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冰 常維毅 薄士儒
摘要:產學研合作教育是高校教育實現服務社會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應用型高級人才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應用型本科動物藥學專業人才培養為對象,進行產學研合作教育的研究與探索,通過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對產學研合作教育的開展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動物藥學;產學研合作教育
基金項目:吉林省教科辦“十三五”規劃重點課題(ZD16048)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8.04.048
應用型本科院校承擔著為社會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的重要歷史使命。由于產業的發展需求,對應用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應用型本科院校所培養出的人才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還要具備較強的專業實踐技能及管理服務能力[1]。其專業建設應在合理定位的基礎上尋求特色化創新發展之路。這就要求高校積極加強與企業的合作,與生產緊密結合,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教育,不斷進行應用型人才培養途徑的探索與研究。
1 產學研合作研究的基礎
多年來吉林農業科技學院辦學一直本著面向農業生產一線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的指導思想,堅持走產學研合作的辦學道路,十分注重開展多渠道、多層次、形式多樣的校企、校地、校研、校校合作。先后與韓國、法國、日本、俄羅斯等國高校建立了校際合作關系,開展了教師訪學、學生交流、科研合作、辦學合作等。吉林農業科技學院面向區域經濟發展需求,積極與雙遼市、扶余市、永吉縣、撫松縣開展了技術合作,為地方政府發展農業和特產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還與十幾家大型企事業單位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為畢業生就業和學生實習及更深層次的合作打下了基礎。
近年來,按照教育部“關于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學校積極申報轉型發展試點已經批準,學院也在結合學院專業的特點努力尋找轉型發展的切入點,向應用技術型轉變。
2 動物藥學專業在產學研合作人才培養方面的探索
2.1 動物藥學專業的特點分析
動物藥學歸屬于農學學科門類動物醫學類專業,該專業培養目標是具備藥學學科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能夠掌握動物藥品的生產、管理及營銷的基本技能,掌握動物疾病診斷及藥品臨床應用技能,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專業特點是實踐教學環節相對復雜,學生不僅要有動物疾病診治方面的技能,還要求有藥品生產銷售方面的相關技能,這兩方面的能力相輔相成。這對實踐教學環節的安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要在學校現有的實習動物醫院、養殖場完成動物疾病診治方面的實踐鍛煉,還要到藥品生產企業了解藥物生產的過程和要求,每一個實踐環節都必不可少。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設計了動物藥品生產和動物藥品臨床應用兩個能力模塊,再把能力模塊分解成專項能力和技能分別嵌入到不同學期的教學中,使二者有機結合。
2.2 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
要想培養出高水平的應用技術人才,首先要有實踐經驗豐富的“雙師型”教師作保障。近年來,學校在師資隊伍建設上出臺了一些得力舉措,如青年教師下廠鍛煉制度、國內外訪問學者、百名博士工程和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教師學術交流制度和進修學習等。學院教師積極響應,近三年教師通過帶學生的生產實習、認識實習、畢業實習還有教師的社會實踐等深入生產一線得到了鍛煉,教師們通過不同形式的下廠鍛煉,深入生產一線,到制藥企業參加生產實踐,到校內基地管理鍛煉等,豐富了教學內容,提高了科研能力,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2.3 基于應用型人才需求的人才培養方案
人才培養要以素質教育為核心,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根本,加強素質教育、創新創業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2],為了適應新形勢下人才培養的要求,結合學校轉型發展的需要,本學院進行了大幅度的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多次召開了教師、企業代表、學生座談會,細致地研究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準確定位專業領域的具體培養目標,構建并完善了與制藥行業和獸醫領域發展實際密切結合的理論知識培養體系、實踐能力培養體系和創新創業體系,通過校企合作論壇討論人才培養方案,征求并采納了企業的意見和建議,有10余家企業通過論談提出了口頭和書面的建議。新修訂的方案設置了大量的課程實習、綜合實踐訓練、科研訓練和專業實踐環節,全學程的實踐教學環節達到了45.44%,比原方案提高了8.67%。
