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 閆陽 周丹 雷丹
[摘要] 目的 分析早期肺癌患者術后護理采用循證護理管理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7年4月—2018年5月該院收治的早期肺癌患者116例,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患者58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管理,實驗組患者給予循證護理管理,對比兩組患者睡眠質量和功能狀態評分(KPS)。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睡眠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的功能狀態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將循證護理管理應用于早期肺癌患者術后,提高了護理人員的工作質量,緩解患者的心理狀態,提高患者的睡眠質量和生活功能,從而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 循證護理管理;早期肺癌;術后;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11(a)-0037-02
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增長的最快,其是最大的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命的腫瘤之一。目前,肺癌發生原因尚不明確,但是,大量的資料顯示,肺癌的發生與人們長期大量的吸煙有密切關系[1]。循證護理使醫學護理發展的新型護理管理模式,其能夠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和實用的護理方案,將科學研究結果作為理論依據,從而采用多種方法來證實護理是否能夠應用護理實踐,以此方法來提高護理質量。2017年4月—2018年5月該次通過循證護理管理的應用,探討其在早期肺癌術后的作用,將58例患者進行資料分析,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早期肺癌患者116例,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患者58例。其中實驗組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6例,年齡41~73歲,平均年齡(58.9±4.1)歲,其中腺癌22例、未分化癌25、鱗癌11例。對照組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17例,年齡42~74歲,平均年齡(59.7±5.1)歲,其中腺癌16例、未分化癌32、鱗癌10例。對比兩組患者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管理。實驗組給予循證護理管理,具體方法如下。
(1)科室建立循證護理小組,由護士長擔任組長,組員由資深護士和臨床醫師組成。組長應定期組織組員定期的進行學習、培訓,使每位組員都能夠將循證護理知識熟記于心,并熟練掌握循證護理的內容、流程及應用的主要作用;在進行一段護理后,依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定期對護理中發現的問題進行總結和討論,從而提出更好的護理方法,尤其是常發生的風險事件,應給予高度重視。
(2)循證思路應用,小組成員可根據檢索資料數據庫、查閱文件、查詢證據,根據患者治療史,主治醫師的意見以及護理經驗為患者制定全面、完善對策,對流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解決。學會熟練應用循證護理方法,同時可將循證管理小組轉變為質控管理小組[2]。各個護理小組按照循證護理思路,對工作中的各項護理內容進行研究、處理,同時對工作質量做好監督,并對出現的問題,及時指出,各組間、組內進行討論解決問題,實現有效的護理管理。
(3)循證護理措施:①患者術后出現皮下血腫和動脈血栓,首選對患者自身的情況進行全面的分析,預防患者自身淺表靜脈曲張,可采用超聲檢查的方法,監測血管的情況。囑患者臥床提高患肢,從而利于靜脈回流,改善患者組織局部血流情況,減少阻滯發生。②患者腎功能損傷,可在術后囑患者多飲水,保證尿管通暢,并妥善固定,防止尿管出現扭曲和受壓,保持會陰部清潔和干凈,并給予患者靜脈滴注生理鹽水使造影劑盡快排出。③對于患者出現的消極情緒,護理人員定期與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了解其心理變化,建立彼此的信任,耐心安撫和細心安慰,鼓勵患者提高對治療的積極性[3]。④對患者呼吸道護理,術后應鼓勵患者進行自行咳嗽,深呼吸,可定時幫助患者翻身拍背,嚴重患者應給予吸痰和霧化治療,減少肺炎的發生。⑤飲食護理,術后為患者制定合理飲食計劃,保證患者足夠的營養攝入,同時要食用易消化的食物,盡量少食多餐,促進胃腸功能的恢復,保證每日必須的飲水量,從而維持水電解質的平衡。⑥術后應嚴密觀察患者的病情和生命體征,對于生活能力較差的患者,應保證低流量氧氣的吸入,術后當日囑患者禁食,待排氣無腹脹后可食用半流質飲食,定時為患者進行腹部按摩,避免便秘的發生,同時維持病室內的環境清潔,要常通風換氣[4]。
1.3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睡眠質量和功能狀態評分(KPS)。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對比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對比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睡眠質量評分詳見表1。
兩組患者的KPS評分詳見表2。
3 討論
肺癌依據診斷科分為鱗癌、小細胞癌、腺癌及大細胞癌等,其治療方法主要有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化學治療及聯合治療等[5]。因早期肺癌未出現遠處轉移,患者身體素質條件尚可,同時早期肺癌患者自身無嚴重的并發癥,所以手術治療為早期肺癌最合適的治療方法,但是術后患者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并發癥,如皮下血腫、動脈血栓及切口感染等,這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預后康復,而且顯著降低了患者身體功能,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所以術后對患者護理也至關重要。循證護理為一種護理的思維模式,是護理人員在計劃的護理活動過程中,明智、明確、審慎地將研究結論、臨床經驗及患者的需要相結合,從而獲取證據,作為臨床護理決策的依據過程[6]。在護理實踐中,要強調護理服務應建立在所獲的證據基礎上,并給予全面的分析、討論,從而找到最佳的護理措施。循證護理為護理工作的基礎,其能夠根據護理工作中出現的具體問題,并依據和參考其他的研究結果,結合護理實際情況,從而為患者提供有效的、最佳的護理方法,并會再次根據護理實踐的成效進一步分析,以此使護理的效果達到最佳。循證護理的實施,將護理行為由被動轉為主動,提高護理人員的積極性,使護理人員在護理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吸取經驗,使護理問題得到最佳的解決方法,避免問題再出現[7]。最重要的循證護理的應用,顯著提高護理質量,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和技能水平。同時顯著減少了肺癌患者術后的并發癥發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睡眠質量,減少患者術后腎功能損害,提高患者的自理生活能力。
該次通過研究觀察實驗組患者的睡眠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的功能狀態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早期肺癌患者術后應用循證護理,使護理人員更注重患者的感受和主觀意識,緩解了患者術后的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提高了睡眠質量,使患者術后的生活能力和康復狀態顯著提高。
[參考文獻]
[1] 王新娟,胡英芳.以循證護理為基礎的臨床護理路徑在肺癌住院化療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17,38(4):474-478.
[2] 俞淑慧,錢彩華,姚萍麗,等.晚期肺腺癌患者65例循證護理干預對患者心理及疼痛狀況的影響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7,55(22):152-155.
[3] 李麗凡,馬敏潔,宋芝鵬,等.循證護理對改善早期胃癌根治術病人術后胃腸功能障礙的效果研究[J].全科護理,2018(3):268-270.
[4] 鐘翠萍,彭愛梅.基于循證理念的臨床護理路徑對肺癌放療患者癌因性疲乏、治療依從性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1):102-104.
[5] 沈小麗,邱國琴,陸華東,等.循證護理用于自體DC/CIK細胞維持治療晚期肺腺癌護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6,54(6):122-125.
[6] 高樂,陳曉燁,鄭文靜,等.循證護理對老年晚期肺癌患者生活質量與焦慮抑郁的影響[J].中國醫刊,2016,51(2):110-112.
[7] 李春偉,陳萍萍,汪艷,等.循證護理在全膀胱切除患者術后康復中的應用[J].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55-57.
(收稿日期:2018-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