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互聯網金融在我國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ヂ摼W金融可以突破傳統金融時空局限,將成為推進我國普惠金融的重要途徑,但仍面臨供給不平衡、傳統心理因素、基礎設施缺乏等障礙?;ヂ摼W金融正通過多樣的途徑推進在農村地區的發展。本文將分析互聯網金融助推農村普惠金融的途徑與模式,提出使互聯網金融助推普惠金融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普惠金融 農村金融
2013年,互聯網金融在中國掀起發展的狂潮,互聯網借貸、互聯網保險、互聯網證券、第三方支付平臺等互聯網金融機構紛紛上線,傳統金融業在互聯網金融的挑戰與競合之下逐漸被互聯網化,迎來了發展的新階段。2014年以來,中央多次發布文件,指出要推進普惠金融?;ヂ摼W金融具有突破時空局限的優勢,是推進普惠金融的重要渠道,越來越多的人習慣于借助互聯網進行支付、存儲、投資等金融業務。但由于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完全依托于互聯網,其發展呈現著空間上的不平衡,——互聯網普及率較低的農村地區的發展水平顯著低于城鎮地區。
一、農村互聯網金融發展面臨的阻礙
近年來,隨著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智能手機的普及、電子商務的規模擴大以及相關政策的推動,我國農村互聯網金融逐漸興起。但目前互聯網金融在農村的發展仍然面臨諸多阻礙。
第一、供給與需求不匹配。農村互聯網金融存在著供給不足、農民實際有效需求不足與難以滿足并存的問題。供給不足表現為三方面。一是農村金融機構在產品創新、服務水平等方面實力較弱。二是農村互聯網金融普及度低。三是農村互聯網金融生態系統較脆弱,農村互聯網金融機構良莠不齊。從農村居民對互聯網金融的需求側來看,一方面,隨著部分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農民及村鎮企業對互聯網金融的需求逐漸上升,但目前針對“三農”的理財產品缺乏,針對“三農”的貸款發放不足。另一方面,受傳統意識、習慣以及網絡詐騙事件頻發的影響,部分農村居民對互聯網金融難以信任,拒絕接受互聯網金融。
第二、農村地區互聯網金融發展基礎條件相對缺乏。首先,互聯網金融直接依托互聯網技術及設備,而農村地區互聯網金融終端設備缺乏,直接導致農村地區互聯網金融低普及率。其次,農村地區的大數據殘缺,不利于互聯網金融機構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分析客戶、實現精準經營。再者,農村地區的征信系統缺失,農村居民的信用意識較薄弱,其貸款需求難以滿足。此外,農村互聯網金融人才缺乏,致力于農村網絡金融理論研究、產品研究的研究人員較少。
二、互聯網金融助推農村普惠金融的途徑
在農村實現互聯網金融的進程中,專門針對“三農”的互聯網金融機構不斷出現,而一般性互聯網金融機構也在農村地區獲得快速發展。專門針對“三農”的主要的市場主體包括:傳統農產品龍頭企業,涉農電商平臺,涉農網絡金融借貸平臺、涉農網絡保險公司等。與此同時,并非專門針對“三農”的一般互聯網金融機構,如網絡銀行,第三方支付機構等,對農村互聯網金融的普及起了關鍵性作用。
(一)傳統農產品龍頭企業主動互聯網化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興起,一些傳統的農業龍頭企業綜合主動運用互聯網技術、互聯網思維,憑借其客戶與資源的積累,建立起農村互聯網金融生態圈。如中國農業巨頭新希望推出的希望金融,致力于為集團的上下游產業鏈提供金融配套服務。希望金融通過與廈門銀行合作,為農戶、經銷商等提供支付、借貸、保險、理財等服務。
(二)電商平臺開展農村互聯網金融業務
