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松軍 王建波 李曉 郭江浩
【摘要】近年來,“翻轉的”課堂逐漸成為世界教育的熱點話題,尤其是在2011年3月,美國人薩爾曼·可汗(Salman Khan)在 TED( 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and Design,即技術、娛樂和設計大會)發表主題為“讓我們用視頻重造教育”的演講后,“翻轉的”課堂更是引發了全球范圍內的研究熱潮。[1]電子書包在近十年當中發展迅速,憑借其整合海量信息、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完善的師生交互平臺、個性化學習指導、記錄學生的學習過程、豐富學習效果評價方式等優勢已在學校中廣泛應用。文章在借鑒國內外現有的案例和活動基礎上,結合教學實踐提出基于電子書包的“翻轉課堂”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模式并對其模式進行了實踐驗證,運用該模式實現了電子書包課堂的真正翻轉。
【關鍵詞】微課 翻轉課堂 教學模式 電子書包
【基金項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技術裝備和實踐研究重點課題PZS041號部分成果。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1-0132-02
一、問題提出
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教學設計方法,已經成為國內外學者、教育工作者研究和實踐的熱點問題,它對課堂的積極作用、對教學效果的正向影響已經得到學者和教育從業者的一致認可。在國外,對翻轉課堂的研究比較深入,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研究基礎,更多的教育從業者開始針對不同學段、不同學科、不同課程類型,把翻轉課堂應用到教學中,經過一定時間的翻轉課堂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僅就高校范圍的應用來看,國外的楊百翰大學麥里特商學院的 MS Excel 課程和在西雅圖大學機械工程系控制系統課程在翻轉課堂實踐后都取得了明顯的效果[2][3];國內也有學者開始結合課程開展實驗研究,利用問卷、訪談、學習成績對比等方法驗證具體應用模式的有效性[4][5]。目前國內對于翻轉課堂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理念性、探索性、策略性的文章,比如有學者構建了信息化環境下兼具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太極環式翻轉課堂模型”[6],有學者分析了翻轉課堂有效實施的策略和需要注意的問題[7]。
可見,現有的研究忽視了用智能化移動學習工具,可以有效地支持學生課下以及課上自主學習和同伴間的協作學習,是師生互動的教學平臺,可以為翻轉課堂的開展提供有效的支持。筆者結合自己的課程教學,對該問題進行了實踐探索,提出了基于電子書包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二、基于電子書包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根據翻轉課堂的特征和設計原則,借鑒國內外“翻轉課堂”的實際應用案例,基于設計思想不斷改進和完善后,形成圖1所示初中數學課程基于電子書包的“翻轉課堂”應用模式,該模式通過課前的過關任務、課內任務和課后的拓展任務實現了知識傳遞、建構和內化、知識鞏固和拓展。
初中數學課程的特點是注重培養學生抽象思維。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電子書包內涵課程同步互動視頻等形式多樣的學習資料,供學生進行自主互動學習,還可以創設生動活潑、聲情并茂、色彩鮮明的信息化學習環境,讓抽象的學習內容的呈現更加的形象直觀。
教師課前階段:教師首先確定目標與內容,收集學習資源、制作微課、問題預測、建立題庫。把相關資源上傳到電子書包平臺,并為運用電子書包設置過關任務,搭建在線答疑、在線討論等信息化學習環境。
學生課前階段:學生在規定時間內通過電子書包觀看微視頻,參與在線答疑、討論等環節完成教師所設置的過關任務,實現知識的傳遞;教師通過電子書包平臺查看過關任務的完成情況,分析在線答疑和討論情況,獲取教學效果并發現學生的問題。
學生課中階段:解決課堂前傳遞階段教師搜集到的問題,根據問題的類型組織探究式課堂或者討論式課堂;教師設置相關任務,學生上傳結果至電子書包平臺,教師根據平臺的結果給予學生統一解答或者單獨輔導,實現知識(技能)的建構和內化。教師根據學生的完成情況進行點評后,把優秀的學習作品在電子書包平臺上展示;教師還可以收集教學內容相關的拓展學習資源,設置更高級的問題或者任務,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挑戰拓展任務,實現學生對知識(技能)的鞏固和拓展。
教師課后階段:教師課后根據上課情況修改教學設計、修訂問題、創建問題庫,完善課程遺留的問題。
學生課后階段:學生課后簡歷自己的習題庫,通過APP學習自己課堂上不足的地方,深度探究知識點拓展的內容等。
三、基于電子書包的“翻轉課堂”教學實踐
1.實踐方案
為檢驗基于電子書包的翻轉課堂模式的有效性, 2015年秋期起,學校在七年級設置2個實驗班,首先以數學學科翻轉課堂應用為研究對象,進行課堂觀察,采集數據進行分析,檢驗模式的可操作性和需要注意的事項,驗證其有效性,并運用調查問卷和訪談的方法了解學習者對新模式的認可度,與傳統模式相比學生學習興趣的變化。
2.長期應用效果分析
(1)學生課前自主學習情況
平臺數據統計如圖2所示,學生課前訪問電子書包,自主觀看微課的學習任務,100%都能完成,與老師預期目標相符合;課前參與在線答題人數超過老師預期;完成正確率與期待相符;在線提問與師生、生生互動遠遠超過預期。綜合情況表明,基于電子書包的翻轉課堂課前設計不僅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擴大互學交集,提高對知識的掌握度,而且給予學生自主安排學習時間、地點的靈活性和更為廣闊的交流空間。
