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海閩
摘要:生物學科的核心素養是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①三維目標的設計中一定要體現核心素養,并貫穿于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本文以"細胞的呼吸類型和過程"復習課為例在教學的各個環節,積極嘗試了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關鍵詞:高中生物;核心素養;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9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8)01-0251-01
【教學理念】
高中教育階段的生物學課程是以提高學生生物學核心素養為宗旨的學科課程。其內涵和表現如下:
生命觀念:形成結構與功能觀、進化與適應觀、穩態與平衡觀、物質與能量觀等,并用之指導探究生命活動規律,解決實際問題。
理性思維:運用歸納與概括、演繹與推理、模型與建模、批判性思維等方法,探討、闡釋生命現象及規律,審視或論證生物學社會議題。①
科學探究:能夠發現現實世界中的生物學問題,針對特定的生物學現象,進行觀察、提問、實驗設計、方案實施以及結果的交流與討論的能力。在探究中,樂于并善于團隊合作,勇于創新。①
社會責任 :學生應能夠關注社會、參與討論、理性解釋、辨別真偽、主動宣傳、關愛生命和保護環境。①
所以三維目標的設計中一定要體現生命觀點、理性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并貫穿于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闡述細胞呼吸的概念。(2)說明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過程。(3)說出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異同。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設計實驗"證明酵母菌在無氧條件下能發生細胞呼吸",培養實驗探究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通過對酵母菌和人體無氧呼吸相關問題的思考,增進對細胞呼吸概念的理解,培養理性思維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對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比較,形成生命進化的觀點。
(2)通過對有氧呼吸的過程分析,形成結構功能相適應的觀點。
(3)通過對細胞呼吸過程物質變化和能量轉化的分析,總結生命活動過程中能量和物質的變化,形成物質和能量轉化的觀點。
(4)通過對釀酒過程和劇烈運動的分析,培養學生嘗試解決生產生活中的生物學問題的擔當和能力,形成社會責任。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 細胞呼吸的過程。
2、難點:設計實驗證明酵母菌在無氧條件下能發生細胞呼吸。
【教學主要手段】電腦多媒體和傳統媒體。
【教學方法】 學生觀察、討論、合作與教師講述和啟發引導相結合。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優化舊知識 導入新課
教師組織與引導:
細胞的生命活動離不開能量,而能量是通過細胞呼吸這一生理過程提供。
什么是細胞呼吸?分析物質和能量的變化? 物質和能量是什么關系?
學生活動:嘗試說出"細胞呼吸"的概念;思考物理和能量的變化及關系。
設計意圖:闡述細胞呼吸的概念,形成物質和能量的生命觀
二.有氧呼吸的過程
教師組織與引導:
有氧呼吸的過程:將酵母菌制成勻漿,用離心機離心,得到上清液(細胞質基質)和沉淀物(含線粒體),在三只試管中分別加入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酵母菌勻漿,再向三只試管中加入等量、等濃度的葡萄糖溶液,最終能通過細胞呼吸產生CO2和H2O的試管是?請說出理由。 為什么不同階段在不同場所進行?每一個過程的物質和能量的變化?
總結有氧呼吸反應式:總結細胞呼吸概念。
學生活動:分析酵母菌有氧呼吸的過程、場所和實驗從而構建概念。
設計意圖:通過對有氧呼吸的過程分析,形成結構功能相適應的觀點;通過細胞呼吸過程物質變化和能量轉化的分析,形成物質和能量轉化的觀點。
三.無氧呼吸的過程
教師組織與引導:
1、細胞呼吸一定要氧氣參與嗎?
證據1:進化的角度推測:原始大氣沒有氧氣
證據2:現存的生物,例如酵母菌
2、實驗設計:
提出問題:酵母菌無氧條件下能進行呼吸作用嗎?
能進行呼吸作用的標準是什么?本實驗的原理是什么?自變量是什么?因變量是什么?如何施加自變量?如何檢測因變量?如何保證無氧環境?實驗設計的基本原則是什么?提供實驗材料:三角錐瓶2個,膠塞2個、石蠟油、玻璃彎管、夾子、石灰水、溫度計、試管、20%的酵母液、10%蔗糖溶液和滴管等,要求學生根據已有的實驗用具,通過小組討論,寫出實驗方案,預測結果結論?(用假說演繹法) 然后,學生分組上臺展示交流,討論:試管內出現什么現象?會聞到什么氣味?分析原因?
3、比較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
它們的共同點?區別?在進化史上誰先出現?為什么?
學生活動:
設計實驗;課堂交流實驗思路和預期結果。比較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異同點。
設計意圖:
1、使學生能說明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過程并說出它們的異同。2、通過對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比較,形成生命進化的觀點;3、通過設計實驗"證明酵母菌在無氧條件下能發生細胞呼吸",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理性思維能力。
四. 細胞呼吸的應用
教師組織與引導:
酵母菌用于釀酒,先通氣后隔絕,為什么?
總結細胞呼吸概念:不同種類的細胞進化出不同的酶系,通過有氧或無氧呼吸從有機物中獲得能量,以適應特定的環境。
學生活動:思考老師提出問題并回答。
設計意圖:通過釀酒過程和劇烈運動的分析,培養學生理性思維能力和嘗試解決生產生活中的生物學問題的擔當和能力,形成社會責任。
五、總結生命活動過程中能量和物質的變化,
教師組織與引導:
生命活動的直接能量來源?用于生命活動的ATP能量來源?有機物中能量來源?能量的根本來源?物質和能量的關系?
學生活動:總結生命活動過程中能量和物質的變化
設計意圖:總結生命活動過程中能量和物質的變化,形成能量和物質的生命觀點。
參考文獻:
[1]2017年高中生物新課標 -修訂稿(學科核心素養) - 《互聯網文檔資源(http://wenku.baidu.com/view/8312c5ac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7d.html)》- 2017
[2]細胞呼吸教學設計---有氧呼吸 -《互聯網文檔資源》(http://wenku.baidu.com/view/e1daf2fbc8d376eeaeaa31f0.html)》-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