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偉
摘 要: 雖然已經實施教改多年,但是學生對于作文缺乏興趣、畏懼作文的情況仍然存在。為了能夠切實有效地破解難題,本文主要就小學階段的作文教學展開探討。
關鍵詞: 小學作文 作文教學 指導方法
小學階段,不少學生對作文感覺無趣、困難。實際上,只要教師平時做好指導,學生平時注意積累、練習,作文就不會無話可寫。以下是教法和學法指導,經過這樣指導、練習,孩子不會感覺作文困難。
一、學法指導
(一)多觀察,觀察中比較。
之所以把觀察列在第一位,是因為觀察是寫作的第一要務,沒有觀察就寫不出像樣的文章。“觀察”指有目的地觀察,比如高年級的學生,要在周五寫一篇寫人的文章,周一就開始布置開始觀察,觀察自己想寫的幾個人。包括觀察他們的外貌、動作、語言、表情,想象他們的心理活動。每天觀察后都做記錄,寫下觀察日記。這樣到周五的時候,就可以通過有比較、篩選的過程,從充足的材料中選取自己最想寫的內容。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一是要求他們經常寫觀察日記,二是觀察的對象最好確定為一個,動物或者植物類、建筑類等比較好抓特點的靜態物體,教會觀察的方法、時間、次數。三是每篇觀察日記都要及時評價,在孩子寫完的當天最好,趁熱打鐵,印象最深刻,收獲最大。
(二)多積累,分門別類。
北齊文學家劉晝說:“鴻毛性輕,積之沉舟;繒縞質薄,疊之折軸。以毛編之輕微,能敗舟軸者,積多之所致也?!泵绹膶W家愛默生說:“細節在于觀察,成功在于積累?!?/p>
這兩段話充分說明了積累的作用。指導學生每讀完喜歡的一本書,就開始積累。低年級可隨意一些,積累自己喜歡的詞語、句子,中、高年級就要要求分類積累。比如描寫人物的記在一個本子上,外貌的部分記錄在本子的一至五頁,描寫語言的記錄在六至十頁等。描寫景物的記錄在另一個本子上,一至五頁記錄描寫山的,六至十頁記錄描寫水的,還可以根據季節、動植物分類,根據南北方分類,等等。上課過程中的積累必不可少,根據課文重點詞語進行的近義詞、反義詞積累,同學們的精彩回答也可以積累,文中的經典語句、同學們作文中的思想的火花,等等,都可以積累,而且由于是上課的內容,印象特別深,記憶特別牢固。學生積累的材料多了,寫作文時自然輕松。
(三)多讀書,讀自己喜愛的書。
家長和教師要有這樣的意識:孩子從小就要讀名著,這對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有決定性作用??梢赃@樣說,孩子從小接觸的名著多了,受到真善美的影響大,受到規范表達、準確表達、個性表達的影響就大,對培養良好情操也有影響。小學生由于年齡小,選書多是靠家長或者老師的推薦,即使這樣,也應該讓孩子有一定的選擇權,從推薦的書中選取自己最喜歡看的。只有自己喜歡的才能讀下去,才有可能廣泛涉獵,孩子才能培養長久的讀書興趣。在校教師要多給孩子們創造機會互相推薦好書、評價好書,通過多種活動鼓勵多讀好書,用自己的語言評價好書,有利于培養興趣。
讀書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其中無意注意的重大作用超過有意注意。因此,讀書越多,對孩子的影響越不止于作文一個方面,變成讀書的習慣超過任何一種學習方法。
(四)多練筆,經常練,長短文都要練習。
練筆,包括隨堂練筆、課后練筆、日記、大作文。根據以往的經驗,作文的提高歸功于每天堅持寫日記并不夸張?!叭浑x手,曲不離口”,天天動筆,能使筆法練得更靈巧,還能積累許多作文的素材方法,吸取教訓。
小練筆在孩子的寫作生涯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課堂上的練筆適合剛學了一種新的寫作方法、修辭方法或者一種事物的描寫方法,可以在課堂上趁熱打鐵仿照說一說或寫一寫,說完或寫完馬上由同學們進行評價糾正,大家獲取的益處就多且印象深刻。
低年級、中年級在學詞語的時候,對于那些重點的詞語,還可以用“”擴展練習法”,先讓一個同學造一個句子,下一個同學再擴展成一個長句子,第三個同學擴展成更長的句子,這樣擴展下去,就成為一個段落甚至一篇小短文。事實證明,這種練習不僅快而且效果很好,大家在思考中不僅快速掌握了這個詞語的用法,還不知不覺練習了從詞到句到段的練筆過程,誰擴得越長,越會得到大家的稱贊,誰能接得下去,誰就有成就感。這種練習,促使同學們積極回答,積極思考,有趣又有益。
