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廷虎
摘要:古人云:"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只有我們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學生有更多時間把這種方法運用到實踐中去,學生的自學能力才會會提高。加強學生自學能力培養,須從激發學習興趣入手,授予方法,反復實踐。本文就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作膚淺闡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自學能力;方法培養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要引導學生積極參加聽說讀寫的實踐,要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鼓勵他們采用適合自己的方法,主動地進行學習。……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這里,不但強調了語文教學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性,還指出了培養方法。下面,我結合自身語文實踐,談談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些心得。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和從事某項活動的意識傾向,表現為人們對某件事物、某項活動的選擇性態度和積極的情緒反應。興趣在人的學習實踐活動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可以使學生集中注意,產生愉快緊張的心理狀態,促使學生主動學習、鉆研,尋求知識,從而提高自己學習活動的效率和效果。為此,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下列辦法來激發學生自學興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教師應因勢利導,激發起他們強烈的自學動機。這其中,設置疑問,以疑激趣倒是一種良好方法,讓學生在思考解決問題中獲得快樂的學習體驗,從而獲得自學興趣。如教《一分試驗田》一文,讓學生根據題目來設疑:"誰種一分試驗田?為什么要種一分試驗田?一分試驗田有多大?怎樣種?種的結果怎樣?"由于抓住主要的問題來設問,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學生學習情緒極佳,很快便弄清課文的大概意思,并把握整篇文章的脈絡。
活動教學理論要求教師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愉悅的教學氛圍中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創設情境的方法很多,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即多媒體更是受語文教師熱衷和喜愛,也是學生學習的強烈需求。如教學《桂林山水》、《長城》、《可愛的草塘》等文章時,我們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的聲、光、動畫,再現書中所寫的美麗山水,讓學生在視聽結合的雙重感官刺激下,獲得具體、鮮明生動的形象----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感覺。這樣語文教學就如在"畫中游",可以品賞美景的同時,獲得知識,獲得快樂。
讀是語文教學的一道大門,有經驗的教師總是想方設法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在讀中品味書中情、作者情。品評激情,是引導學生走進語文、理解課文的最好方法。如教《再見了,親人》一文,我采用了"以讀激情,語音傳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學方法,并配合采用"導語撥動情思"、"范讀誘發情思"、"多讀激發情思"等方法,激發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和情感,使他們帶著最佳的自學心境,進行品詞品句,理解課文內容,收到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二、教給學生自學方法,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現代教學論要求教師的教應致力于學生的學,為學服務,不僅要傳授必要的知識作自學基礎,更要指導學習方法,讓學生在沒有幫助、沒有指導的背景下而自學獲得知識。語文自學的方法因需要、階段、程度不同而有所區別,如預習方法要讀、圈、批、注、練、查工具書等,閱讀的方法要閱讀、分析、研討、聯系實際、整理筆記等。至于具體如何操作,我們語文教師應做好示范引導。如《少年閏土》一文的教學,我設計了多種練習,讓學生邊讀邊想邊做練習,通過外貌看特點,理解語言知特點,分析動作抓特點,體會心理明特點,對比之中想特點,最后歸納出:閏土是個知識豐富、聰明能干,勇敢、機智的農村少年。在此基礎上及時引導學生歸納讀寫人文章時,抓住人物特點的方法: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來抓住人物的特點。對于有的各段內容寫作方法相似的課文,我們可以以點帶面,精講一段,啟發學生用學到的方法去自學其它各段,這樣做,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如對《蛇與莊稼》一文的教學,先精講第一段,讓學生了解蛇與莊稼的關系,接著讓學生運用分析"蛇與莊稼"的關系的方法自學第二段,老師適當加以點撥,讓學生弄清楚貓與苜蓿之間的復雜關系,最后放手讓學生用同樣的方法,獨立自學第三段,弄明白隨地吐痰與人生病的復雜關系。在引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課外閱讀得到的知識,舉了不少例子。可見,學生對某些事物相互聯系的規律已初步掌握,但更重要的是,通過這樣指導學生讀書,他們的自學能力又有了提高。
方法是能力核心核心因素,要把學習方法轉化學習能力,就需要引導學生反復實踐,所以我常常選擇不同類型的短文,讓學生運用所學到的方法,去自學,讀懂短文,在班里還積極開展課外閱讀,定期交流學習經驗,使同學們能互相學習,通過長期反復實踐,使學生逐步形成較強的自學能力。
三、授予學生自學習慣,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好習慣點亮精彩人生,好習慣終身受用。學生不僅要有自覺自學能力,更主要把這種能力形成一種習慣,把自學當作每天的必修課,這樣學生才能源源不斷的獲得新知識。新課標要求:"教師要按照各個年級的教學要求,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要著重培養學生認真讀書、認真思考的習慣,預習和復習的習慣,獨立完成作業和檢查作業的習慣,看書報和聽廣播的習慣,勤動筆的習慣。因此,我常跟學生講培養良好的自學習慣的好處,讓他們明確要培養哪此好的自學習慣,把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納入每節課的教學目標中,貫穿于平時聽說讀寫訓練之中,對學生進行嚴格訓練,細心培養并持之以恒,直到學生養成好的自學習慣。
任何的習慣的形成,都必須經過持久的強化訓練。所以,我堅持引導學生在語文園地里反復實踐,使學生逐步做到習慣成自然。此外,還經常表揚有良好自學習慣的同學,讓他們介紹自己的做法,使同學的學有榜樣,趕有對象,從而促進同學們良好自學習慣的形成。
參考文獻:
[1]孫海鷹.新課程下語文教學的幾點反思[J].考試周刊,2008.1.
[2]李英姿.小議低年級語文課的導課藝術[J].小學語文教師,2000.6.
[3]王云,李志河.現代教育技術應用[M].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