教學法受到廣大教師的推崇,那么為了更好地鍛煉學生的應用能力,教師也可以創設問題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解決情境中的實際問題,提升應用能力。就以折扣與利潤的教學為例,這一章節主要引導學生了解折扣和利潤之間的關系,從而更好地解答這一類應用題。針對這樣的內容,教師可以將題目的題設背景作全面分析,隨后借助多媒體系統引入多樣的素材,構建一個與習題相似的問題情境。這時,則讓學生思考假如自己是題目中那個服裝店的老板,要如何確定折扣才能使利潤最大化。學生進入到這樣的情境當中,充分展開思考,聯系所學的知識,利用方程式將折扣與利潤的關系表達出來,隨后就能夠通過簡單的計算完成問題解答。通過這樣的方式,創設問題化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
從當前的小學生應用能力較低的現狀來看,是因為學生沒有掌握好所學的知識。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構建系統的知識體系,更好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比如在幾何教學單元,學生要學習很多常見的幾何圖形,還有的學生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只會運用一類圖形的幾何性質,或者說,當幾類圖形混合起來的時候,學生就束手無策了。于是,教師可以這些常見的幾何圖形作為知識模塊,將主要的知識結構梳理出來。隨后,就圖形的幾何性質進行梳理,比如三角形的穩定性、圓形的對稱性等,將知識結構逐漸豐滿。最后,則需要將學生常常運用的周長、面積公式添加在其中,讓整個知識體系更加系統,也讓學生能夠運用這樣的知識解決各種問題。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夠將知識作更好的管理,從而提升知識的運用效率,促進應用能力的培養。
組織精彩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其中動手動腦,也是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的一大關鍵措施,同時也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就以三角形的內角和的教學為例,這一章節主要引導學生學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并且將這樣的知識運用在解題當中。為了讓學生能夠深化對這一知識的理解與運用,教師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再讓學生進行被動的知識學習,而在實踐活動中進行探究。于是,教師可以讓學生準備好一些簡單的學習工具,將各種三角形的模型制作出來,有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隨后再讓學生對這些三角形的各個角度進行測量,并且計算三角形的內角和。這時,學生就會發現不管三角形的形態怎么變化,它的內角和始終是180度,從而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形成更深刻的印象,也加深了對這一概念的理解。通過這樣的方式,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增添了課堂學習的樂趣,也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
知識往往是來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的,而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終究也是要解決生活中的很多問題,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聯系學生實際生活。比如,在數據統計這一教學單元中,學生會學習到柱狀圖、折線圖、餅狀圖等統計圖形,這樣的知識看似與學生的生活沒有太大的聯系,教師則要創造機會來聯系學生的生活。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家里的收入和開支情況,進行統計和分析,隨后再將有用的數據用這些統計圖形進行表示,讓學生對家庭的經濟情況有一個直觀的了解。同時依靠學生的實際生活數據,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讓學生在這樣的過程當中,深化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用這些知識解決實際的生活問題。通過這樣的方式,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體現了生活化教學的觀點,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
總而言之,在新的教學時期,小學數學教學有了全新的目標,理論教學并不再是唯一的教學任務,更需要的是幫助學生構建嚴謹的數學思維,提升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那么在今后的教學中,需要小學數學教師深化對這一教學理念的理解,對教學策略進行進一步研究,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學得知識,鍛煉能力,取得全面發展。
[1]鄭潔,王光明.數學問題提出的研究述評[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6,(06).
[2]呂傳漢,汪秉彝.中小學“數學情境與提出問題”教學的理論基礎及實施策略[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01).
(作者單位:重慶市巫山縣長梁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