主要代表電商為阿里巴巴、京東。2014年,阿里巴巴開啟農村互聯網金融試點工作,通過在農村設立站點與服務中心、開展網絡代購等業務,試圖培養農村居民的網絡消費習慣。2016年,螞蟻金服專門建立了農村金融事業部,將為“三農”提供全方面金融服務。
(三)互聯網金融借貸平臺為“三農”提供服務
一些專注“三農”領域的網絡貸款、網絡眾籌平臺不斷出現,致力于為農業領域提供借貸服務。目前,為“三農”提供服務的互聯網金融平臺仍處于初步發展階段,隨著互聯網監管的逐步完善,網絡貸款、網絡眾籌平臺正面臨嚴峻的淘汰與競爭機制。
(四)互聯網保險機構推出針對“三農”的保險產品
農業互聯網保險以服務“三農”為目標,為“三農”提供多樣化、場景化的創新性產品。2015年,農業部啟動實施“互聯網+”“三農”保險行動計劃,整合國家農業大數據開發中心、農業信息化基地等,為農業互聯網保險創造更優質的環境,越來越多的保險公司將目光轉移到“互聯網+三農+保險”上來。中國第一家專業農業保險公司——安信保險,由傳統線下保險公司轉變為互聯網保險,其服務范圍由上海擴展至全國。隨著越來越多農業互聯網保險機構的上線,“三農”將得到更多保障,從而獲得更穩定的發展。
(五)商業銀行與第三方支付平臺合作,提供新型支付服務
近年來,人民銀行致力于提高農村地區的新型支付服務的覆蓋率。商業銀行聯合第三方支付服務機構,開展“助農取款服務點+移動支付便民服務點”模式的試點工作,部分偏遠農村地區實現了新農保、新農合、電視費、固話費、手機費繳費等便民服務的覆蓋。此外,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居民開始接受網絡消費,從而加入電子支付的隊伍。
三、互聯網金融推動農村金融發展的建議
(一)推進農村互聯網金融基礎設施建設
提高農村偏遠地區的互聯網覆蓋率,鼓勵農村居民購買智能手機等移動客戶端,為進一步擴張互聯網金融空間界限做鋪墊政府與商業銀行要共同努力,使金融深入基層,讓更多農村居民享受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務。
(二)創新農村金融產品,完善農村互聯網金融系統
根據農民的實際需求及實際狀況,依托大數據技術,為農民提供更多互聯網場景式服務。同時要培養農村互聯網金融人才隊伍,主動深入農村群眾,借金融與互聯網工具解決農村居民的實際生產、生活難題。
(三)完善農村征信系統
要通過建立以人民銀行征信系統為中心、地方性征信系統與商業性征信機構共同補充的農戶信用體系,來推動農村信用借貸的發展,使缺乏抵押品的農戶可以享受消費貸款、生產貸款等。此外,也要完善失信懲治制度,對違約行為進行強有力的制約。
(四)加強對農村居民的宣傳和教育
當前農村居民對互聯網金融的認識水平、對電子產品及互聯網金融產品的操作技能水平較低?;ヂ摼W金融機構應加大農村及偏遠城鎮地區的宣傳力度,開展一系列優惠、教育活動等,使互聯網金融逐步滲透到農村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去。
(五)加強監管
農村地區的互聯網金融生態系統尤為薄弱,農民收入水平較低,承受風險能力弱,且網絡安全意識較為薄弱,容易受欺騙。應加快完善以“三行一會”為主體,互聯網安全企業、金融機構共同完善的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提高監管效率,掃除監管盲區;不斷完善相關法律、制度,使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吳強,楊岳.互聯網金融背景下,農村普惠金融體系構建探析[J].金融科技時代,2017,(03).
[2]李宏暢.互聯網金融背景下農村商業銀行服務“三農”的創新策略研究[J].農場經濟管理,2016,(06).
[3]李宏暢.互聯網金融促進我國農村金融發展的對策研究[J].農場經濟管理,2016,(01).
[4]周瑜歡,周雅麗,包佳慧,高玉虹.互聯網金融下的農村小額信貸探究——以旺農貸和京農貸為例[J].納稅,2017,(11).
作者簡介:徐超(1996-),女,漢族,本科在讀,研究方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