(2)課上學生參與課堂情況
電子書包可以及時反饋學生參與情況,保證了100%的課堂參與度;學習從課前反饋的疑難問題開始,學習積極性高;探究式或討論式學習,通過平板發送學習成果到平臺,可以拍圖,可以錄視頻,成果可視化,學習質量高;平臺保留學習過程性數據和學習成果,記錄學生成長,為學生復習提供資料,也為后教后學提供豐富資源;隨機提問、搶答、點贊的形式深受學生喜愛,問卷調查學生滿意度達到96%,個別訪談顯示學生在課堂上能收獲成功感、幸福感。基于電子書包的翻轉課堂促進學生主動、深度參與課堂。
(3)課后學生深度學習情況
學生根據電子書包的反饋,建立自己的題庫和錯題集,及時復習鞏固;下載洋蔥數學、猿題庫等APP進行個性化學習;中上等成都學生根據教師課后整理的問題,以自主或合作的形式,搜集或編寫習題上傳平臺,進行深度探究學習,在長期共同探究中形成數學愛好者團隊,團隊成員數學成績持續提升如圖3所示。基于電子書包的翻轉課堂有效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4)教學效果反饋情況
通過比較實驗班與普通班歷次考試數學平均分如圖4所示、優秀率如圖5所示,發現實驗班數值、提升幅度均高于普通班;實驗班綜合實力同時提升如圖6所示,驗證了學習方式的變革對學生成績提升具有聯動效應。經過檢驗,基于電子書包的翻轉課堂模式科學、有效。
(5)教師素養提升情況
承擔課堂實踐任務兩位老師分別于2016年秋期、2017年春期承擔市級觀摩課、優質課參賽任務,獲市一等獎;實驗班9名教師參加信息技術學科融合課競賽,1名獲省一等獎,6名獲市一等獎,2名獲二等獎;研究團隊攻關課題3項獲省級重點課題立項,基于電子書包的教學研究課題4項獲市級立項。研究提升了教師信息技術素養和專業課教學素養。
四、結束語
文章針對翻轉課堂的概念、特征、本質進行了闡述,深入分析了國內外現有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及,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個基于電子書包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并結合具體教學內容開展實踐研究,初步驗證了該模式的有效性。該模式在電子書包環境下,實現了知識(技能)傳遞、知識(技能)建構和內化、知識(技能)鞏固和拓展。通過應用效果調查印證了翻轉課堂的優勢, 初步驗證了該模式的可操作性。該教學模式對于促進學生學習績效方面的有效性還需要進一步深入實踐去驗證。
參考文獻:
[1]McCroskey J C. 課堂交流指南:交流在教學和培訓中的作用[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006:119.
[2]Randall S. Davies, Douglas L. Dean, Nick Ball. Flipping the classroom and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ntegration in a college?鄄level information systems spreadsheet course[J].Educational Tech?鄄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13,(4): 563-580.
[3]Gregory S. Mason, Teodora Rutar Shuman, Kathleen E. Cook. Compa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an Inverted Classroom to a Traditional Classroom in an Upper?鄄Division Engineering Course[J].IEEE Transactions on Education, 2013,(4): 430-435.
[4]汪曉東,張晨婧仔.“翻轉課堂”在大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教育技術學專業英語課程為例[J].現代教育技術,2013,(8):11-16.
[5]楊九民,邵明杰,黃磊.基于微視頻資源的翻轉課堂在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現代教育技術”實驗課程為例[J]. 現代教育技術,2013,(10):36-40.
[6]鐘曉流,宋述強,焦麗珍.信息化環境中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設計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3,(1):58-64.
[7]朱宏潔,朱赟. 翻轉課堂及其有效實施策略芻議[J].電化教育研究,2013,(8):79-83.
作者簡介:
于松軍(1974-),女,河南南陽人,河南省南陽市實驗中學教務處主任,科研主任,在職研究生學歷;河南省教師教育專家,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南陽市拔尖人才。
王建波(1974-),男,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南陽市實驗中學校長,河南省教育管理優秀人才,河南省優秀教師,南陽市名校長,南陽市拔尖人才。
李曉(1972-),男,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南陽市實驗中學業務校長,河南省骨干教師,南陽市優秀教師。
郭江浩(1987-),男,河南南陽人,河南省南陽市實驗中學信息技術教師,電子書包實驗班項目負責人,研究生學歷,長期致力于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