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吉德
摘 要:文章在實地調查的基礎上,通過對邊民互市貿易的發展進行了溯源,并從貿易點分、交易主客體和交易規模與模式對其現狀進行了分析,指出邊民互市貿易面臨著中國東盟貿易區的規劃、沿海地區的發展對其的虹吸效應;邊小貿易、跨境電商發展對其的分流與沖擊;邊民互市貿易點自身升級等帶來的挑戰。同時從精準扶貧對邊民互市貿易的需求分析出發,提出了參與主體的匹配性、與其他貿易形式的融合等助力精準扶貧的對策。
關鍵詞:邊民互市貿易;虹吸效應;精準扶貧
中圖分類號:F323.8,F75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18)02 — 0005 — 04
一、前言
廣西邊民互市貿易的發展給邊民生活水平提高,邊境的安寧與穩定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與傳統的大宗商品進出口貿易、邊境小額貿易、新興的跨境電子商務構成了廣西對外貿易的一個全方位體系。隨著環境的改變,在課題組的調研中,我們認識到廣西中越邊民互市貿易點建設遇到了瓶頸與挑戰。此外,本文結合精準扶貧任務,對廣西中越邊民互市貿易點建設助力精準扶貧有關問題進行思考與探討。
二、廣西中越邊民互市貿易點現狀
(一)廣西邊民互市貿易的歷史溯源
為造福邊民,提高邊民生活水平和邊境地區經濟發展水平,1996年1月3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邊境貿易有關問題的通知》指出邊民互市貿易系指邊境地區邊民在邊境線20公里以內、經政府批準的開放點或指定的集市上,在不超過規定的金額或數量范圍內進行的商品交換活動。1996年海關總署、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聯合制定了《邊民互市貿易管理辦法》(自1996年4月1日起施行)。廣西區各級政府也先后出臺了相應的政策。
廣西有8個邊境縣市與越南的廣寧、諒山、高平3個邊境省接壤,作為中方邊境的主要陸路交通的沿邊公路長750公里。據2014年數據統計,廣西邊民數量達34萬人,涉及東興、防城、靖西、那坡、大新、寧明、龍州、憑祥等8個縣(市、區)31個鄉鎮192個行政村1394個自然屯。有著天然的邊民互市的需求與優勢。長期以來,由于歷史和地理等原因,與其他省份邊民相比,廣西、云南的中越邊境的居民錯過了很長的一段經濟發展時間和中國改革開放起步階段的良好機遇。廣西、云南邊境地區經濟社會總體發展滯后,與內陸城鎮地區、沿海地區的差距不斷擴大。
廣西邊民互市貿易經過多年的發展,效果明顯。依據南寧海關統計數據,2016年邊民互市貿易通關作業無紙化改革進一步得到完善,邊民互市貿易發展進入快車道,進出口666.9億元,增長88.7%,占同期廣西外貿總值的21.1%。
邊民互市給廣西邊民帶來了福祉,大幅提高了邊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帶動了大部分邊民先富起來。據調查統計,邊民互市對增加家庭收入改善家庭生活的作用時選擇重要和非常重要的居民占比達到71.17%,在計算邊民家庭收入和邊貿收入的相關系數時r=0.78,說明邊貿與邊民家庭增收存在著顯著正相關關系(熊遠光,2013)。
(二)廣西中越邊民互市貿易點現狀
1.邊民互市貿易點分布
根據課題組實際調查,截止到2017年8月,可設置廣西中越邊民互市貿易點的口岸有共計31個,其中屬于一類口岸的有6個,而一類口岸的友誼關的邊民互市功能已經被鄰近邊民互市點分流。東興(北侖河)口岸、龍邦口岸獲批設立進境水果指定口岸,水口口岸、友誼關口岸、龍邦口岸獲批設立進境糧食指定口岸。二類口岸中,東興市楊屋口岸由于因河道淤積已被棄用;防城區灘散口岸正在進行口岸電子化升級;寧明縣板爛口岸、龍州縣橫羅、科甲口岸正在建設中;大新縣的碩龍、德天口岸規模太小,更多是邊民出入境通道的功能;寧明縣那支口岸在實地調查中沒有發現口岸現場。弄堯口岸有弄堯和浦寨兩個口岸作業區,弄堯的貿易貨物主要是水果,浦寨主要是木材。因此目前廣西正常運作的中越邊民互市點實際上為22個。具體縣市分布參見表1。
由于各邊民互市點設立的歷史長短不一,加之交通條件各有不同,各互市貿易點發展極不平衡。如前述的東興市楊屋邊民互市點,在調查中課題組發現楊屋邊民互市貿易點自2011年建成后,只在2013年有過短暫的開放后因為交通問題和航道淤泥堵塞等原因漸漸吸引力,以致棄置。然而,現在東興市邊民互市點已經由原北侖河邊民互市貿易點擴建成新的邊民互市貿易區。此外,“十三五”期間,廣西擬新設、擴大開放和升格口岸項目共20個,擬重點打造10個邊民互市貿易區,確保口岸和互市點規劃和布局與“一帶一路”倡議、中國—東盟開放合作等國家政策相銜接。
