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利 王成禮 陳乃健 許慶華 梁歡弟 陳有運
[摘要] 該院自助機系統已經建設和使用多年,隨著政策、技術以及就醫環境的變化,已有的硬件和軟件系統已經暴露出各種不足,各種因素的綜合對自助系統逐漸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已有經驗基礎上,根據政策導向、技術發展重新規劃和實踐了新一代的自助機系統。該文將重點從設計思路、技術選型及關鍵問題方面闡述我們的實踐過程。
[關鍵詞] 自助機;HIS;互聯網+
[中圖分類號] R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11(a)-0151-02
該院已經建設和使用自助機系統多年,搜集到大量來自患者、醫護人員的使用行為數據和反饋數據。結合目前互聯網發展的趨勢、患者習慣的趨勢以及醫療改革的政策導向,意識到移動互聯網、綜合結算平臺、區域平臺、醫聯體和互聯互通等是下一代自助機必須要面對和實現的方向[1]。
在患者日益增多,就診要求和體驗要求日益增高的現狀下,根據現狀并結合醫院核心業務系統的發展規劃、信息技術發展趨勢和政策導向綜合考慮,精心規劃了新一代的自助機系統。
1 系統設計
1.1 設計原則
建設新一代的自助機系統是迫在眉睫的現實問題,需要建設一個具有彈性框架,支持支付渠道和外設硬件多樣化,通過端口配置和識別硬件;支持功能模塊化、開關組合,適應不同管理需要的新一代系統。
同時,由于加載的外設硬件增多,機柜結構設計除了要充分考慮各類硬件的外型和尺寸外,還要考慮硬件的輻射大小和電磁波干擾,充分利用機柜空間,并冗余一定空間以備后續擴展。
1.2 系統架構
基于篇幅所限,具體功能如圖1所示,預約掛號、報告打印等常見業務不做說明[2]。2節將重點闡述針對互聯網+的系統關鍵功能的實現思路。
1.3 系統關鍵功能
該節著重闡述新系統建設思路中的部分關鍵點。
1.3.1 發卡 區域平臺是目前的一個政策導向,而區域診療卡就是共享患者數據、提高就診服務質量的有效媒介。因此,實現醫院和區域診療卡共存是本功能的主要目標。
一般情況下,醫院和區域診療卡的制卡公司不同,卡的磁條、厚度等有所差異,因此我們通過對發卡器的滑軌、感壓、激光頭進行調整,使之能適應不同卡的物理特性。
對于發區域診療卡的患者信息,我們通過定時器向區域平臺周期上傳數據。這不僅減輕系統負荷,也降低與區域平臺的通信I/O開銷。
在多類型診療卡的情況下,從放卡開始記錄放卡數量、發卡數量、消耗周期、自助機區域;在發卡環節對患者進行記錄。通過這些數據分析卡的消耗數量、周期、趨勢,能有效預估制卡周期和制卡費用。
1.3.2 支付及對賬 因為移動互聯網的日益活躍,通過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支付能有效加快患者繳費或充值效率,縮短排隊時間[3]。
由于使用第三方支付的患者日益增多,對醫院的收費及對賬管理越發困難,建設第三方支付渠道的綜合支付及自動對賬模塊對醫院財務管理工作的幫助是顯而易見的。因此,我們逐步實現了以銀聯、賬戶余額、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為核心的綜合對賬模塊[4]。
通過自動下載各接入商電子回單、醫保系統的交易數據,與HIS系統自動對賬后能及時發現異常數據,并進行相應的處理,減輕工作人員的負擔,同時保證醫院資金安全。
1.3.3 功能配置 由于系統功能多、自助機數量多、分布區域多,結合使用的實際情況,我們對系統功能模塊采用配置化管理,各模塊之間具有一定的獨立性,降低耦合度。
通過配置中心,使每臺自助機的功能可通過模塊開關進行控制是否展現,使之適應所處地點要求。
采用功能配置,不僅能根據區域有利聚焦高頻率業務,也能根據區域特性隨時調整業務辦理,當自助機放置地點變更時能方便地調整功能模塊。
1.3.4 運維監控 系統建設是基礎,運維是系統運行的關鍵。除人工巡查外,我們建設了多重自動運維監控機制,從多層面保證系統平穩運行。
由于自助機加載了較多硬件設備,硬件故障一旦發生必將影響使用。因此,通過對設備COM口或硬件自帶SDK監聽,一旦通信中斷或故障信號出現,系統立即向運維人員發送告警短信,提高故障處理響應效率。
對于診療卡、小票、紙張等耗材,則通過記錄放置數量和消耗量進行戒閾值警戒,一旦到達閾值,系統就發送預警通知。
通過對告警和預警的監控分析數據,有效評估和分析各類運維事件的特性,能有效地提前預判和重點防范,這有利地支撐了自助機系統的良好運行和使用。
2 技術實現
2.1 技術選型
根據已有的自助機系統建設經驗,從新的業務系統構思和醫院整體信息化頂層設計思路出發,結合SOA、大數據、Hadoop等技術的應用發展,以及開源產品對適用、支撐和成本等因素,該次新一代系統采用了C#+JAVA語言開發[5]。
客戶端采用CS結構,使用.NET WinForm框架,使用C#開發;服務器采用BS結構,使用Dubbo+myBatis+Spring-MVC框架,使用JAVA開發。
應用服務器采用TOMCAT,數據庫沿用SQL Server。服務器端和客戶端使用WebService通信,采用JSON格式。
2.2 技術架構
整個系統的技術架構如圖2所示,包括系統層、系統服務層、控制層和表示層。
3 應用效果及總結
目前新一代系統運行在超過50臺的自助機上,自助機分布在門診和住院各病區。通過運維監控、患者及引導人員反饋,患者登記、人工繳費等人工窗口壓力明顯降低,患者非診療環境的辦理速度進一步加快。同時,通過行為數據和故障數據,我們也發現了硬件適配的不足,促進了我們對包括發卡器調整、耗材配比等工作的改進。
通過系統的使用,我們又對新的業務模式形成了一定的思路,包括對患者綜合服務平臺的建設、綜合第三方支付對賬系統的建設等,這對我們后續的工作開展、醫院信息化建設的完善帶來了新的理念和挑戰。
[參考文獻]
[1] 李穎利,王成禮.醫院自助繳費系統的技術實現[J].中國數字醫學,2015,10(11):63-65.
[2] 喬剛.醫院自助一體機的管理與應用[J].醫院管理,2017(20):57-58.
[3] 于廣軍,鈕俊,王淑,等.基于微信平臺優化醫療服務流程的探索[J].中國衛生資源,2015,9,18(5):315-317.
[4] 李宏斌,仝武寧.醫院自助服務終端系統的研究與設計[J].中國數字醫學,2016(5):62-63.
[5] 甘瑩瑩.實時交易“銀醫通”項目的設計與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6,13(13):7-9.
(收稿日期:2018-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