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生
摘要:在素質教育全面推行的今天,小學體育教育不但要強健學生體魄,同時還應當幫助學生構建更完善、更具抗壓韌性的心理環境。尤其是在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當中,更需要體現其前瞻性和引導性。作為體育教師,應當充分自身教學優勢,積極引導,多方協調,使“終身體育”這一意識扎根于學生理念之中,并成為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有益助力。
關鍵詞:小學教育;終身體育;意識培養;教學對策
終身體育具有長期性,而不是單純指體育形式。個體只有具備了完善的終身體育意識,才能主動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這就需要建立起終身體育意識。只有在主體意識的引導下,才能產生主動性行為。也就是說只有學生具備了完善的終身體育意識,才能使其具有鮮明的體育運動理念,并且主動將其轉化為行動。建立終身體育意識,是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習慣的前提。同時也是素質教育延伸的產物,最終會形成良好的習慣,使學生受益終生。
一、關注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
體育教育的開展,主要目標在于強健學生體質,增進學生身心健康,從而實現學生德、智、體綜合發展。在傳統體育教育當中,教師的主導地位尤其明顯,由于教學過于嚴格化、程式化,造成體育課堂缺少活力,這些弊端對于學生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發揮造成了嚴重制約作用,甚至使不少學生對體育教學產生抵觸心理,更遑論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了。
基于這一問題,作為體育教師需要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將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為主首要任務,秉承“健康第一”的教學理念,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體育教師需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行為特點。小學階段的學生普遍對游戲與競技兩種方式富有濃厚興趣。教師需要針對這一特點,將模式化的體育教學融入到游戲或者體育比賽中,從而引起學生的關注,并主動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只有充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學生才能找到體育運動的興趣點。如果體育教學形式單一、內容枯燥,那么學生也會在課堂上應付了事,難以起到積極的教學效應。在教學時間當中,教師要進一步拓展學生的體育視野,在培養其體育技能的同時,激發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究的熱情,鼓勵學生敢于與眾不同,實現自我超越和創新。
例如在訓練學生彈跳能力的教學中,如果以教師彈跳示范然后學生模仿進行的方式進行教學,不少學生會感到枯燥無味,而且彈跳訓練需要消耗較大體能,因此不少學生難以堅持。針對這一情況,筆者設計了“小猴下山”的游戲,將學生分成四組,每一組都要跳躍過障礙物組成的“小山”。在這個游戲當中,學生可以自己設計“下山路線”,選擇連跳、單腿跳、三級跳等不同形式,最后哪一組先完成“下山”任務則為獲勝者。通過這個游戲,學生們的參與熱情被充分激發出來。教學實踐證明,這一鍛煉方式不但能夠使學生注定參與到體育教學中來,而且這一游戲形式還成為學生課間活動的內容,不斷豐富了學生的體育課堂內容,同時也為學生日常鍛煉形式的創新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
只有學生對體育保持高度興趣,才能在潛移默化中強化終身體育意識。而教師則需要時刻引導,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引導學生發掘體育運動中的無限樂趣。體育運動不僅僅是體力與技能的比拼,同時更是智慧與自信的積累。這一點正式終身體育所倡導的,對于學生的影響可謂深遠。
二、注重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
體育能力包括了運動者的身體素質、體育技能、意識、技巧等多個層面,是個體對于體育的認知能力、審美能力的總和,體現出個體的運動能力、鍛煉標準、自我評價、體育適應性等多個方面。在體育能力培養當中,需要體現出多元化特點。體育教師要充分發揮體育項目豐富的優勢,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設定體育能力培養計劃。
小學階段學生年齡從六歲左右到十二歲左右,年齡跨度較大,因此在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當中,要體現出差異化特點,使不同年齡的學生具備相應的體育能力。小學階段的體育教育并不是僅針對體育特長生所進行的精英教育,而是需要體現出其普適性,能夠使全部學生參與到體育訓練中來。不同年級體育能力培養的側重點,可以通過表1體現:
在確定不同年級體育能力培養重點的同時,體育教師還需要將終身體育意識融合到教學實踐當中,只有意識與行為的高度融合,才能使終身體育意識成為學生的固有意識。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不僅需要在體能、技能方面得到體現,同時更需要與學生的運動審美、益智開發等目標相結合,同時還需要在行為上去實踐,只有付諸行動,才能真正將終身體育落實到人生的每一階段,并從中真正受益。
三、注重學生體育習慣的培養
體育習慣是在長期運動、訓練、教育當中形成的體育行為,其形成的生理機制與情境引導有關,進而在大腦皮層當中形成具有連鎖反應的神經元。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的教育行為能夠轉化為學生的行為認知,并逐步構建起具有趨同性的行為特色。習慣的養成能夠改變“他律”的強制性和約束性,從而實現“自律”的積極性和效率性。小學階段正是學生習慣養成的關鍵階段,具有極高的可塑性,這一階段進行體育運動并培養其良好的運動習慣,是塑造其終身體育意識的關鍵所在。習慣的養成有利于提升學習、工作效率,并且使人生更具掌控性和規劃性。學生體育習慣的養成,同時也是終身體育理念的形成基礎,而教師在這一方面需要多做引導與強化。
四、注重體育教師榜樣作用的發揮
體育教師在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中起到了關鍵性作用,體育教師榜樣作用的發揮,首先體現在為人師表當中,體育教師需要以積極陽光的精神風貌來感染學生,主動適應體育教育改革的新形式。教師的榜樣作用有利于學生體育精神的培養,體育精神代表著積極向上、陽光進取、團結協作、不畏困難的正能量。如果教師在日常教學當中處處表現出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學生必然會收其影響,感受到體育鍛煉對身心的雙重影響。通過體育運動,不僅強健了自身體魄,同時更有利于形成樂觀積極的心理環境,能夠應對不斷增加的學習壓力。在體育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夠獲得更客觀、更準確的運動評價,從而對自身運動技能、運動習慣等有更客觀的認識,并且與教師行為保持趨同性,從而有利于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養成。
結語
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需要一個漸進式過程,這一意識的培養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作為體育教師,在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首先教師需要激發學生主動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同時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能,開發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最終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將終身體育意識轉化為實際行動。在這一過程當中,教師需要充分發揮榜樣作用,使學生在行為和精神方面得到雙重感染,進而主動投入在體育運動中來,實現終身體育意識的進一步完善。充分體現素質教育的優秀成果,促使終身體育意識成為學生一生受用不盡的寶貴財富。
參考文獻
[1]施秋桂,李驍天.社會進步、人類健康與終身體育[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6(08)
[2]陳融,陳如樺,林遠,鄧碧娟,袁廣鋒.我國城市社區體育組織化運作的機制與對策[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5(02)
[3]陳琦.從終身體育思想審視我國學校體育的改革與發展[J].體育科學.2016(01)
[4]張靜艷.小學體育游戲的作用與選擇[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7(01)
[5]吳廣衛.小學體育游戲的設計與和合理運用[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6(03)
北京心理衛生協會學校心理衛生委員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18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