2.邊民互市貿易主客體不變
邊民互市主體資格不變。中方參與方是核發了證件的邊民,越南對應也是邊民與企業客商。但是對邊民資格認定各縣、市或者說各口岸各有差別,有嚴格依照戶籍制度來認定的,有以商務活動、投資活動需要來認定的。
廣西中越各邊民互市進口商品品種總體不變。根據《廣西邊民互市貿易進出口商品目錄管理辦法》要求,廣西區商務廳結合邊民互市貿易進出口商品變化和沿邊市縣意見,對《中越邊民互市“生活用品”目錄》進行了定期調整,2013年南寧海關發布的《南寧海關邊民互市委托監管互市點進口商品目錄表》主要分為6大類。2017年廣西區商務廳關于征求邊民互市進口商品目錄調整意見的通知中,擬對《邊民互市貿易進口商品目錄》調整為5大類,同時將2016年《中越邊民互市“生活用品”目錄》表述為《邊民互市貿易進口商品目錄》。盡管邊民互市商品目錄不斷在調整,但是各個邊民互市點主導的進口商品依然有沒多大變化,淀粉、海鮮、水果、中草藥依然占據是進口商品的主要比例。
3.交易模式、規模發生了改變
2015年南寧海關和自治區口岸辦聯合開發了“廣西邊民互市‘一指通系統”,在15個邊民互市區/點經過試運行和升級完善,已經全面投入使用,大大的緩解廣西邊民互市貿易不斷繁榮發展與申報方式手工作業、手續繁雜、監管難度大之間的矛盾,進一步規范和統一邊民互市貿易管理。北部灣投資集團對原有的北侖邊民互市貿易點的基礎設施進行投資建設提升,已經使該貿易點升級為東興邊民互市貿易區,同時建立了結算中心,進行買賣雙方的統一結算。各個邊民互市貿易點的信息化程度都在不斷提高。
隨著海關總署對邊民互市單日貿易金額上限由原來1992年的1000元提升到2010年后的8000元。大大提升了邊民互市的貿易規模,邊民在政府部門的引導下成立了邊民合作社,有效地進行了人員、資金的整合,進一步促進了貿易規模的提升。
三、廣西中越邊民互市貿易點現狀建設遇到的新挑戰
中國東盟貿易區的虹吸效應。自2004年以來,中國—東盟博覽會已經連續舉辦14屆,吸引大量中外客商前來參會,積極開展商務合作。目前中國—東盟貿易區規劃的提出與建設,一定程度上分流了廣西中越邊民互市貿易點的商品與客商,即將部分商品特別是大宗商品以傳統進出口貿易、加工貿易的模式分流出去。
沿海地區對年輕邊民的虹吸效應。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消失,勞動力成本的提升和城市生活方式的吸引,沿海地區對年輕邊民的吸引力越來越大。依據目前政策,邊民每日交易額中免征進口關稅、進口環節稅的上限為8000元/人。商品進入國內后的二次交易或再加工則按市場供給情況銷售及納稅。文化層次較低(高中及以下)年輕邊民在對比沿海打工與邊民互市收入,大部分年輕邊民選擇赴沿海地區打工。受高等教育的邊民子女也有不少選擇留在南寧、柳州、桂林等三線城市或東部沿海發達城市就業。在課題組調查形成中,廣西中越邊境村鎮出現了留守村莊,只剩下年老體弱的老人和尚未成年的小孩,無法參與到邊民互市貿易活動。
邊小貿易對邊民互市貿易分流的。邊小貿易全稱邊境小額貿易,系指沿陸地邊境線經國家批準對外開放的邊境縣(旗)、邊境城市轄區內經批準有邊境小額貿易經營權的企業,通過國家指定的陸地邊境口岸,與毗鄰國家邊境地區的企業或其他貿易機構之間進行的貿易活動。它與邊民互市貿易是國家認可的兩種邊境貿易形式。由于世界經濟低迷、外貿下行壓力加大等大環境對抗風險能力較為薄弱的中小型民營企業的沖擊,導致當前廣西區邊小貿易的企業數量與規模都相對較弱,但是其對邊民互市貿易分流的分流依然存在。
跨境電子商務的沖擊。隨著進出口B2C類電商平臺的發展,如拉贊達(www.lazada.com)布局東南亞市場,對于小而美的最終商品如食品類、小家電類、服飾類,甚至是類似新鮮水果這樣的邊民互市貿易的主流商品都不同程度的受到沖擊。使得邊民互市貿易的商品品種越來越被壓縮在生產資料、半成品上。
邊民互市貿易的建設與升級的出發點正在受到挑戰。各縣、市將原有的邊民互市貿易點擴建成貿易區的初衷是使口岸的通道經濟、過路經濟轉變成落地加工、倉儲加工,進一步拓寬、延伸的產業鏈。當然更高層次的貿易對參與主體綜合水平要求更高,也將使部分文化層次較低的中老年邊民被邊緣化,直接參與邊民互市貿易的程度逐步降低,部分則轉型為貿易區的后勤服務人員。完全脫離了邊民互市貿易的初衷。
四、精準扶貧政策對邊民互市貿易的需求
