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楠
【摘要】在大數據時代下,互聯網金融出現,對傳統銀行業務的開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本文重點分析了大數據時代下傳統銀行轉型與互聯網金融創新的相關問題,先闡述了大數據環境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再對大數據時代下的互聯網金融創新方向做分析,最后介紹了傳統銀行轉型的基本策略,希望能對相關人員工作有所幫助。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 互聯網金融 傳統銀行
一、前言
信息技術的發展帶來了傳統金融業行業的發展,以大數據技術為基礎的互聯網金融正在逐步改變人們的生活。在2017年中國建設銀行與阿里巴巴(中國)有限公司舉行了簽約儀式,多數學者認為,中國建設銀行與阿里巴巴的這次嘗試,開啟了我國傳統銀行向互聯網金融的轉型的新道路,具有深遠的影響??傮w而言,現階段我國銀行正面臨著互聯網金融的沖擊,因此必須要積極推進自身的改革,才能更好的適應未來發展要求。
二、大數據環境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研究
(一)互聯網金融發展現狀
從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角度來看,可以發現大數據、云計算等數據都會直接影響著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在這些技術的支持下,互聯網金融得到了有效的發展,并帶動了第三方支付平臺的興起,具有深遠的社會影響。
從當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來看,互聯網金融已經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改變了人們的消費行為與觀念。以“雙十一”為例,在“雙十一”當天,淘寶、京東、天貓等知名公司的銷售額達到數百億,這是傳統金融模式所不能達到的。同時從人們的消費行為上來看,“逛淘寶”、“逛京東”等逐漸成為一些人的主流,人們能夠通過足不出戶的方法瀏覽、購買自己所要的商品,并且不會受到時間、地域等因素的限制,因此更具有吸引力。有學者研究認為[1],互聯網金模式會直接顛覆傳統的金融模式,會出現一種新的融資模式,這種模式即不同于商業銀行的直接融資,也區別于資本市場的融資,因此是一種特殊的融資模式。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指出:在我國當前的金融條件下,金融生態系統逐步開放,互聯網金融的成長已經勢在必行。我國現階段的金融業發展實踐也證實了馬云的觀點,各地區互聯網金融蓬勃發展,已經對傳統銀行造成了影響。
(二)大數據時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優勢
與傳統的金融模式相比,在大數據時代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擁有大量的客戶基礎。大數據時代讓互聯網金融的快步發展成為可能,對于互聯網金融而言,由于大數據能夠提供更多的信息支持,所以互聯網金融能夠從中汲取精華,更新自身的發展理念與技術應用策略。從當前互聯網金融的現狀來看,在大數據的支持下,互聯網金融能夠擁有大量的客戶資源,并在客戶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正如上文所說,互聯網金融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網購”就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這種消費模式已經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可,所以說,互聯網金融具有大量的客戶基礎。
2.服務范圍更廣。大數據時代的降臨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有學者研究指出[2],現階段互聯網金融服務的渠道得到了進一步的創新與發展,并且呈現出普惠性的特點,所以能夠以更高的水平提高其服務能力;當前互聯網金融的發揮不會受到時間、地域等因素的影響。因此這種金融模式下,人們能夠獲得更好的金融服務,這種服務具有成本低、性能強的優點,有助于進一步拓寬互聯網金融的服務范圍。
三、大數據環境下互聯網金融的創新方向
大數據時代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本文認為在這個環境下,互聯網金融將會朝著下列趨勢發展:
(一)移動化趨勢表現的越來越明顯
“移動化”就是要為客戶提供便捷的互聯網金融客戶端,包括人們所熟知的支付寶、手機銀行等,這些都是移動化趨勢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幾年我國移動支付市場的效益規模進一步擴大,移動互聯網支付所占的比例逐漸增大。例如在當前日常消費中,很多商家與個人都習慣于采用支付寶、微信支付的方法,這種支付的方式被人們隨身攜帶,也不存在“找零錢”、“擔心收到假鈔”的風險。
(二)“自金融”模式得到了充足的發展
“自金融”模式是當前互聯網金融的代表,主要是指以互聯網為平臺,直接為客戶提供金融融資或者投資服務。在這個過程中,資金的供需雙方皆為個體,不同平臺都能依靠“自金融”模式來滿足自己對資金的需求。就當前“自金融”模式的發展現狀來看,互聯網的發展讓金融機構與IT技術產業之間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越來越多的金融服務正在朝著脫媒化的趨勢發展,在當前互聯網信息不完全對稱的情況下,不同個體對于相關金融信息之間的掌控力均存在一定的認識誤區,并且也不會完全掌握各種金融信息資源,所以說“自金融”模式存在轉變為直接融資的風險,應該得到相關人員的重視。
