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劭譞 丁玲
本文立足于科研事業單位的實際情況,以科研院所固定資產管理為研究對象,深入剖析了科研院所在固定資產管理方面的種種問題,例如:缺乏資產管理理念,現行會計制度不合理,定期清查盤點制度不完善,資產管理缺乏數據基礎,預算管理不科學等,針對上述問題本文提出了轉變管理觀念,提高管理意識;完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體系;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實行登記備案制度;建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信息管理系統等對策建議。
科研院所
固定資產管理 對策建議
引言
近年來,國家對科技發展支持力度不斷加大,我國的知識經濟快速發展,科研院所事業單位各項資產不斷增加。隨著國家財政投入力度的加大,使得科研單位在固定資產、流動資產、無形資產等各方面條件均呈現增長趨勢。一般而言,科研院所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占總資產的比重比較大,對于服務科技事業和保障科研工作開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對某些科研院所事業單位進行詳細調研之后,發現樣本單位在固定資產管理方面普遍存在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對科研工作的順利開展形成了一定的阻礙。本文揭示了樣本單位在資產管理方面的存在的問題,并探討了相應的對策建議,希望對提高科研院所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水平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和實踐意義。
固定資產的定義為:固定資產是指使用期限超過一年,單位價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專用設備單位價值在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過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質形態的資產;對于單位價值未達到規定標準,但耐用時間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類物資,視為固定資產管理。科研單位固定資產的屬性比較特殊,一是公益性,科研單位一般以非盈利為目的,致力于科學研究事業的發展,注重社會責任和社會效益;二是保障性,科研單位的固定資產主要是以服務科學研究事業,保障日常科研工作順利進行;三是資金來源非直接性,科研單位固定資產的資金來源于國家財政的科研及課題預算支出,是國家財政支出物化的結果。
科研院所事業單位在固定資產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1)管理觀念落后,缺乏優化資產管理理念
長期以來,科研院所事業單位在固定資產管理各方面,只注重資產的購買,而輕視了對資產的管理。由于科研院所事業單位固定資產購置的資金來源于國家財政,導致了科研單位在固定資產購置和使用過程中不控制成本,缺乏優化資產管理的意識。一方面源于領導只重視對單位資金的管理,對固定資產的管理不夠重視,另一方面源于單位管理人員管理意識淡薄,缺乏現代資產管理理念。
(2)現行的會計制度已經不適應當前的事業發展
按照目前現行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科研院所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在賬目中不計提折舊,按照固定資產的原始價值計算。由此造成了科研院所的資產報表中不能真實的反映出各項固定資產的實際價值,對于那些殘值較低或已經無法使用的固定資產依然在賬目中按照原始價值核算,這必然會導致單位固定資產價值虛高的現象。這種現象的普遍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對科研事業的發展造成了不利影響。
(3)定期清查盤點制度不完善,執行效果不利
通常而言,固定資產管理要求固定資產的賬面數量價值與現實資產的實物相符合相一致。因此需要在日常的資產管理工作中,貫徹執行定期清查制度,通常要求以一年為一個期限對固定資產的實物進行清查、盤點、核對、核算。但是科研院所事業單位通常不會配備專人負責固定資產的清查工作,往往固定資產清查工作會被疏漏或者滯后。由于固定資產的定期清查盤點制度執行效果不利,導致長期以來賬面固定資產數量價值與實物不符。
(4)固定資產存量增量數據不清,資產配置管理缺乏數據基礎
由于歷史原因和體制因素,科研院所事業單位通常對固定資產存量和增量情況的數據不清晰,某些科研單位并不清楚自己的家底。一方面由于某些資產并未登記或者登記滯后,另一方面由于統計口徑和分類方法不一致,導致了已登記數據的不準確。在資產清查和登記統計中存在的漏洞,使得固定資產明細數據不清晰,導致在資產配置管理過程中缺乏相應的數據基礎依據。
(5)預算管理不科學,資源使用效率低
科研院所在資產管理和預算管理方面通常契合度較低,在資產管理方面比較疏忽,在預算管理方面不太科學。科研院所在預算編制和規劃上,追求絕對數量和規模,追求全新的設備設施,造成了已有固定資產的閑置和新購資產的重復,由此增加了管理成本和庫存成本,浪費了國家的資金和資源。而且財政部門在審批預算時,對科研單位的資產存量情況不確定,審批過程很難科學和客觀。因此科研單位這種不符合實際需求和不考慮成本控制的預算管理,造成了社會資源使用效率低下。
對策建議
(1)加強員工業務培訓,轉變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意識
科研院所事業單位的領導干部應首先轉變管理理念,提高認識層次,充分認識到資產管理工作在事業發展中的重要性,從領導層做起提高資產管理意識。其次領導干部帶領員工共同參加資產管理理論知識的培訓,并將現代管理學理論應用于實際工作中,貫徹執行固定資產管理的各項工作。
(2)建立完善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體系,健全規范單位資產管理辦法
借鑒部分先進單位的管理經驗,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制定符合單位自身條件的資產管理辦法。依據國家政策調整和社會經濟形勢變化,對單位資產管理辦法及時進行修訂和改進,切實保障固定資產管理服務于本單位事業發展。以現代管理學、會計學及財務管理學為理論基礎和制度框架,完善資產管理內部控制制度及與固定資產相關的各項制度,形成一套完整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體系,在制度體系中應包括以下內容:財務預算制度、會計核算制度、賬目審計制度、購置采購制度、物品登記制度、檢驗清查制度、使用維護制度、定期盤點制度、定期報告制度、信息公開披露制度、違規問責制度、報廢處置制度等。
(3)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實行登記備案制度,逐步細化完善現行的會計核算制度
一般而言,科研院所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中,科研專項設備價值較高,所占的金額比重較大。依據現行的會計制度,這些科研設備并不計提折舊,甚至在這些設備已經損耗較大時,在賬面上仍然以原始價值計算,造成了凈資產價值的虛增,使得賬面價值與實際價值相差較大。從資產管理制度科學性的角度考慮,我們應該逐步細化完善現行的會計核算制度,將固定資產折舊引入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制度,逐步提高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水平。由于新的會計核算制度出臺需要進一步的研究論證,那么在新的會計制度出臺前,科研院所可以先對本單位的固定資產依據使用年限和現狀計提折舊,進行登記備案和存檔,明確各項資產的現有價值,并實行固定資產價值動態管理,作為本單位資產管理和財務管理的依據,供領導在今后的政策決策中參考使用。
(4)建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信息管理系統
規范固定資產統計口徑和分類方法,對未登記資產進行補登,摸清固定資產存量和增量數據,梳理資產清查和登記中的漏洞,確保固定資產明細數據的客觀性和準確性,對數據資料進行歸檔保存,作為今后建立數據庫提供基礎數據。借助管理學、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逐步建立固定資產數據庫,將固定資產的價格、價值、型號、數量、使用部門、使用年限等詳細信息錄入固定資產信息管理系統,以便于在固定資產使用狀態發生變化時能夠實現實時動態管理和監控,充分發揮信息化管理的優勢,有利于固定資產的有效調配和及時更新。
[1]廖勁松.后勤經濟發展中的若干問題與體制選擇.湖南經濟研究,1999(9):26 - 34
[2]李鵬,科研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問題及建議,現代物業,2012(8).14-15.
[3]薛曄,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分析,現代經濟信息,2012(24),291
[4]夏新根,科研事業單位加強固定資產管理探析一基于內部控制視角,價值工程,2010(34),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