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曉錦 陳婭文 鄧芳
摘要:近年來,作為教育界重要力量的民辦高校教育在數量以及規模方面獲得了很大的發展,緩解了公眾需求與現有公辦高校有限的之間的矛盾。但當前我國民辦高校教育也存在著許多問題,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國民辦高校教育的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關鍵詞:民辦高校;現狀;問題
民辦教育是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促進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各級政府支持民辦高校創新體制機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質量,辦出特色,辦好高水平民辦高校。在我國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即將到來之際,為了更好地發展民辦高校,只有在立足現狀和發現問題的基礎上,才能提出對我國民辦高校發展的有建設性的對策和建議。
一、我國民辦高校現狀
(1)民辦高校數量及學生現狀
在教育部2018年6月14日公布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名單》中,2018年國家承認學歷的民辦高校一共有735所,占全國高等學校總數的25.22%。同時民辦高校的辦學層次也在不斷提升,從2006年之后招收本科生人數超過專科生人數,并有不斷增長的趨勢。根據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數據,2017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 42.7%,但相比日本(63%)及美國(86%)等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因此我國高等教育提升空間大。而以教育部部署的“到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50%”這個目標來看,目前我國適齡人口穩定在1500-1600萬,按照50%的毛入學率計算,仍有100-200萬新增生源需要相應投入,民辦教育空間猶存。
(2)民辦高校師資隊伍現狀
據全國民辦高教委“百所民辦高校”的調查統計,三分之二的院校專職教師人數不超過40人,有近80%的民辦高校沒有專職教師或專職教師人數很少。在師生比和學校平均專任教師中,民辦高等教育學校都略遜一籌,師資緊缺。同時,民辦高校教師隊伍流動性大,教師隊伍不穩定。
二、我國民辦高校存在的問題
(1)捉襟見肘的經費問題
我國的民辦高等教育院校主要是靠學費支撐學校的辦學,以學養學,此外幾乎沒有其他收入,而支撐一所大學的日常經營各項開支巨大,國家也沒有經費投入,經費捉襟見肘。倘若無法緩解經費不足的問題,辦學將受限制,也很難為教師提供有競爭力的薪資待遇,難以吸引優秀人才進入民辦高校,也難以留住優秀教師。
(2)師資隊伍建設問題
教師隊伍是制約民辦高校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瓶頸問題。我國的民辦高校由于其自身發展條件的限制,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面臨著比公辦學校更嚴重的問題。一方面,教師學歷普遍較低,職稱普遍較低,年齡小經驗少的教師數量較多,這從民辦高校招聘教師的幾個主要渠道可以看出:第一個渠道是招聘兼職教師,第二個渠道是招聘應屆畢業生,第三個渠道是從公辦高校返聘退休老教師,第四個渠道是從其他民辦高校調入,第五個渠道是由校內非教師轉崗。另一方面,由于民辦高校待遇不高,競爭力不足,導致民辦高校的教師隊伍流動性大、師資隊伍不穩定,高素質人才少。
(3)辦學理念辦學特色不成熟
民辦高校因為資金壓力較大,較多考慮目前利益和辦學成本,普遍只注重人才的使用。有一部分民辦學校舉辦者主要辦學目的還是營利賺錢,教育價值觀和教育精神相當匱乏,缺乏高尚的辦學動機和長遠的辦學規劃,學生和教師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落實,民辦學校難以吸引追求事業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沒有建立共同愿景,未能重視學校與教師共同發展。幫助教師制定一份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能夠促進其與學校共同成長,共同發展,我國民辦學校在這個方面還是空白。
民辦高校辦學時間短,辦學特色和專業建設不是很成熟。部分民辦高校只是注重學校建設,忽略對教師的培養,使得教師沒有職業榮譽感和沒有成就感,部分民辦高校以對教師的培訓、職稱評定加以附加條件,限定服務期,違約賠款等約束,使得教師在提高自身教學和專業能力方面沒有太大激情,增加了職業倦怠感,教師歸屬感降低。部分高校沒有科研獎勵,教師除了職稱評定科研要求外沒有其他動力,因此對高校教育和學校在教學質量和專業技能建設方面沒有起到實質性的推動作用。
總之,我國民辦高校當前面臨的困難和問題還有很多,只有在認清現狀,發現問題的基礎上,認真分析自身的優劣勢、機會與威脅,因地制宜地探索出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努力為我國加速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和滿足人們多樣性的教育需求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