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新翠
摘 要:本文基于當前農村中學教研活動中對互聯網環境認知不準確、利用不充分的問題,對互聯網環境下農村中學教研活動的主要形式和途徑進行了研究。主要的研究內容是拓展和優化的部分,對于傳統的途徑和形式則沒有過多涉及。
關鍵詞:互聯網;農村中學;教研;形式;途徑
當前,教學教研的互聯網環境已經得到的廣泛建設。但有些農村學校教研活動仍處于低效中,究其原因,一是對互聯網環境的作用沒有準確認知,二是教師缺少互聯網應用方面的專業指導。因而,本文對互聯網環境下農村中學教研活動的形式和途徑進行研究,以期為農村中學教研工作提供有益的參考。
一、農村中學互聯網環境下的教研途徑
首先說,我們研究農村中學互聯網環境下的教研途徑,目的并不是拋棄傳統,而是基于提升質量和效率的考慮。
1是構建校園網絡教研平臺。組建校園局域網,在這個網絡中開辟教學研究專項平臺,并依據教研項目、內容的不同進行編組。比如學校教研平臺下的語文教研板塊,再分為初中和高中兩個板塊,甚至還可以再按年級進行細分——這樣,既能實現了教師教研的網絡化,又能使各教研活動間不受干擾,同時也可實現教研組之間的交流互動。
2是搭建網絡交流互動渠道。當前比較流行的網絡交流應用主要是QQ和微信,還有電子郵箱和博客等渠道。QQ和微信主要是即時通信功能,郵箱和博客則適用于保留和傳遞文件或公示成果。與教研平臺的結構相似,QQ、微信等教研渠道也應有所分層,如在學校全體教師QQ群之外,還應再建立各教研組間的教研群,對于教研項目還可單獨建立臨時性教研交流群(比如教研高中語文的探究法應用,就可以單獨建一個“高中探究法教研”交流群)。此外,學校還應建立方便教師互相實景觀摩的即時視頻網絡,比如專門的聽課室、觀摩室、網絡化會議室等。
3是構建網絡教研資源平臺。平臺可以分為封閉和開放兩個板塊。封閉資源平臺是學校專屬的,也應有教研組專屬的。在這個資源平臺上,學校可以向教師發布教研活動指導文件、公示教研活動動態,為教師們準備充足的教研資料,比如優秀的課件、最新的教學理論和成果等等,方便教師們即時下載使用。教師則可以將最新的教研成果,或者是自己搜集到的一些資源上傳到平臺上,供大家使用和參考。開放的教研平臺,則是給教師提供與廣域網鏈接的端口,使教師能夠按自己的需求到公網上去尋找需要的教研資源。
二、農村中學互聯網環境下的教研形式
與教研途徑的拓展同理,互聯網環境下的教研形式同樣是對傳統的拓展和優化,而并不應將傳統形式(比如座談、會議、觀摩等)完全取代,最佳的形式是傳統與現代的有機結合。
1是“名師在線”形式。傳統的教研形式也有“名師工作室”這樣的形式,而有了互聯網環境,名師教研形式可以拓展到網絡空間,利用網絡可以跨時空的優勢,將“名師”從繁重的教研工作中解脫出來,減輕他們的工作壓力。比如高中語文教研組“王老師工作室”。原來如果“王老師”需要對教師們進行指導,則必須將教師們集中起來或是到現場去聽課指導。而有了網絡條件,“王老師”就可以將自己的教學理論發布在專屬平臺上(比如“《荷塘月色》教學導入法設計”),其他教師在需要的時候可以隨時調取參考。如果需要聽課,“王老師”也不必去教室現場,而是可以通過網絡視頻在其他場所進行觀看。
2是“觀摩在線”形式。以往,要想觀摩一位教師的示范課,或是指導某位教師,需要到教學現場去。這樣的形式,有兩個問題,一是給師生造成緊張壓力,使他們不能正常發揮,二是聽課的教師間不方便交流,只能采用靜默模式。而搭建起了網絡視頻教研平臺后,只需打開即時錄播功能,將教學畫面傳輸到網絡上,聽課者可以集中在教研室、會議室或分散在其他場所進行觀看。以上兩個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而且,教學過程還可以錄制下來,方便大家進行細致的、反復的研究或指導。
3是“教研在線”形式。互聯網環境下,教研活動不必一定要采用集中面對面的形式。比如要組織教研“高中語文詩詞教學情境構建”,教研組長就可以通過網絡發布教研通知和要求。大家在規定時間內打開電腦就可以進行教研,交流材料也不用現場念或是打印出來,而是直接在網絡平臺上在線傳輸即可。此外,如果某次教研活動是相對比較系統或是松散的,那么,甚至不用規定固定的時間。比如研究“高中語文教學語言的組織”這個課題,需要較長時間,那么就可以讓教師們隨時將教研成果上傳,其他教師則在方便的時候進行取用——突破了集中教研的時間限制。
三、結語
互聯網環境確實為農村中學的教研活動提供了有力的條件,只要充分利用,一定能使教研質量和效率得到極大提升。但是,利用互聯網教研不能拋棄傳統的教研,二者應該優勢互補、有機結合才能發揮最佳的效果。比如,互聯網教研使教師間缺乏情感上互動和感知,有可能對交流質量產生影響——這些是需要引起注意的。
參考文獻:
[1]何金花.互聯網加教研,教師同伴互助新途徑[J].《學周刊》,2016(1):122-123
[2]孫濤.創新網絡教研形式培養專家型教師[J].《成才之路》,2013(1):14-14
*(本文系2017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互聯網環境下農村中學網絡教研的實踐研究》系列研究成果,課題編號:GS[2017]GHB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