針對扶貧領域存在的問題,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同志在廣泛調查的基礎上于2013年11月到湖南省十八洞村考察時提出“精準扶貧”。2015年11月,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依據2012年廣西區政府公布的國家和自治區扶貧開發重點縣名單,廣西共有49個貧困縣、4060個貧困村,分布在1099個鄉鎮。其中與中越邊境相鄰的防城港市、崇左市、百色市貧困人口、貧困戶分布參見表2。
其中,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的百色市扶貧任務尤為艱巨。到2015年底,百色市仍有貧困村754個,貧困戶17.25萬戶,貧困人口68.2萬人;有238個行政村未通四級以上道路,1600多個20戶以上自然屯未通屯級路,27.6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需要解決,163個20戶以下自然屯未用上電,危房農戶5.12萬戶。具體的百色市毗連邊境的各地區貧困人口、貧困戶分布參見表3。
百色市正在實施“八個一批”的扶貧、脫貧路徑:到2019年,產業發展脫貧28萬人及以上、轉移就業脫貧10萬人及以上、移民搬遷脫貧25.23萬人及以上、生態補償脫貧1萬人及以上、教育扶智脫貧2萬人及以上、醫療救助脫貧2萬人及以上、低保兜底脫貧25萬人及以上、邊貿扶持脫貧2萬人及以上。邊民互市貿易的發展與產業脫貧、移民搬遷脫貧和邊貿脫貧等有著重大的關聯。換而言之,廣西精準扶貧的任務的實現對邊民互市貿易有著重大的需求。
五、邊民互市貿易助力精準扶貧的對策
對于當前廣西邊民互市貿易面臨上述挑戰和廣西邊境地區艱巨的扶貧任務,如何更加有效利用邊民互市貿易的發展來助力精準扶貧的任務的完成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課題。課題組結合實地調查,提出了如下對策。
(一)確保邊民互市貿易參與主體的匹配性
村委會、邊民合作社、商務局等部門共同努力,認真測算當前邊民互市貿易帶來的收入和邊民外出打工收入的差距,通過提供更多優惠政策、資金扶持等方式提升邊民互市貿易收入對邊民特別是年輕邊民的吸引力。
調整邊民資格認定政策,向貧困人口和家庭傾斜,適當擴大邊民認定范圍,向超越原來物理范圍(20公里)的貧困人口或家庭,只要交通允許、當事人或家庭自愿,即可申請一定期限的邊民資格。政府在邊民互市貿易點或貿易區建立生活住所以廉租或免費的形式給新加入的邊民、搬遷移民創造參與邊民互市貿易的基本生活條件。將條件允許的邊民互市貿易點作為移民搬遷脫貧的目的地。
建立相應的退出機制,對于已經達到小康水平的邊民通過相應政策與機制鼓勵其退出邊民互市,向更高更廣的區域和領域進行就業、創業,或是實行新老幫扶的鼓勵政策。
(二)加強與其他邊貿形式的融合
認真研究發揮邊境地區的優勢,出臺有效跨境電商扶持政策,尋找邊民互市貿易與跨境電商的結合點,吸引邊民子女特別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群體回口岸區域創業就業。聯合現有跨境電商平臺出臺針對邊民準入的傾斜政策,給予邊民搭上信息化快車進行相應的培訓與減免。
六、結語
論文通過對邊民互市貿易的發展溯源、現狀和挑戰的研究,以最終以助力精準扶貧為研究的落腳點,以期通過邊民互市貿易的發展不斷提升邊民的生活水平和邊境地區的經濟發展特別是解決邊境地區貧困人口、貧困家庭的問題。由于研究的兩個關鍵主題涉及的因素較多,論文的分析闡述未免略顯淺薄,望后續研究能在邊民互市貿易的挑戰應對和助力精準扶貧上有更多、更具體的思路與對策。
〔參 考 文 獻〕
〔1〕胡超,張丞,孫李傲.我國“興邊富民行動”的經濟績效評估——以廣西和云南為樣本的雙重差分模型分析〔J〕.西部論壇,2016,26,(06):56-64.
〔2〕熊遠光,劉瓊秀.邊境貿易對廣西邊民家庭增收效用分析〔J〕.經濟與社會發展2013,11,(05):24-27.
〔3〕汪三貴,郭子豪.論中國的精準扶貧〔J〕.貴州社會科學,2015,(05):147-150.
〔4〕鄧維杰.精準扶貧的難點、對策與路徑選擇〔J〕.農村經濟,2014,(06):78-81.
〔5〕胡美術.中越邊境的“空心村”治理實踐研究:以東興河洲村為例〔J〕.黑龍江民族叢刊,2016,(06):45-51.
〔6〕莫雪華.精準扶貧背景下廣西龍州邊貿扶貧中的政府行為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6.
〔7〕孫睿君.推進邊民互市貿易改革探索邊境特色精準扶貧道路〔J〕.廣西經濟,2016,(01):58-59.
〔責任編輯:孫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