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慧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民眾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出門旅游已經成為許多人每年必備的休閑方式。我國每年都能培養出大量旅游管理專業方面的人才,但很多單位在用人方面與畢業生的條件不符,很多旅游專業畢業生都沒能從事與專業相關的工作。
關鍵詞: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由于旅游管理具備一定的操作性與實踐性,所以對于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雖然我國在旅游管理方面每年都能輸送大量的優秀人才,但與市場需求嚴重脫節,給人才培養工作帶來了嚴重阻礙。
一、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問題
(一)培養定位存在偏差
在對旅游管理人才定位上,絕大多數的旅游院校都有一定的偏差,培養出的學生在基礎理論與實踐方面都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盡管有的旅游院校對管理專業進行了細致劃分,但主要針對的是景區管理、酒店管理等方面。課程設置上大同小異,導致學生在基礎理論與實踐上有所欠缺。與此同時,學校對自身實際情況定位不準,一味的模仿其他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很難將本校的辦學特色進行良好的展示,也就不能提高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競爭力。
(二)缺乏科學的專業設置
隨著時代的發展,旅游行業近些年進步迅猛,在課程上也適宜的增加了諸如旅游電子商務、旅游會展管理等。但由于這些課程起步較晚,沒有較完整的教學理念,只有為數不多的旅游學院有此課程,而且這些院校更多是以大專學歷為主,難以滿足市場需要。
除此之外,絕大多數的院校在開設專業方面比較保守,主要是酒店管理、導游等,對于新興的游輪、高爾夫等專業很少涉及。這就導致學生的基礎理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這方面沒有特色,很難在畢業后順利找到工作。
(三)缺乏完善的課程體系
由于旅游院校在課程制定方面沒能夠對市場進行深入調查,導致在課程內容上不能滿足市場需要。而且在課程設置方面,包括課程的專業性、科學性等都有所欠缺,大部分的院校在課程設置方面沒有太大差別,還有許多重復的部分,僅僅是將課程順序打亂而已,不能為教學獲得提供良好的課程選擇。與此同時,一些學校對自身定位拿捏不準,也不考慮市場的需求,一味的將其他學校的發展模式進行移植,忽視了學生的主導地位。而且在對學生進行培養過程中,更重視基礎理論知識,對于實踐活動非常缺乏,學生無法進行實踐活動就不能進行社會鍛煉,這也培養出的畢業生自然得不到用人單位的認可。
二、解決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措施
(一)制定科學的培養目標
改革開放至今,我國旅游行業逐步提升,旅游院校要以實際需要為基礎,制定科學的培養目標。所以,要對市場進行充分的調查,分析市場對于人才類型的需要,制定有針對性的人才培養方案,提高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綜合素質。此外,旅游學院還要與當地的優秀旅游企業進行強強合作,合理優化旅游資源配置,使具有當地特色的旅游產品能夠得到進一步開發,不但加快了當地旅游產業的發展速度,還能提升旅游教育的知名度。
(二)重視開展實踐教學活動
旅游學院在進行人才培養時,不僅要在基礎理論知識方面進行充實,還要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將二者進行有機結合。旅游學院要與社會上的旅游企業保持合作關系,為學生提高更多的社會實踐機會,具體做法如下:與旅游企業進行合作,建立設施完善的培訓基地,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能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學以致用,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重充分挖掘院校的社會服務功能,積極參與到旅游企業活動中來,發現其中的問題,并采取針對性的解決措施。旅游院校還可定期開展旅游技能比拼競賽,不但能使學生的實踐能力進一步提升,還能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
(三)采用“訂單式”的培養模式
旅游學院應與旅游企業進行座談,對目前市場中的旅游企業進行調查,掌握他們對于人才的需求,并以此為基礎,制定符合實際的教學大綱,讓學習內容能夠與旅游企業進行完美結合。此外,旅游企業要加大對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視程度,培養他們的職業能力。通過讓旅游院校與旅游企業之間進行合作,學生不但能夠在課堂上學習相關理論知識,還能在企業中將學到的知識發揮出來,為學生在日后的社會工作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通過“訂單式”的培養方式,能夠在旅游院校與旅游企業之間形成資源共享,推動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在畢業就業中占據更多優勢。
三?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旅游行業隨著時代的發展得到了顯著提升?所以,旅游院校在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面要加大重視力度,采用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制定科學的培養目標?對課程進行合理設置,實現與率企業間的合作,還要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為日后的社會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礎,促使我國旅游事業得到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儲志軍.中職學校內涵式發展路徑探析[J].江蘇教育,2017,(09):32-34.
[2]韓雷.旅游市場需求與旅游人才培養的探討[J].企業導報,2017,(15):174-175.
[3]文艷.中職旅游專業課程設置的現狀及優化途徑研究[J].成功(教育),2017,(22):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