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
摘 要:在蘇教版小學語文課本中,讓人真真正正地欣賞到了那無處不在的美:精美的教材,豐富的形象,真切的情感,生動的角色,給我們的語文教學帶來了無限的生機與活力,這足見新課程之魅力。本文從四個方面:在豐富形象中感染美;在真切情感中體驗美;在生動角色中表現美;在實踐活動中創造美。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在審美的樂趣中獲得形象的感染,精確的體驗,智慧的啟迪。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課程;審美
美就是生活,美就是新意。在蘇教版小學語文課本中,更是讓人真真正正地欣賞到了那無處不在的美:外觀美,圖畫美,課文美。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這就迫切地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感,運用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在審美的樂趣中獲得形象的感染,精確的體驗,智慧的啟迪,帶領學生充分的感染美,體驗美,表達美,創造美。
一、在豐富形象中感染美
直觀手段與語言描繪的結合,可以使小學語文教學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利用情境向學生展示的是可感的生活的場景,生活的畫面,音樂的旋律,角色的扮演或是實物的演示,這些具體生動的形象,為學生理解語言做好認識上的準備。在進入情境后,學生作為審美主體,通過感覺與心智去感受,去體驗。引導學生用他們的眼睛去凝望,用他們的耳朵去聆聽,用他們的心靈去體驗……在形象的感染中他們漸漸地感受到作品賦予的美,一種輕柔的美,一種壯闊的美,或是一種崇高的美……
如在教學《槐鄉五月》這篇課文時,我通過課件演示(出示槐花的圖片)加以導入,發問:“小朋友們,知道這是什么花嗎?”生回答后,師可再度發問:“那你們能用你自己的話來說說你看到的槐花嗎?”充分啟發學生進行合理的想象后,教師就用聲情并茂的語言美美地描述槐花的形象、樣子,利用學生對槐花形象的情趣,激起了學習的興趣。在學生初讀課文后,教師仍以“美”字入手領著學生進入情境,同時配合教師描述性的語言,讓學生從槐花美的形象中理解富有美感的詞句,如“瑞雪初降”“玉雕的圓球”“披散在肩頭上的小辮兒”等。接著我指導學生把自己當作槐花,融入課文情境中,通過槐花這一典型形象感染美。
二、在真切情感中體驗美
學生在情境中感染著形象的同時,教師的語言描述不僅支配著學生的注意,而且促使學生美感的愉悅,愿意對情境這一客體持續地注意,主動地接受,從而產生或滿意的,或愉悅的,或悲傷的,或熱愛的,或憎惡的,或憤怒的態度的體驗,體驗到真情實感之美。在學習描繪祖國美景的課文時,可通過旅行進入情境,徜徉其間,感受祖國山河的秀美與壯美,產生對祖國山河的愛戀之情。如教學《廬山的云霧》這篇課文時,可這樣導入:“在我國江西九江市,有一座神奇的山,那里峰奇山秀,瀑布聞名中外。你知道是哪座山嗎?(廬山)想去那兒看看嗎?那就請小朋友們隨著老師的描述一起飛往那神奇又美麗的廬山吧!”師情境描繪,讓學生充分進入到旅行這一情境之中,為教師聲情并茂的語言所吸引,使學生的情感與教師的情感產生共鳴,體驗到山河之美,真情實感之美。
三、在生動角色中表現美
教材內容往往和學生生活的經驗是相關聯的,教學時,教師要想辦法將課文的意境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溝通,這樣就會喚起孩子的親切感,使孩子情不自禁地進入意境,擔當角色。“生動的角色”具有無比神奇的魅力和神通廣大的本領,它能使無聲的教材語言成為有聲的畫面,學生通過角色體驗把自己理解體會的“美”展現給大家,引起情感上的共鳴。如《小露珠》在進行朗讀訓練時,在學生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引導他們進入自己喜愛的角色有感情地表演讀。從學生豐富甜美的表情、天真爛漫的動作,充滿稚氣的話語中,我感覺他們就是美麗、圓潤、閃亮的小露珠。充滿童趣的角色表演讀,不僅訓練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理解能力,而且也展現了學生渴望美,表現美的強烈愿望。
四、在實踐活動中創造美
曾有哲人云: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一直在設計,一直在實踐,一直在創造著偉大的夢想。教材的二度開發也正是設計,實踐,創造偉大夢想的過程。陶行知先生早在1919年即提出:“敢探索未發明的新理,即是創造精神;敢入未開化的邊疆,即是開辟精神。創作時,目光要深;開辟時,目光要遠。總起來說,創造,開辟都要有膽量。在教育界,有膽量創造的人,即是創造的教育家;有膽量開辟的人,即是開辟的教育家,都是一流的人物。”創造的快樂是一個人眾多快樂中最高層次的快樂。形象的感染,情感的體驗,不僅為學生思維提供了“能源”,而且熱烈的情緒使學生的思維活動進入最佳狀態,學生潛在地創造美的能力易于表現出來。教材的二度開發就是這樣激起了學生創造美的能力。
如教學《小露珠》時,教師運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引導學生想象小露珠會對小青蛙、小蝴蝶、小蟋蟀說些什么。教師以學生的生活經驗來描述自己獨特的想法。這樣的想象訓練,讓學生體驗創造美的樂趣。學生的創造才能得以施展時,教師及時表揚,激發創造美的熱情,并結合學生年齡特點,引導他們開動腦筋,試著為小喇叭花譜寫一首小樂曲為小露珠送行,從而逐漸產生創造美的意識。
精美的教材,豐富的形象,真切的情感,生動的角色,給我們的語文教學帶來了無限的生機與活力,這足見新課程之魅力;同時“美麗”的新課程使我們學生在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中,發現“美”就在我們身邊,就在我們任何一項學習活動中,從而興趣盎然地去欣賞美,感染美,體驗美,表達美,創造美,在“美”的享受中與新課程共同成長。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梁豐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