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高職銜接是現代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而課程體系的設置是中高職銜接中的重點。文章構建了基于核心能力培養的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對新課程體系的基本思路、基本模式、課程特色等進行了較為詳盡的闡述,對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改革和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具有一定的借鑒和指導意義。
【關鍵詞】中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
一、引言
2015年3月吉林省教育廳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和《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吉林特色現代職業教育的實施意見》(吉發〔2014〕22號),下發了《2015年中高等職業教育銜接試點實施方案》和《吉林省中高等職業教育銜接試點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很多院校開始建立中高職銜接機制。課題組開始對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2+3”中高職銜接的人才培養模式開始研究。
二、中高職銜接存在的問題
(一)基礎知識薄弱,學生對自我期許低
中職的學生很多是沒有經過中考的學生,他們初中的知識水平比較低。家長對學生要求不高,能夠平安度過青春期,如果能找到穩定工作那就可以了。學生對自己也沒有什么要求,自己本身的素質自己比較清楚,更不要說提高要求了。
(二)人才培養目標的不確定性
中職院校是培養技能型人才,高職院校則培養技術型人才。所謂技能型人才,是具備特定崗位的操作能力,而不要求或粗略要求學生掌握相關的操作原理及理論知識;技術性人才是除了具備特定崗位的操作能力外,還應當掌握相當的理論知識,有發展潛能和創新能力。那么,中高職銜接的培養目標是要確定通過中職教育和高職教育培養什么樣的人?
(三)課程體系構建的重復性
中職院校課程體系的設置沒有考慮到和高職院校的銜接問題,而高職院校還按照對普通高中畢業生的要求設計學生的課程體系,導致課程標準不統一,課程教學內容重復,具體表現在科目重復、部分課堂教學以及技能實訓重復,不能體現培養不同層次人才的區別。
三、建筑工程專業中高職人才培養方案的確定
(一)構建“兩個階段、三個步驟、四條主線”課程體系思路
將建筑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分為兩個階段。每個階段分三步驟完成人才培養目標。中職部分三步走:第一步,初級的基本能力培養;第二步,核心能力培養;第三步,素質拓展。高職部分三步走:第一步,初級能力的提升,初級知識更系統化;第二步,核心能力的提升,核心能力更加知識面更廣泛,涵蓋能力更寬泛;第三步,素質拓展,應用新技術與建筑管理項結合。四條主線即以技術員、造價員、資料員、監理員主體的能力結構為線條,確定知識體系,結合對東北地區的生源情況與人才培養方案的調研建成螺旋式上升的課程體系。
(二)構建“兩個階段、三個步驟、四條主線”課程體系的內涵
根據調研技術員、造價員、資料員、放線員的崗位職責歸納總結,將建筑施工技術、工程造價、建筑資料管理、建筑測量設置為核心課程,并定為課程體系4條主線。
四、教學過程實施
(一)利用校企合作建立的平臺
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與中鐵九局、大洋建筑有限公司等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而北華大學與吉林市懷氏建筑材料有限責任公司、吉林市市政公司、吉林省新魯班建設有限責任公司等建立實踐基地,高職學生頂崗實習時期可以到企業作為放線學徒、實習資料員、實習技術員、實習造價員跟著師傅學習崗位職業能力。本階段正好在高職的大三學期,正好充分利用高職-企業-本科的優勢。本著“教中做、做中學、學中練、練中用”的宗旨,幫助完成本課程體系的培養目標。
(二)“三個統一”的課程實施
在構建的課程體系下,要求高職院校、本科院校以及合作企業單位按照“三個統一”完成課程的實施。統一的課程標準,統一調整;教學實施統一安排,統一協調;教學過程統一,監控統一反饋。教學手段多元化,高職的理論學習部分講授要由淺入深,逐級遞進,多安排實訓,結合工作實際突出問題導向引導學生學習。本科部分要多利用BIM技術建立模型,網絡學習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三)建立應用型人才培養教學質量控制體系
單門課程的質量控制要以過程考核(實踐能力評定)與期末筆試(理論能力的平定)雙重考核為標準,建立過程考核的任務單、任務卡、測試頁等的考核系統,建立云課堂測試學生單個任務完成情況,單任務成績評定。建立試題庫,期末考試評定學生能力。
參考文獻
[1]沈存莉.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職業能力和專業課程體系設置關系的研究與實踐[J].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2):58~60.
[2]陳一虹.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構建研究——以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專業為例[J].蘇州市職業大學學報,2017(03):67~70.
作者簡介:王永利(1980.03—),女,漢族,吉林省吉林市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建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