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中科院之前的一份調查結果顯示:在恢復高考以來的3300名高考狀元中,“沒有一位成為袖行業領”以及早在2005年內地11名高考狀元落榜香港大學的實例,結合新課程改革對學生知能要求的需要,從而說明探究式教學的重要性,分別從對探究 式教學的認識到程序以及設計策略和應用等方面作逐一闡述。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的認識 程序 設計策略 習題中的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9-0017-02
眾所周知,我們國家每年高考結束后,全國各地新聞媒體都在第一時間炒作各地文理科狀元,但是,一旦這些高考狀元進入大學學習后,當年在高中的眾多光環一下子就銷聲匿跡了。許多當年的高考狀元,按部就班讀完大學畢業進入社會,并沒有在后來的工作中蝶變為“職場狀元”,大部分人都只是本本分分,成為了公司或企業當中的一顆螺絲釘。高考狀元的身份,成了他們偶爾飯局上的談資。我們在為這些“高材生”扼腕嘆息的同時,也留下了深深的思索,作為高考狀元,單從他們的自身智力等因素來說,應該無可挑剔,在極具選拔功能的高考試卷面前,他們游刃有余,而面對高校的實踐考察以及社會的需求,他們的表現令人大失所望,只能給他們下個“高分低能”的定義。很顯然,出現這種狀況的根本原因還是我們內地的教育方式,老師講,學生聽,學生完全是被動接受,所以,我們應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與模式,進行探究式教學,促進學生的多元智力的發展,面對我們國家的這種教育形式,探究式教學是迫在眉捷,勢在必行!
高中物理的課程目標強調:學習科學探究方法,發展自主學習能力,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能運用物理知識和科學探究方法解決一些問題,發展好奇心和求知欲,發展自主學習能力,有堅持真理、勇于創新、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與科學精神。
科學探究是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熱點、亮點和難點,但是,我們身在一線的有些物理教師對此的態度卻是雷聲大雨點小。當然,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很多,一方面,高考升學率左右著我們教師的教學目標是通過搞題海戰術、強化訓練從而達到快捷解題的目的;另一方面,科學探究需要我們師生付出比應試更多的精力與時間而難以做到。所以,探究式教學的實施是必行不可,它將在現代教育、新課程改革中占據更加重要的地位,發揮出更重要的作用。
一、探索式教學的認識
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認為探索式教學對學生要求過高,難以適應當今學生小齡化的局面。造成這種情況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對“探究”的理解,“探究”在《牛津英語詞典》中的定義是“求索知識或信息特別是求真的活動;是搜尋、研究、調查、檢驗的活動;是提問和質疑的活動。”在課程改革綱要中也有“研究性學習”和“科學探究”的不同提法。據此,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二者的區別,“研究”指“用科學的方法探求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探究”則指“深入探討、探索研究”。亦即“研究”比“探究”更嚴謹些,學術性和理性成分更強些,“探究”則具有試探、摸索、追尋、研究的意味,更有生氣和動感,感性成分多一些。所以學生的學習活動多數屬于探究的層次,對中學生并非是過高要求,而且對他們實施探究教學,有利于學生在掌握知識內容的同時,更有利于讓學生體驗、理解和應用探究問題的方法、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探究式教學的程序
探究是一種多側面、多形式的活動。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幾乎是接受性學習一統天下,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就應該充分發揮以學生為主體,給學生留出更多的空間幫助學生確立自主的尊嚴和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一般來說,探究式教學指導學生學習全過程大致表達為“提出問題→建立假說→獲取證據→表達交流”這樣一個程序。首先,提出問題,是探究式教學的關鍵,我們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能否使學生產生問題意識,提出對學生極具興趣性的問題,是探究式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接著建立假說就是構成探究式學習的第二要素,所謂假說,就是關于事物現象的因果性或規律性的假定性解釋。試想一下,若沒有假說我們物理學上的一些很重要的結論也就不會誕生,如:牛頓第一定律;分子環流假說;玻爾假說等等。探究式教學第三大步主要就是如何引導學生獲取證據,它是探究式教學的重點,在這一過程中,主要突出學生主動、生動地學習,從而獲得內在動力支持,積極的情感體驗,產生終身學習的愿望。探究式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就是引導學生表達交流,表達交流具有多重作用。表達交流有利于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培養學生相互合作的態度。
三、探究式教學的設計策略
探究式教學可以面對大量開放性問題,我們可以結合各章內容、課本中的閱讀材料,大膽從書本之外的生活實際中精選那些物理思想顯現直觀的素材,也可以就課本中重要理論、史實作為我們探究對象。記得有一次上新課,內容是萬有引力在天文學上的應用,重點是線速度、角速度、周期與軌道半徑的關系式推導,課下,我給學生留了一些思考題,在第二天的物理課課堂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基本將我備課中所要講解的各個知識點分析得淋漓盡致。由此可見,將探究式教學模式滲透到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是何等的重要!
四、探究式教學在習題中的應用
實際上,習題課中的探究模式比教學中的探究模式來得更直接,學生的成就感更強,首先每一道習題都創設了一種情境,也不缺乏問題;二是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伴隨著很多的假說;三是這些假說能很快得到檢驗,學生容易獲得成功的喜悅;四是有些習題還能得出一些二級結論,并能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得到應用。
五、結語
總之,探究式教學并不是一種統一格式的教學模式,而是一種開放的教育思想:它主張在科學教育中提供一種讓學習者能夠充分認識科學的本質,擺脫束縛,解放思想,敢于質疑,勇于創新的學習環境,近一點說,對學生應試能力,實驗動手能力等多方面有很大提高,遠一點說,對學生本身自主學習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適應社會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推動作用,同時,它也是教育教學陣地課程改革的精髓所在!
參考文獻:
[1] 李尚仁主編.高中物理課程標準教師讀本[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 哈爾濱師范大學主辦.中學物理教師[J].2017(4).
作者簡介:汪令益(1970-),男,漢族,安徽桐城人,中學一級教師,學歷:本科,單位:桐城市第五中學,研究方向:高中物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