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威
【摘要】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作業作為教學的一部分,作業的個性化設計與實施是新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本文從高中數學作業個性化設計與實施的原則、形式出發,研究探討了高中數學作業個性化設計與實施的對策。
【關鍵詞】高中數學 作業 個性化設計 實施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1-0147-02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傳統的作業模式已經很難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而數學又是一門知識點多、難度較大的基礎學科,對高中數學作業進行個性化設計,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還可以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同時也可以滿足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需要,有效提高了高中數學作業的有效性。
1.高中數學作業個性化設計與實施的形式
1.1實踐型作業
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在生活工作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用所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事情。實踐型作業不僅可以鞏固所學理論知識,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知識的運用能力,同時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2開放探究型作業
一些數學問題的解決方法往往有很多,教師在進行作業個性化設計與實施時,要潛心研究教材,巧妙的設計作業,通過布置開放探究性作業鼓勵引導學生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數學是基礎學科,數學知識可以應用到物理、化學、生物等很多其他學科中去,教師在設計作業時,可以將數學與其他相關學科知識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1.3分層型作業
每個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不同,對于高中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也不一樣,為了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教師在數學作業個性化設計與實施時,要設計分層作業,不應所有學生都一樣,根據不同能力和階段的學生設計適合他們的作業,給每個學生提供練習和表現的機會,使每個學生都在不斷進步和提高。
1.4趣味型作業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如果學生對數學感興趣,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都會很輕松,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也會事半功倍。因此,教師在設計數學作業時,要盡量豐富作業內容與形式,將作業與生活中的問題、同學們關注的熱點緊密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感到學習數學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1.5預習型作業
做好課前預習可以加深課堂知識的理解,準確把握重點難點知識,降低課堂學習的難度,有效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和學習效率。因此,教師在作業設計時,可以適當地設計一些預習型練習,目的在于啟發學生的思路,便于學生思維的順利轉換。
2.高中數學作業個性化設計與實施的對策
2.1融入具體情境
教師在進行數學作業個性化設計時,要將課堂的知識點巧妙的融入到生活的具體情境之中,根據學生的生活環境和學習狀況,設計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題目,使高中數學知識變得更加生動、具體,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數學、用數學,發現學習數學的意義,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2增強作業趣味
“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是新課程明確提出的三維目標,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都會忽略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因此,教師在進行作業個性化設計時,要重視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一是作業設計要新穎,不僅作業的內容要新,作業的形式也要新;二是作業設計要貼近生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3分層設計作業
由于每個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不同,“一刀切”的作業模式不能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應充分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學習能力和學習狀況,分層次設計作業,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不同層次的作業,鼓勵學生完成更高層次的作業,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練習和進步,還可以有效減少抄襲的現象出現。
2.4創新作業評價
對學生作業進行評價,可以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激勵學生學習,改進教師的教學方式與內容。傳統的作業評價形式只單一的評價答案的正確錯誤、分數高低。因此,教師在作業評價時,要創新作業評價,一是要充分考慮學生個體差異,進行分層評價;二是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行多元評價,鼓勵不同的思維、方法和答案;三是要考慮學生的學習習慣,進行多次評價,引導學生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1]高雙雄, 謝光智. 高中數學作業個性化設計與實施策略[J]. 現代教育科學, 2013(4):64-66.
[2]于俊芳. 高中數學分層作業個性化設計研究[D]. 魯東大學,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