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曉華
摘 要:小學數學是小學課程中的重要學科之一,它是一門邏輯性和實用性較強的課程,尤其在新課改日漸深入和發展的背景下,小學數學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成效更加是受到了學校、家長等多方面的關注。如何全面分析、探究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不僅與學困生的學習和成長息息相關,更與新課改下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育目標緊密相聯。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數學;學困生;成因;轉化
一、引言
數學學科的學習難度較高于其它學科,許多學生對數學這一學科均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厭學情緒,學習成績暫時較為落后的學生即被稱為學困生,學困生多半貪玩、調皮甚至任性、叛逆,如何從日常教學過程中發現學困生的成因,并及時找出對學困生行之有效的轉化策略,對于學生的學習進步和個人成長均大有裨益。
二、小學數學學習的重要作用
小學數學學習主要包括兩大方面,一是基本數學知識要點,即數的認識、改寫、比較和性質,二是學習四則運算,主要包括式子與方程、計量單位、比與比例、圖形與空間、統計和可能性、數量關系式、圖形計算公式以及常用單位換算等等,從小學數學學習的主要內容來看,不難發現,這些數學知識都是日常生活中廣泛涉及到的,小學數學帶領學生初步接觸奇妙的數學世界,從簡單的數的認識,到逐步深入的數的運算,都與生活實際應用緊密相關。
其次,數學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數學課程中的知識幾乎都是前后關聯、始終貫穿的,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考能力。小學生尚處于智力未完全開發的成長階段,具備不可估量的潛能和智慧,學好數學這一學科,有助于引導學生形成思維的關聯性和縝密性。小學數學學習的另一重要作用,是為初中數學學習和更高階段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就數學學科的特殊性和學習難度而言,如果基礎功底不打扎實,那么后續的數學學習將會更加困難。
三、小學數學學困生的成因
(一)學生的學習興趣低下
小學生雖然具備較大的潛能,但是還未完全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習慣,尤其是成績暫時落后的學生,在課堂上聽不懂老師的講解,在課后又由于缺乏自制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更是不會主動去彌補學習上的不足和缺陷,導致學生的成績只降不上,如果這種情況一直持續下去,那么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被日益削滅,甚至會出現破罐破摔的負面情緒,將數學學習任務擱置一邊,而只顧玩耍,自然就會變成學困生。
(二)教師隊伍的專業水平待提高
客觀衡量教師隊伍專業水平的高低,應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是否具備正確的教育觀,據相關調查顯示,至今依然有許多教師認為教學只是一份謀生的職業而已,缺乏必要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不能深入去了解并理解學生的思維想法和心理需求,與學生缺乏必要的溝通和交流。二是是否不斷的進行自我學習和提高,小學數學教學在新課改下已然在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等各方面發生了顯著的變化,教師是否及時學習新的教學技能和教學理念,既關系到教師自身的專業水平,也對數學教學成果產生重要的作用和影響。
(三)教學方法相對落后
受長期的應試教育的影響,大部分地區的教學普遍呈現出填鴨式的通病,尤其是在小學教育中,許多教師、甚至包括家長都認為只要能夠完成升級考試就可以,導致教學方法保留原來的傳統和習慣,這也正是教學改革不徹底的具體體現。
四、新課改下小學數學學困生的轉化策略
(一)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增強學生的小學數學學習興趣,對于學困生來說無疑是最為有效的轉化策略之一,具體可以從設計課堂情境、豐富小組活動、激勵學困生等多個方面入手。首先,教師應抓住小學生的心理活動特征,根據小學生愛玩好動的年齡特性,適度地增設一些互動的游戲環節,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既能夠讓優等生帶著學困生一起學習,從整體上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同時也能夠營造全員學習的良好氛圍。其次,教師應針對數學學科的抽象性和靈活性,設計靈活、多元的課堂情境,為學生創造自我表現的機會,鼓勵并引導學生(尤其是學困生)進行獨立思考和思維訓練,體會數學學科的神秘之處。
(二)提高教師隊伍的專業水平
教師隊伍的專業水平直接關系到教學的質量和成效,新課改對小學數學教學和學習都分別提出了不同往日的要求,同時也強調了加強教師隊伍專業水平的重要性,教師應秉持與時俱進的學習精神,響應新課改的教學理念,不斷學習和更新自身的知識庫,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技能,摒棄傳統的觀念和思想,從“一刀切”的思維誤區轉移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當中去。
(三)優化并創新教學方法
荷蘭的教育家弗賴登諾爾曾說過:數學來源于現實,也必須扎根于現實,并且應用于現實。他充分指出了數學的實用性和生活性,新課改下的數學要求我們以數學的眼光來看待生活、觀察世界、闡述科學,同時也要求教師必須優化并創新教學方法,準確理解新課改的核心理念和教育宗旨,結合小學數學學習的現狀和學困生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成因,在實際教學行為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鍛煉并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現學困生的有效轉化和成績提升。
五、結語
數學是一門較為抽象的學科,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想象力和思考力,由于小學生尚且處在貪玩、愛自由的年紀,對自我的控制能力普遍比較薄弱,往往會因為學科難一點就失去學習的興趣而成為學困生,教師的正確引導和耐心教導是轉化小學數學學困生的根本,學校和家長方面應加強溝通和交流,共同為提高小學數學學習成效出謀劃策。
參考文獻:
[1]譚曉紅.新課改下小學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6(33).
[2]袁殷麗.新課改下小學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策略[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