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教育改革方向在不斷深化發展,教師的教學觀念也在從傳統的單一教學,轉變為通過與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相結合,對于初中生物教學結合信息技術不僅僅是一個發展趨勢,更是一個提高初中生物教學的課堂有效性的方式,即提高了教學質量,又為學生創造了一個輕松學習、學以致用的學習環境。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情境;生物教學
現代的高中生物教學方式已經發生了極大改變,有了信息技術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全方面地提高了生物教學的趣味性和課堂有效性,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幫助學生輕松應對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信息技術與生物教學相結合的發展趨勢和必然性
(一)初中生物教學在信息化時代發展的必然方向
隨著改革開放的持續進行,國內信息技術建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無論是經濟水平還是科研技術都逐漸成為了領先者。隨著國際化進程的加深,國內也開始大力推行信息化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教育是社會進步的必要前提,構建信息化社會必須首先實現教育領域的信息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PPT等形式把動畫、視頻、照片以及文字內容有機的融合在一起,把生物教學的課程通過直觀的方式進行展示,通過多媒體的方式讓教學手段多樣化,對于生物課程中許多很難在教學活動中進行的演示試驗或者原理,比如植物的呼吸作用以及光合作用,可以通過電腦動畫進行生動的展示,可以起到較為顯著的效果。還可以用電子郵箱為中介,建立電子信息交流平臺,這種手段的信息溝通,主要利用電子郵件的方式回答學生在學習生物學知識中出現的疑問并且可以進行課堂作業的發布和回收,也能進行生物試題的分析研究和判斷,可以在教學可見中利用超級鏈接的措施來實現。
(二)信息技術的運用是初中生物教學改革的重要渠道
目前隨著教育改革的發展,初中階段的生物教學也要開展教育方式的調整和教學的模式改革,而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也為生物教學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手段。通過對于信息化措施的了解和使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教師的工作負擔,而且也能夠在課堂上使得學生能夠通過多媒體影像資料和教師的教學過程,從不同的角度去了解豐富多彩的生物學世界。
二、信息技術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一)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優化教學過程
在過去大部分初中的生物課堂上,對于教授生物學的老師而言,除了統一的教材之外,極少采取最新的教學措施,比如多媒體或者網絡技術,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是因為很多學校的教學硬件水平有限,無法采取最先進的技術進行教學。但是從國內外很多先進教育機構的教學實踐可以看出,信息化技術和網絡措施是目前比較先進的教學方法,和傳統教學方法相比較而言,信息化教學能夠保留最原始最豐富的信息,讓學生能夠直接接觸到生物學知識的原來面貌,而不僅僅是從課本上或者教師的講課中來獲得相關知識。在實際教學中,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把相關生物學知識轉變為多媒體模式,比如在生物學的選修課程中,對于生物科學的繁殖技術,可以利用多媒體演示技術把農業中涉及到繁殖的相關知識以及目前高效農業的發展趨勢讓學生進行觀看,從而避免單一的課堂講解容易讓學生乏味的缺點,而且還可以補充很多教材中沒有提到的相關知識,既可以讓學生接受的知識更加全面豐富,還可以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深刻領會相關知識概念和理解課堂教學的難點。
(二)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實驗教學的作用,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在初中主要教學課程中,生物課程有其獨特的特點,需要通過大量的現場試驗和觀測作為教學的內容,因此對于教授生物課程的教師而言,絕不能僅僅通過教材進行生物知識的傳授,不然學生只是從概念上了解到了一些生物學知識,而無法真正深入掌握生物學的內涵。在利用信息技術改善生物教學質量中,第一步要對生物教學的試驗內容進行改變,重新規劃試驗的形式,目前在初中生物課程的教材中已經列出了很多的教學試驗,而教學試驗在一定程度上都需要通過信息化系統來進行展示,應當根據學校教學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理解接受能力進行合理規劃,盡可能地提高教學試驗的水平。比如在《植物》內容中,通過植物生長素的例子,著重介紹了植物在其生長發育過程中,植物激素起到的關鍵性作用,而教材中提到了植物向性運動,植物激素以及生長素的部分和植物個體的生長以及細胞的分裂有很大的聯系,可以通過制作相應的植物生長的教學圖片讓學生直接觀察不同植物生長的區別,展示生長素在植物發育過程中起到的作用。通過教學試驗的精心組織實施,讓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在試驗中逐步得到提高,通過所有學生在教學試驗中的互動,提高對于生物學概念的深刻理解,把生物學教學試驗和教師的課堂講解、指導聯系起來。
目前國內信息技術已經得到了較為迅猛的發展,很多領域內都在大力推行信息化技術,而隨著信息化在教育領域內的應用,學校的課堂教學措施也有了極為明顯的變化。通過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能夠極為便利的進行生物學知識的課堂教學,教師可以在教學之前通過互聯網尋找和教學內容相關的教學素材,比如視頻、圖片、動畫等,在收集到這些原始材料后,教師可以對材料進行調整修改,使其更適合教學課堂的需要,通過生動形象的教學素材,可以讓學生能夠留下更加深刻的記憶。
參考文獻
[1]萬兵.信息技術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6(10):69.
[2]黃靜.信息技術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與思考[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14):88.
作者簡介:胡佳雷(1987—),男,甘肅隴南人,本科,成縣南康學校,中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