培養方案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七個方面:一是與區域經濟發展相結合的人才培養目標;二是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三是模塊式教學;四是以專項技能為單位的專業實訓;五是嵌入式的實踐教學體系;六是創新創業教育的結合;七是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2.4 構建產學研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建立完善、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是搭建平臺的主要任務,只有通過校外實習基地才能保證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又可以加強與企事業單位的合作,為進一步深度合作奠定基礎。產學研合作教育是在學校教學和企業生產緊密結合的條件下,師生參加企業生產實踐,企業參與學校的教育教學,多極互動、多極協調發展、共同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一種辦學和教育模式制藥工程學院結合動物藥學專業的特點[3],先后完善了校內實訓基地,實習動物場、動物醫院,購置了校內藥物生產實訓廠的設備,并與20多養殖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與10余家制藥企業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隨時可接納各種專業實習和實訓,為學生各實踐環節的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實施“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方法,采用理論實訓一體,任務驅動、現場教學、案例教學、項目教學、討論式教學方法,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改革傳統實驗教學模式,重新設計實驗課,重組實驗課程內容。將多門專業基礎課實驗內容整合,重新論證設定實驗項目,結合教師科研內容重新設立實驗項目,實踐證明學生可以在實驗課中得到鍛煉,學生喜歡上實驗課,實驗小組能在實驗中思考解決實驗中出現的問題。
2.5 產學研結合培養應用技術人才的探索
產學研合作教育是長期的也是全面的,其不僅包含了學生實踐,也包含了學校與企業及企事業單位技術人員的生產研發交流[4],只有把產學研合作教育做深做透,才能不斷發現合作教育的新亮點,找到新突破。結合學校及專業的實際主動適應地方制藥企業的發展,本著優勢互補、互利互惠的原則建立了多個合作教育基地。簽訂協議,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現在已經有多名企業專業技術人員來校為學生上課。學生實習實訓環節定期和不定期的到企業完成,教師也與企業技術人員開展了項目合作,有望在產品研發和技術攻關上有新的突破。
為達到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培養方案設計了動物藥品生產和動物藥品臨床應用兩個能力模塊,分別通過6個和3個專項綜合訓練和教學實習來完成,每個訓練和實習內容又由若干個基本技術構成。將這些技能訓練按學期嵌入到實踐教學環節中去,使之成為一個能力體系。
經過兩年實踐證明,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明顯提高,專業技能也有明顯提高,現在大學生申報“挑戰杯”和“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及報名參加各級各類技能比賽的人明顯增加。
3 對產學研合作教育的再思考
目前,產學研結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得到政府、產業界和教育界的普遍認同,但“多數只停留在政策層面和經驗層面,理論層面的研究數量不多且有待深入”[5]。關于產學研合作教育,仍處在探索階段,雖然經過實踐總結了經驗取得了一點成績,但距我國高等教育轉型發展的要求還有很大的距離,要不斷創新校內外基地和專業實驗室建設,形成校內科學合理的創新平臺。從淺層面的合作不斷轉向深共同資源的整合和各自環境的結合促進各自目標的達成,讓合作教育涵蓋人才培養的全過程[6],促進人才培養質量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曾永衛,蔡毅.工程應用型本科產學研合作的分析和探索[J].中國高等教育,2011(02):70-71.
[2]謝煥忠.高校在創新型國家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國高教研究,2007,(03).
[3]王梅霧.創新產學合作教育中的教學運行管理[J].教學研究,2009(03):44-46.
[4]賀金玉,著.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協同創新與協同育人模式研究[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13,(72).
[5]潘懋元.產學研合作教育有幾個理論問題[J].中國大學教育,2008(03):15-16.
[6]朱林生,孫金娟.新建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新探索[J].大學(學術版),2012(12):19-25.
作者簡介:陳冰,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動物藥學專業課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