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波
摘要:結合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和《經濟學基礎》的教學目標,本文認為在掌握經濟學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通過課堂教學應能提高學生對經濟現象和國家政策的分析評價能力;提高對經濟運行走勢的判斷能力;培養學生的經濟學思維能力。
關鍵詞:經濟學;專業能力;重點教學;案例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8)004-0-01
《經濟學基礎》是高職經管專業的專業基礎必修課程,涵蓋了微觀和宏觀經濟學,較本科西方經濟學教材理論知識更為精簡。但是,由于高職學生學習能力欠佳以及教師枯燥的理論授課形式,使得學生無法從經濟學課程的學習中提高專業能力,學生在課程學習結束后無法掌握專業知識,無法把經濟學專業知識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即使學生能夠熟記經濟學理論知識,而無法運用到實踐工作和生活中,專業能力仍然得不到提高,造成經管專業學生缺失了經濟學方面的獨特優勢。
結合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和《經濟學基礎》的教學目標,本文認為在掌握經濟學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通過課堂教學應能提高學生對經濟現象和國家政策的分析評價能力;提高對經濟運行走勢的判斷能力;培養學生的經濟學思維能力。
關于經濟學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對多名有代表性的學生進行訪談,結果表明學生無從理解經濟學理論知識與其所學專業之間的內在關聯,不認為經濟學的學習能夠提高其專業能力。其實,當引導學生用經濟學的理論知識和思維方式去重新思考現實生活,學生通過運用經濟學理論工具和分析方法能夠做出更加科學合理的決策或能夠為決策提供支撐依據,使得學生對經濟學的魅力有更深的體會。
目前,經濟學的教學改革主要體現在通過結合現實生活開展課堂討論、師生互動、案例分析,提高學生對經濟學的學習興趣。同時,通過校企合作建立教學實踐基地改善教學環境,提高教學實踐性。本文認為對于經濟學的教學改革,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十分必要,而在此基礎上如能使學生深刻體會到經濟學的課堂教學能夠提高其專業能力,那么能夠引起學生對學習經濟學的重視,從而提高其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圍繞經濟學的教學過程,本文從提高專業能力的視角提出對《經濟學基礎》教學改革的一些建議。
一、導入新課
教學的第一堂課十分重要,通常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會結合當前熱點新聞或經典案例引發學生思考,強調學習該課程的重要性,再介紹教材大綱導入課程學習。在這個環節,本文認為單純激發學生興趣導入課程還不足夠引起學生的重視,本文認為教師在強調課堂教學目標時,把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傳達給學生,勢必能夠引起學生的足夠重視。如:在《經濟學基礎》的第一堂課中,教師提出“經濟學專業的學生在實踐工作中有哪些優勢”,引發學生思考。同時,在學生關心的擇業問題上,經濟學同樣發揮著重大作用。如果五年前,人們認識到電子商務、物流行業會得到飛速發展,那么相信那時候的學生會紛紛投身電子商務和物流行業。而通過學習經濟學,我們能夠懂得政府往往總是通過產業政策來指導市場經濟發展,有心的學生會發現早在五年前國家從中央到地方多次發布紅頭文件扶持電子商務和物流行業的發展。在經濟學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教師通過和學生一起查詢政府官方網站來學習當前最新的國家產業政策和財政政策,如:工業與信息化部、發改委、科技部和財政部。通過學習如何研究國家政策來判斷市場經濟發展趨勢,本文認為,學生對這樣能夠結合實踐能夠提升學生專業能力的課堂教學會非常感興趣。
二、重點教學
重點教學不僅意味著突出課程知識點,同時,從提高學生專業能力的視角來重新梳理整合課堂教學知識點。如此能夠更好地令學生感受到課堂教學提升專業能力的目標。如:從分析消費者行為提升營銷能力的視角,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學習經濟學在提高營銷水平中的作用,這個視角涵蓋了經濟學基礎中“邊際效用論、無差異曲線分析、替代效應分析、收入效應分析、彈性理論”。邊際效用論解決了消費者最大合理購買量的問題;無差異曲線分析解決了消費者合理購買商品組合的問題;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分析解釋了商品價格變化和消費者收入變化對消費者消費行為的影響;以上理論分析的基礎是消費者效用論,而彈性理論解釋了如何把效用論運用到營銷活動的中。
三、案例教學
《經濟學基礎》的課堂案例通常是導入課程的教學案例,這類案例大多比較陳舊和膚淺,而教材中的案例大多是具有針對性的理論學習的教學案例。這些案例對單個經濟學理論知識的學習或有所啟發,但這類案例對掌握經濟學整體理論脈絡和經濟學學習方法以及提升專業能力遠遠不夠。圍繞課堂教學應能提高學生對經濟現象和國家政策的分析評價能力,提高對經濟運行走勢的判斷能力,培養學生的經濟學思維能力。本文認為《經濟學基礎》課堂教學在設計案例教學時應從結合現實情況和實踐能力出發。如:對國內房地產行業的發展變化進行分析,可以從多角度多層次,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從2008年大的經濟環境進行信息收集和討論分析,了解各國采取的宏觀經濟政策,尤其是我國出臺的刺激政策;從2008年后國內房地產行業的發展變化進行信息統計和分析,了解國內各省市房價經歷了怎樣的變化趨勢;從2008年后國家陸續出臺了哪些房地產行業的調控政策,觀察調控背景下房地產行業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從2008年后國內股市走出了怎樣的行情,觀察股市行情的變化與房地產行業的發展存在怎樣的內在聯系。
四、自主學習
《經濟學基礎》課程教材涵蓋的信息量嚴重缺乏,無法滿足教師引導學生結合現實和實踐開展自主學習。因此,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在互聯網和圖書館查閱資料收集有用信息。如條件允許,可安排學生在計算機機房進行授課。同時,也可組織學生分組進行圖書借閱,利用課堂教學對學生借閱的書籍進行快速瀏覽學習。
總之,通過提煉便于課堂教學提升的專業能力,結合現實和實踐設計重點教學課程和能夠提升學生專業能力的案例教學,同時指導學生課下查閱資料開展自主學習,課上進行點評討論互動教學。
參考文獻:
[1]何愛華.以培養專業核心能力為導向的經濟學主題式教學設計構想[J].高教學刊,2016.
[2]吳思.基于創業教育視角的經濟學教學改革研究[J].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6).
[3]陳靚.案例教學法在經濟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時空,2016.
[4]黃開展.高職經濟學基礎的教學改革調查分析[J].經營管理者,2017(5).
基金項目:河南省民辦教育協會立項課題,課題名稱:從提高專業能力的視角探討《經濟學基礎》教學改革(課題編號:HMXL-20170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