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自主創新的大背景下,培養創新型教師需要突破傳統教育理念的束縛,善于思考、勤于實踐,將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讓課堂教學方法多樣化,并引入課堂研討法,幫助學生從接受性學習轉變為創新性學習,重視學生的不同見解和看法以培養更多的創新人才。
【關鍵詞】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創新型教師;培養
美國教育專家史密斯指出,創新型教師善于汲取最新科學研究成果,并將其運用到教育、教學和管理過程中,并對學生產生深刻影響。創新型教師的最主要任務是完成角色轉換,從領導者轉變為指導者。創新型教師需要不斷轉變角色,將更新觀念和技能作為生活的一部分,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者、引導者、合作者和共同學習者。在這種創造性的教學活動中,創新型教師會有身心愉悅的感覺,實現自我發展與提升。好的教學活動本身就是創造的過程,不僅需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創造力,教師本身也能獲得成長和樂趣。
一、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
傳統授課過程中,教師往往處于領導者的角色,經常出現一言堂的情況。美國進行過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試驗,研究證實,成年人高度集中注意力完成一件簡單枯燥的任務,只能維持20分鐘。因此,在課堂上,創新型教師可遵循“三講”和“三不講”的原則。所謂“三講”,指的是講重點、難點,講方法,講運用;所謂“三不講”,指的是不講學生能看懂和學生會的、老師講了學生還是不會的。具體來說,“三講”即:講學生提出的問題,講學生不理解的,講知識缺陷和易混易錯知識;“三不講”即:學生不預習之前不講,沒問題不講,有問題學生不講之前不講。教師要盡量地少講精講,多引導學生探索思考,給學生留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教師主導課堂教學,但學生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要重點講學生不會的,學生已會的內容,教師再去講授就沒有多大的意義。教師講得少了,精了,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就多了。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課堂的最后,教師可以留出一點時間讓學生完成內化,可以組織學生分組討論,究竟上完一節課后學生掌握了多少,掌握的內容不需要貪多求全,而在乎精。千萬不要小看這短短的幾分鐘,這樣做不僅可以鞏固課堂教學內容,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總結歸納和創造性思維。
二、讓課堂教學手段多樣化
創新型教師需要打破教材的局限性,主動、有意地增加聯系實際的教學內容。如果只是生搬硬套課本知識,不僅是學生,恐怕教師自己都會覺得異常乏味。但是一旦把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與現實中發生的事件聯系起來,就會把封閉式的教學環境轉變為多層次多樣化的開放式教學,把課堂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打通。
三、鼓勵和培養學生提問和發表觀點
在常規教學過程中,創新型教師需要多多鼓勵學生提問,不用過于擔心學生提出奇怪的匪夷所思的問題,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提問的過程其實就是創造的過程,回答問題的過程同樣也是創造的過程。鼓勵學生提問,讓他們勇敢地提問,讓他們不用擔心自己提的是傻問題,幼稚的問題。很多發明和發現都是從提出所謂的“幼稚”問題開始的。與此同時,解答問題的也不必是教師本人。在課堂上,除了提問同學之外,還有很多同學在場,其他同學也是課堂的主角,他們也是可以負責解答問題的。根本不存在所謂的教師口里說得就是標準答案,同學嘴里說得就是不全面,不深刻,不對的答案。當然,創新型教師首先需要創造一個民主寬松的教學環境,學生才敢并且愿意提問,而這一切離不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言語和非言語的溝通。
四、引入課堂研討法
華東理工大學董銀果老師提出,在其教學中根據課程內容設置討論問題,例如英國為什么“退歐”及“退歐”對英國和歐盟帶來怎樣的影響?教師指導學生查找相關資料,以小組匯報的形式交流相關研究觀點,并計入課程平時考核成績。這種方法有助于增強學生提問和思考的能力,激發學生的研究興趣,并有助于改變學生傳統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更為重要的是,這種方法在董老師教授的國際貿易課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學生出勤率提高了;其次,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增強了;再次,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比較牢固。
五、重視學生的不同見解
創新型教師需要重視學生的不同見解,允許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即使有的學生的觀點與其他人的不一樣,教師也不應該認為其是錯誤的,而應當給學生時間和機會讓他們充分表達自己的理由。在課堂上表達觀點并不要求對錯,而是看是否合乎道理,是否存在閃光點和值得稱道的地方,并在此基礎上循循善誘,這有助于鼓勵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總而言之,創新型教師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設計課堂教學環節,讓學生樂于其中,并有所收獲。
參考文獻
[1]楊瑞香.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J].學周刊,2017(31).
[2]劉軼.淺談高校創新型教師隊伍的培養[J].才智,2017(18).
[3]董銀果.參與式方法:培養主動學習、創造學習的重要階梯[J].化工高等教育,2018(02).
[4]嚴運軍.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全過程的意義與教學策略[J].教育觀察,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