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益智
摘要:提升技師院校班主任德育能力,是學生成長教育的需要,是班主任專業發展的要求,也是班級管理質量保障的要求。現代德育知識是班主任德育能力的基礎,德育觀念是班主任德育能力的核心,德育經驗是班主任德育能力形成的關鍵。
關鍵詞:技師院校;班主任;德育能力;提升
一般認為,德育能力是指運用個人知識、經驗和智慧,把握、引導和控制所有影響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的因素,使之朝向德育目標形成的個性特征。它是各種能力有機組合而成的綜合體,既包括認識成分,也包括實際操作成分。據調查班主任難解決的問題依次是:學生心理問題:壓抑、焦慮、偏激、封閉、叛逆;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沒有學習動力和理想追求;學生缺乏責任感、比較自我、漠視他人和集體;出現網癮、與父母溝通困難;行為規范差、自主學習和自我約束能力差等。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提升技師院校班主任德育能力有以下方面:
一、在班級管理中提升德育能力
班主任是學校管理的具體執行者,是班級管理的重要人物。學校中與學生有關的大大小小事情都要找班主任,事無巨細,千頭萬緒。班級德育管理能力表現在組織班級活動、開好班會、營造良好班風和引導學生自主教育等方面。
(一)組織班級活動
班級活動是普遍和有價值的集體教育方式。班主任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和創新班級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認識和處理自我與他人、集體的關系,在活動中接受教育,在活動中釋放學習壓力,培養集體責任感和榮譽感,學會自我管理。班級活動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和以滿足學生的成長需要為核心而開展的活動,包括班會活動、團隊活動、社會實踐活動、文化娛樂活動等。在班級活動中,班主任以“在場者”的姿態切入學生當中,提升自己的組織能力、觀察力、感召力和感染力。
(二)開好班會
班會分為常規班會和主題班會。常規班會是在開學初、期中、期末和學校布置的一些工作和活動進行的。從活動類型劃分,分為體驗、討論式、表演式、敘事式和綜合型;從主題類型劃分,分為日常主題、政治主題、階段性主題、節目性主題、偶發性主體等。主題班會的內容體現時代性、把握時代脈搏,使學生有一種親近感、迫切感、現實感,明確成人成才的方向。主題切口要小,挖掘要深。一節成功班會課融合了多種教育元素,是班主任德育能力的集中體現。
二、在師生交往中提升德育能力
師生交往是學校最重要的人際關系,師生關系主要是一種教育關系。技師院校生大多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班主任是與學生相處時間最多的人,其每一句話、每一個眼神、一個微笑都影響學生成長。從現實來看,學生與班主任關系往往易出現兩極分化:依戀或敵對。可以說,一次教育失當,無論是成長性的損失,還是創傷性的損失,對學生成長來說,就是永遠的遺憾,因為教育是不可逆性的。
(一)真誠對話
溝通是人際交往的潤滑劑,有效溝通能直接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班主任在學生面前“權威”的概念已經瓦解,師生矛盾和沖突常常是由于雙方不理解甚至誤解所致,從這個意義上說,班主任不要成為學生“最熟悉的陌生人”。班主任在與學生談話、討論問題或開設留言信箱時,只有用心傾聽、巧妙引導、分享感受,才能有助于構建和諧師生關系。談話要做到以誠待人,選好切入點,選準共同點,尋找共鳴點,抓住興奮點,捕捉閃光點。
(二)鼓勵期待
班主任用真誠和鼓勵,喚起學的自信,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成長、感受進步。問題生的“問題”總是反反復復,似乎難以根治,致使一些老師失去耐心。面對難管難教的學生,有的班主任感到沒招了,接著隨心所欲,出怪招,可結果呢?教師憋著一肚子窩囊氣,學生卻很神氣,原因是某些教育能力不夠。學生進步和轉化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窮追猛打和喋喋不休只會把事情弄糟,如果把學生逼到死角,還容易出事。通常來看學生犯錯,一味批評可能適得其反。居高臨下的教育,硬碰硬的教育不但沒有用,還會產生負效應。為此,班主任努力尋找走近學生心靈的鑰匙,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給學生“心靈雞湯”,借以矯正學生的偏激,糾正認識錯誤,完善學生人格。
三、在整合教育資源中提升德育能力
影響學生品德形成因素是多種的,如果沒有整個社會首先是家庭的教育,那么不管班主任付出多大努力,都收不到完滿的效果。學校復雜的教育過程中產生的一切困難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家庭。所以,道德教育不是一個孤立的領域,它不僅僅與學校其他各個方面的教育密切相關,還與整個社會緊密相聯系,這就要求班主任能夠縱橫捭闔整合各種力量,善于挖掘德育資源,尋找有效德育的突破口。
(一)協調任科教師關系
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通過課堂教學進行德育,適時運用討論、價值澄清、角色扮演、生活體驗等方法可以很好提高學生的道德認知水平和道德判斷能力。但是有一個不容回避的現實,就是有些科任教師往往在觀念上只管教書不教人,下課后就沒有他們什么事了,忽略課堂中道德的成分和學生德育的價值。班主任是班級全體任課老師的溝通者和協調者。班主任應做好協調與任課教師之間的關系;協調任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發揮合力育人的作用;還要開展班主任之間的交流。
(二)協調學生與家長的關系
學生與家長的之間往往存在著諸多的紛爭和意見分歧,如果不解決這些問題,很難教育好學生。學生在校表現不好或行為問題,大部分班主任選擇以與電訪形式與家長相互溝通,而成功的電訪不僅有利于班主任與學生和家長的溝通,而且對班主任德育能力也是一種提高。
四、在實踐研修中提升德育能力
能當班主任不等于當好班主任,若要當好班主任需要多學習、多積累、多研究。一些班主任忙于日常事務,缺少德育專業知識,教育不科學,隨意性較大,處理突發事件能力不夠等問題。針對不同類型和需求,開展多樣化的班主任培訓,不斷挖掘德育能力。班主任德育能力的增長是基于服務校本的“邊工作、邊學習、邊實踐、邊提高”的常態化研修,基于問題、基于學習任務驅動的專題學習,建立“班主任學習共同體”,將知識學習、研究能力培養相貫通,提高德育科研能力。
總之提升技師院校班主任德育能力是一個進階式發展性的過程,是一個持續突破“高原期”的過程,沒有“休止符”。能力往往是在壓力和逆境中習得的。只有提高能力,才能走出班級德育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