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東
【摘要】獨立學院人才培養目標是著重培養面向生產、管理、服務一線的應用型高級人才。本文通過分析當前獨立學院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從構建多元化的課程體系、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基于網絡的個性化教學、建立有效的教學評價制度四個方面進行教學改革的嘗試與探索。
【關鍵詞】獨立學院 人才培養模式 大學英語 教學改革 探索
【基金項目】2017年度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基于ETIC考試的獨立學院英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結項論文,項目編號:GH171032。
【中圖分類號】H31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1-0114-02
獨立學院有其自己的教學特點和生源特色,獨立學院的定位標準是“根據自身條件和發展潛力,適應地方、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確立教學型大學的類型定位和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這給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確立了新的目標。
一、人才培養目標:構建基于學科優勢的人才培養模式
獨立學院人才培養要服務于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就業為導向。我英語專業依靠根據《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教學大綱》培養目標和要求,明確應用英語專業方向的培養目標。本專業主要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具備良好綜合素質,能靈活、熟練地運用所學英語知識, 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英漢口譯和筆譯的基本技能,能從事接待和現場翻譯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二、課程體系:構建基于教學工作任務項目化的專業課程體系
教育部提出,課程體系的改革是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腳點,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應用型人才應突出以能力為主旨的教育價值觀,應進行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的改革。要培養應用型英語翻譯人才,其課程設置應當擺脫傳統學科本位思想的影響,克服重基礎、輕應用的問題,堅持職業性、應用性并突出工科翻譯職業能力的培養[1]。根據國內翻譯市場出現的新變化,與時俱進,開設貼近市場需求的實用性翻譯課程,增設能體現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實用型課程。據我院英語專業已經開設的工程英語方向兩年來的成功經驗,組織編寫專業教材,進一步完善課程編排體系,打造以應用英語專業方向為代表的精品課程體系和特色專業。
三、實習實訓基地:建設高質量的校內實訓中心和校外實訓基地
近年來,我校在原有語音室、視聽室、多媒體教室的基礎上,新建了校內工程翻譯事務所,加強了翻譯教學網絡平臺建設等,為學生進行校內實習提供了保障。此外根據人才培養的需要,通過多種途徑與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建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我校應用英語(翻譯方向)專業要發揮同大型施工企業互為依托的優勢,建立具有企業實戰背景下的實踐教學模式,主要采取請進來、送出去的形式,讓教師學生進企業雙向實踐。
四、師資隊伍:建立一支年輕化、專業化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名師出高徒,卓越的教師團隊是學院專業發展的前提,也是培養高質量工科翻譯人才的保證。工程英語翻譯方向對教師的條件要求,不僅具有豐富的翻譯實踐經驗、寬廣的翻譯理論視野,還應當具有無窮的鉆研翻譯的興趣,懂得教學的互動與進步。針對高資格的翻譯師資嚴重匱乏的情況,我校工程英語專業加強工程英語翻譯教師隊伍建設,對全體相關教師進行專業培訓,實現全員“雙師型”結構;打破系部界限,實現英語教師、專業教師交流上課,使英語教師和電氣、經管、 土木及測繪工程等工科教師組成特色教研室共同進行教學研究;建立相應的獎勵機制,鼓勵我院優秀教師走出校門進行實踐活動,使其接觸到最前沿的學科知識。
五、學生培養:提高對學生的能力和素養的培養
目前,英語技能課占絕大部分,甚至是相關專業知識課程,教學依然圍繞著單詞、語法、句型等進行,違背了素質教育的宗旨,因此我們必須大力加強英語專業研究性教學,回歸大學教育的本質。應用英語方向的工作對譯者的總體要求較高,我校英語專業為培養符合社會發展的現代譯者,要學生學習基礎知識理論,從事英語工作必須履行本職工作中所遵循的行為準則和規范。例如我校把翻譯職業道德納入專業課程體系,加強學生的職業觀念、職業技能、職業紀律的教育,提高職業道德意識,使其將來更好地服務于社會。
六、結語
“獨立院校英語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 ”既是一個新的長期的課題,又是獨立學院新時期改革的一項重大成果,各獨立學院都進行了各種有效實踐。但是社會的變化對人才的要求也在提升,所以對這一專題的不懈探索是英語人才的培養者不變的責任與使命。本文希望能引起同行對此更多的關注。
參考文獻:
[1]楊玲.口譯人才培養教學體系之探討——第三屆同聲傳譯翻譯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專題討論引發的思考[J].日語學習與研究,2009,(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