(三)強調客戶的體驗
在傳統的金融模式下,用戶完全都是在被動的接受金融產品,但是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資源的內容更加開放,用戶能夠以平等的方式參與到金融活動的溝通中。在這個過程中,用戶能夠成為主動參與到金融活動中,完全按照自己的需求通過網絡尋找自己所喜歡的金融項目。從市場發展的角度來看,用戶的這種需求不僅能夠激發互聯網金融的競爭,因此有關市場營銷的思想將會在互聯網金融中得到充分的體現。在這種情況下,互聯網金融企業為了贏得市場競爭,就需要重視客戶的體驗,了解客戶對互聯網金融產品的需求。
四、大數據時代下傳統銀行轉型的基本策略
大數據時代下的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銀行業務的開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因此對傳統銀行而言,必須要采用有效的方法促進自己轉型,這樣才能更好的促進自身發展。
(一)創新工作理念,強調“向消費者服務”
為了能夠更好的適應互聯網金融的需求,傳統銀行不僅要從技術、管理層面進行概念,更需要按照互聯網金融的思維了改善自身的管理方法與思想,使其能夠更好的適應未來金融行業發展需求。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傳統銀行必須要強調“向消費者服務”,重視消費者的體驗,才能獲得更強的市場競爭能力。例如,中國交通銀行在金融產品創新中,推出了“蘊通產業鏈”的金融產品,該產品充分滿足了中小企的融資問題,并通過從“信息流”、“物流”等方面進行整合,所有對該金融產品感興趣的客戶(中小企業),交通銀行都會指派專業金融產品介紹人員登門拜訪,詳細介紹該產品的優勢。從目前應用來看,交通銀行的金融產品不僅強化了自身的產業鏈競爭能力,還對本銀行的產品結構進行了優化,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
有學者在對當前熱門的互聯網金融模式進行分析后發現,數字平臺的優勢能進一步增強傳統銀行的服務能力[3]。例如工商銀行在整合網上銀行業務與手機銀行業務之后,將升級后的業務品牌統稱為“融e行”,能夠為消費者提供轉賬匯款、帶寬、手機股市、基金等多種服務,并且“融e行”模塊本身就具有人工服務模塊,保證了用戶的需求都能在短時間內得到滿足。從實踐效果來看,工商銀行的這種方法實現了產品線的外延,不僅增強了自己產品范圍,還提高了本品牌的社會影響力。
(二)創新品牌,建立一體化的金融服務平臺
對于傳統銀行而言,必須要充分認識到互聯網金融本身所具有的數字化特征,并且能夠根據客戶的資金流、交易信息等詳細內容,為消費者提供個性化的服務,這樣才能獲得更多消費者的認可。
1.積極開展產品設計。產品設計能夠讓自身的產品更好的適應消費者需求,所以在實踐中,必須要保證銀行與互聯網企業之間能夠合作,通過與互聯網企業之間構建全面的共享客戶資源,最終構建一個全面的跨業務、跨渠道的客戶信息服務網絡。在這個過程中,銀行必須要從市場營銷的角度出發,努力分析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銀行的產品可以獲得更多消費者的認可,進而贏得市場競爭。根據這一要求。銀行在實踐中,可以根據合作平臺本身所具有的特征,按照不同的金融產品分類開展不同的金融服務。以重慶銀行為例,在互聯網金融的模式下,重慶銀行充分分析了當前社會對互聯網金融的需求,并根據中小企業的實際情況,推出了“好企貸”項目,該項目的主要目的就是依靠數據完成服務創新,來解決當地中小企業存在的融資難問題,得到了當地中小企業的好評。
2.構建人工與數字相結合的混合體驗模式。對于銀行而言,物理網點是不可缺少的存在,其中包括自主渠道、電子渠道等,這些渠道是銀行業務實現的重要保證,所以必須要引起重視。但是對于銀行而言,在服務過程中,還應該充分理解互聯網金融模式的特征,依托大數據時代所提供的數據優勢,構建人工與數字相結合的混合體驗模式。在該模式中,人工服務、線上與線下服務同時存在,銀行需要構建一體化的服務界面,通過人工服務和自助服務相互補充、遠程服務和柜面服務協同配合,保證消費者的需求都能得到充分的滿足,保證消費者的體驗。
中國建設銀行在這項工作中進行了探索,并取得了成功。例如,建設銀行的品牌支付產品率先推出了銀聯二維碼,這種方法保證了移動支付質量,滿足當前人們的需求。同時根據上文介紹了建設銀行與阿里巴巴簽訂的協議,未來建設銀行與支付寶的二維碼能夠相互掃描,消費者能夠直接在支付寶上購買建設銀行的理財產品;而建設銀行也能獲得優先使用螞蟻金融的能力,為消費者提供更具針對性的金融服務。
五、結論
大數據時代下的互聯網金融創新已經具有必然性,對傳統銀行而言,必須要充分認識到互聯網金融模式本身所具有的特征,根據傳統銀行的業務要求,對其業務實現策略進行改進,最終更好的滿足社會需求,推動傳統銀行的轉型升級,加快傳統銀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偉.大數據時代的互聯網金融創新及傳統銀行轉型[J].當代經濟,2016,(12):51-52.
[2]鄧非愚.大數據時代的互聯網金融創新及傳統銀行轉型[J].財經界(學術版),2016,(05):7-8.
[3]孫成嬌.大數據時代的互聯網金融創新及傳統銀行轉型[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6,(01):26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