(五)寫好后多修改。
古人云:“文章不厭百回改”,這是寫好文章的金玉良言。魯迅先生曾說:“好文章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改出來的。”曹雪芹說過為了寫《紅樓夢》,曾經:“披閱十載,增刪五次?!比绻麤]有這個習慣,那么要寫好文章幾乎是不可能的。教師在指導修改的時候,必須有足夠的細心,講求方法,多找成功的修改舉例,最好是本班的例子,多表揚,才能逐漸養成修改的習慣。不管是低年級還是高年級我都讓同學們學習“朗誦或默誦”的修改方法。古人寫詩有“吟”和“哼”的傳統,因為很多語病指望“看”是看不出問題的,念出聲才能發現。平時寫好作文檢查的時候,最好高聲朗讀,容易發現語病、漏字添字、標點錯誤、分段不合適等。如果是在考場上,就只能指著文字默讀,一定是用手指著認真讀,一樣可以發現不少錯誤。隨著年級的增長,學生們的經驗豐富的,默讀的效率也在逐漸提高。
二、教法
(一)及時評價,多鼓勵。
不管是大作文還是小練筆,都要在最短的時間內進行評價,最好是當天交上,當天評價,效果最佳。一段、一個句子寫得特別好的同學也進行表揚,有進步后進生也提及。對于全篇都好的同學則讓他們謄抄出來張貼,或讓同學們傳看,讓大家及時了解他人的水平與自己的差距。這種做法還杜絕了抄襲,一旦有人發現好作文來自抄襲,那么這位得到表揚的同學在短時間內就不會再犯。評價時,不僅鼓勵優生嘗試新的寫作方法,運用新的詞語,還注意后進生的點滴進步。
(二)集體指導和單獨指導相結合。
我不僅在課堂上集體指導,還在課下單獨指導。一般每篇大作文我都要求同學們先打草稿交上,批改后大家再修改,改好再抄到作文本上。打草后我把作文分為三類,優秀的、中等的、差的。優秀的作文,提示改改錯別字、不通的句子即可,中等的往往在結構、詳略、取材等方面有所欠缺,我逐一指導,讓他們修改后再給我看。差的作文就很麻煩,最大的問題是缺中心或字數連要求的一半都達不到,或者連句子都不通。對于這些同學標準就要低一些,要求書寫工整,標點正確,語句通順,中心較突出,分段基本正確即可,否則,按高水平要求,重寫幾遍也達不到,時間長了學生容易灰心喪氣,喪失興趣。我逐個找他們指導,寫完后再進行修改。每一遍都提出表揚、鼓勵,這樣才能幫助他們樹立信心。
(三)強調表達真情實感。
凡是好文章,一定是真情的流露,一旦抄襲或者無病呻吟,都逃不過讀者的眼睛。如果孩子在小學階段就學著說假大空的語言,挑著老師、家長喜歡的話去說,作文絕沒有好的前途。因此,作文前,我一方面做方法的指導,另一方面每次都強調“真情實感”是文章的第一生命力;作文后進行評價,我不忘把“真情實感”作為評價好文章的第一個指標。事實證明,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并不愿意抄襲,他們不僅有內容可寫,而且寫得相當生動,文中時有思想的火花閃現。
(四)通過對比,學習寫作規律。
這里說的對比不是同學之間的對比,而是自己與自己的對比,文體與文體的對比,同一文體前后不同時間段的對比。這種對比需要教師和學生都保存資料。適時回顧有助于當下的提高,可以及時總結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原因,對今后的進一步提高大有裨益。
綜上所述,要想指導好作文,教師不僅要付出大量的心血和汗水,還要擅于總結各種方法的利弊,不斷學習新的方法,用于教學實踐,提高教學能力。同時,還要看到這一切之上的——保護好孩子的寫作興趣最重要。
參考文獻:
[1]楊希娟.小學作文教學創新的策略探究[J].學周刊,2017(14):90-91.
[2]郭雪梅.提高小學作文教學效果的策略[J].才智,2016(33):10.
[3]龔敏.小學作文教學現狀及其對策[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3(08):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