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玲
【摘 要】語文課堂鼓勵“先學后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基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目標,學校推廣“自主互助 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以期改變教師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轉變學生學習態度和學習方式,發展核心素養,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自主 互助 合作 探究 展示
小學生學習語文是一種有目的、有意識的行為,需要有一種內部動力來達到學習目的,這種內部動力就是小學生學習語文的強烈愿望?!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強調提出,要“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改變學習方式,倡導自主學習”成為課題改革的亮點,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只有當小學生有了這種學習語文的欲望時,才能積極地參與整個教學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用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自主互助,從快樂中汲取知識。
一、激趣導學,引人入勝
每學一課,教師要精心設置導學案。導學案要提前發給學生,讓學生按照導學案的內容來預習。通過導學案學生就知道這節課要學什么,在實踐課堂教學中,導學案的優勢作用越來越明顯,越來越被教師所認同。
導學案至少提前兩天發給學生,讓學生按照導學案的內容預習好。通過導學案學生知道自己應該記住的知識點是什么;怎樣去記,在導學案上都有明確的語言提示;教師點拔的知識點是什么;合作探究的問題是什么,下節課上你需要上臺展示的是什么,重點準備哪些材料;學生應該通過本節內容著重提高哪方面的能力等等,在題綱上都有明確的要求,使學生一目了然。導學案是一節課的序幕,直接影響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在學習《兩小兒辯日》一文時,這兩個小孩說的似乎都很有道理。我讓學生課前去收集有關太陽的資料,來解決孔子解決不了的問題。想到能課前找資料能解決大學問家孔子都解決不了的問題,學生的興趣自然就來了。再加上一些課前要解決的知識點,不懂的內容學生要記在學案上,沒有高度的自主就難以保證充分的互動。教師在下節上課前,收起來集體批閱,以備在課中有的放矢。
二、自主互助,小組合作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小學語文教學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理念被不斷的重視和運用,而踐行這一教學理念的最普遍的學習形式就是小組合作交流學習。合作交流是指在學生個體探索的基礎上,讓學生在小組內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方法及過程,相互討論分析,揭示知識規律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合作交流中,學生學會互相幫助、互相欣賞,實現學習上互補,增強合作意識,提高交流能力。
三、展示提升,反饋拓展
在小組合作交流的時候教師就已經安排好展示的任務了。通過小組成員的合作交流,讓學生敢于、樂于把自己的學習心得展示給大家,成就自主學習的自豪感,鍛煉個體的自信心,進一步奠定自學的自信心,張揚個性。
1.首先重新回顧教師在自主合作的環節中安排的展示任務,讓小組長帶領其成員做好展示的分配和準備。
2.接著就是進行小組的展示,展示的小組對知識的自學和交流的情況,并提出自己的疑惑。這一環節是一個小組的共同智慧的結果。
3.在展示的環節中,教師要時時關注每一個細節。對于小組里提出的問題,如果班上有同學能解決就先解決;如果不能解決,那教師就要啟發學生并加以點撥并講解。還要對小組的展示加以補充并點評,讓他們不偏離主題,尋找展示環節的最佳方法。
4.在學生互助交流的過程中,小組的匯報就已經貫穿了整篇文章的知識點。教師在課堂中還要注意梳理和盤點本節課的重、難點,進行學法收獲的總結與提升,進行適度拓展,以激活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
四、體驗成功,學中有趣
小學生的注意力是短暫的,一種興趣也不會持久。因此,教師要提供機會讓學生體驗成功喜悅的同時,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在自己的主動參與下取得成功時,就會心情愉快,精神振奮,創新意識增強,會產生強大的內部動力,以爭取獲得各自的成功。我根據課堂的教學目標、當堂知識要點和學生學習的基礎分層次設計當堂檢測的習題,并在此基礎上擴展與社會、生活相相關的知識點,組織學生當堂獨立完成。完成后師生互評,檢測當堂的學習情況。教師公布相關答案,讓學生在小組里互相評議,組長記錄檢測成績,公布小組平均分。并與其它小組進行比賽,看看哪個組學得好,并授予狀元組、榜眼組、探花組、進士組的稱號。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推動力,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覺得自己是學習的主人,這樣就能激起他們的學習欲望。只有全面、充分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并在輕松、快樂的環境里快樂學習,讓學生如魚得水。教師實行自主互助教學,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從而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素質,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快樂地汲取知識。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2011
【2】乳源縣中小學“自主互助 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教師培訓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