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充滿著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把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認識和生活經驗,使學生感到學習數學并不是很難,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教學效率。為此,教師可聯系生活情境,在教學中融入濃郁的生活氣息;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游戲活動,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培養學生學會從生活中提出數學問題;聯系現實生活,注重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生活實際 數學教學 學生生活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0-0155-02
數學來源于生活,反過來數學又服務于生活。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將數學知識應用于實踐中,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充滿著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把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認識和生活經驗,使學生感到學習數學并不是很難,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數學效率。
一、聯系生活情境,在教學中融入濃郁的生活氣息
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導入,讓學生感受數學無處不在,從而產生濃厚興趣,所以我們的數學教學應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將生活中常見的數學現象展現在學生面前,使課堂彌漫生活的氣氛。例如教學“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在導入新課時安排一段插曲:同學們你知道嗎?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比,樹高和它的影子存在一定的比例,要想測量一棵參天大樹的高度,我們只要量出它的影長,就能算出參天大樹的高度。人的腳底長與身高的比大約是1:7,假如你是一個偵探,只要發現罪犯的腳印,就可估計出罪犯的身高……這些都是用比例知識來計算的,這樣利用生活中的現象引入新知,讓學生發現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使學生對數學有親近感,激發了學生探索數學知識的興趣。
二、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游戲活動,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
游戲是兒童最喜歡的活動,游戲能調節人的情緒。把游戲引人課堂,寓教學于游戲中,可以使學生在輕松偷快的學習活動中掌握數學知識。我在教學二年級上冊“求比一個數多幾或少幾的數是多少的問題”時,先與學生玩“猜一猜”的游戲;老師在黑板上貼出5 朵紅花。接著老師說盒子里也有一些紅花,你們想猜盒子里有幾朵紅花嗎? 現在老師告訴你們盒子里的紅花比黑板上的紅花多3 朵,猜一猜:盒子里有幾朵紅花?同學們一會就猜出來了。然后老師又變化盒子里的花朵比黑板上的少2 朵,讓學生猜,學生也是很快正確猜出。接下來老師又讓每位同學都參與到活動中,老師在黑板上畫了10 個△,讓每位同學都在自己的本子上隨意畫△,然后上臺說出自己畫的△比老師多幾個或少幾個,請同學猜出畫了幾個△,結果大家都能一一猜對。這節課,通過這樣貼近學習生活實際的游戲活動,學生不僅很快掌握了新知,并且整節課學得輕松愉快。
三、培養學生學會從生活中提出數學問題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學生有了問題,才會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會有創新和發展,可見問題意識是一種探案意識,是一種求知的狀態,是發展創造的起點,因此我在教學中不斷地培養學生學會從生活中提出數學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理解和發展數學,使學生學會從數學的角度看待和處理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問題。例如我在教學一年級“元、角、分的簡單計算”時,設計一個購物模擬活動:拿出礦泉水、牛奶、蘋果、玩具車等物品,帖上價格標簽,讓學生選擇買兩樣物品,提出一個數學問題來解答,結果每一位學生都能提出問題并解答問題,在此基礎上老師又引導學生提出了“給10元錢買一個物品要找多少錢?”的減法問題;買什么物品比買什么物品要多花或少花多少錢的減法問題來解決。平時,我還讓學生根據身邊的事例自己提出問題來解答。如提出自己買東西找錢的減法問題; 買本子和筆一共要花多少錢的問題;本班男生和女生一共多少人? 男生比女生多多少或少多少的問題;學生得紅花誰比誰多得幾個的問題;媽媽買回蘋果我吃了幾個還剩幾個的問題;家里養公雞和母雞一共多少只的問題等。對于一年級的學生,經常引導根據身邊的事例自己提出問題來解答,不僅讓學生加深了對加減數學問題意義的理解,而且讓學生感受到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問題,激發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聯系現實生活,注重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小學數學教學,不僅要使學生理解掌握數學知識,培養數學能力,而且應該盡量讓學生了解知識的來源和用途。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就是要讓學生參與一定的含有數學問題的實踐活動,在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中應用數學。在平時教學當中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征、知識結構,在教學時采用尋找身邊的數、收集整理數據、模擬生活情景、繪畫等方式,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如在數的教學認識的教學中,讓學生找一找身邊( 或家里)物體的個數可以用數幾來表示。又如在教學“分類”后,我讓學生把書包里的學習用品分類整理,比一比看誰做得好,堅持得好,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再如教學了“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后,讓學生回家測量客廳及地磚的長和寬,計算鋪客廳地面共需多少塊地磚,再計算價錢。這樣學生在活動中學習運用數學知識解決身邊的生活中的問題,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進而增強學生的數學意識。
總之,我們在教學中要將數學與生活緊密結合,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就更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作者簡介:
康喜弟(1965.12.1—),女,漢族,廣西桂林人,中小學一級教師,大專學歷,主要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