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雨龍
摘 要:針對我國目前小學估算教學存在的難教、難學等共性問題,筆者以牛津大學杜克整理的估算策略為理論基礎,對小學數學教科書中涉及估算策略的教學內容開展文本調查研究,對統計數據進行分析,梳理存在問題的原因并提出相應建議,希望對小學數學估算策略教學有所啟示。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估算策略選擇;文本調查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明確指出要加強學生對運算結果進行估算等方面的感悟培養,并對其選擇合適的策略解決估算問題提出更高要求。張奠宙先生也曾指出“估算一定要有方法,沒有方法的估算是‘胡算、‘亂算”1,因此不可否認,估算策略在解決估算問題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一、調查研究內容
本調查選取由牛津大學杜克(Ann Dowker)針對乘、除法計算問題總結出的八種估算策略2作為理論依據,其中包括將參與運算的整數或小數改寫為近似的分數的“運用分數”策略、將參與運算的數改寫,把不熟悉的運算變為熟悉運算的“運用已知數或‘好數”策略、將參與運算的數改寫為最接近的整十數的“運用整十數”策略、運用除法商不變的性質將被除數和除數進行相同倍數變化的“運用數的分解”策略、按照通常意義的標準算法進行計算的“按標準算法計算”策略、對估算結果調整,運用乘法對加減法的分配律將原式改寫等的“運用分配的性質”策略以及除以上方法外的其他特殊方法。按照容量、版本和題目類型對北京市現行使用的人教版3、北師大版4和北京版5三套小學數學教科書中估算題目的解答策略開展分析。
二、調查結果
小學數學教科書中的估算教學題目(人教版占32.31%,北師大版占36.15%,北京版占31.54%)完全被涉及“運用整十數”策略(65.39%)、“運用已知數或‘好數”策略(19.23%)以及同時涉及這兩種策略(15.38%)的題目所占據;其中涉及“運用整十數”策略的題目遠多于涉及“運用已知數或‘好數”策略以及同時涉及兩種策略的題目;此外,以上兩種策略在各版本教科書的例、習題中均有涉及,且數量配比適中(3:7),其余策略只字未提。
三、調查研究分析
1.缺少策略比較,缺失目標感悟
三套教科書中體現最全面的是“運用整十數”和“運用已知數或‘好數”兩種策略。掌握估算策略只是估算策略教學的一方面,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使學生體會不同估算策略的意義和價值,因此對其比較就顯得尤為重要。如果缺少類似策略比較的教學,學生則會缺失對于“估算結果也需更加接近精確計算結果”的目標感悟,從而在運算過程中只關注到算式的簡化。
2.涉及策略單一,阻礙思維培養
估算策略教學的本質是通過教授策略向學生滲透估算思維,使學生將其掌握并應用于其他學習領域,然而只教授一兩種估算策略,則會局限對學生思維的培養,不利于進一步的學習。估算思維的培養是離不開估算策略教學的,只有全面地教授估算策略,才能使估算思維得以滲透,真正服務于學生的數學學習。
3.缺少系統教學,影響數感建立
各版本教科書中關于估算策略的教學內容大多集中在三、四年級,然而五、六年級涉及的小數、分數運算均是教授估算策略、滲透估算思維的契機,但在各版本教科書中卻并不多見,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估算數感的建立。其一,表現在學生對于大數進行更高位估算的數感缺失;其二,表現在對于小數和分數相互轉換方面的估算數感缺失。
四、結語
當前小學教科書中涉及估算策略的教學內容較為單一,因此在編寫過程中可著重從以下兩方面加以改進:一方面是盡量規范教授多種估算策略,既使學生了解不同的估算策略,又開拓學生選擇估算策略的思維;另一方面是需要引導學生依據估算問題的主觀意愿,對所學策略進行比較,從而選擇最佳方案解決實際問題。
參考文獻:
[1]李長毅,張彥春等.估算在小學數學教材中的編寫與啟示——基于人教版、西師版和北師大版教材文本分析[J].課程教材教法,2013(4):80-84.
[2]Ann Dowker. Computational Estimation Strategies of Professional Mathematicians.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Vol.23,No.1.1992(Jan,):45-55.
[3]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小學數學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一至六年級)[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4]劉堅,孔企平,張丹.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一至六年級)[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5]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一至六年級)[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