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雪妃 孫悅
[摘 要]吉林市國泰農產品流通加工滯后,出現了農產品難賣、價格低迷、產品附加值低、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等問題。為此,要增加農民經濟收入,必須大力發展農產品流通加工業。本文以吉林市國泰農副產品流通加工為主線,分析了當前農副產品流通加工中的缺陷及問題,同時提出相應的改進策略,旨在加強吉林市國泰農副產品的流通加工技術與實踐效果,為打開全國市場奠定理論基礎。
[關鍵詞]農副產品;流通加工;實踐
[中圖分類號]F326.5 [文獻標識碼]A
1 吉林市國泰農產品介紹及加工情況
1.1 吉林市國泰農產品介紹
國泰農業旗下營運了兩家實體公司,下設3大戰略業務單元板塊,分別為農業生態、種植、有機,在農產品銷量上拓展了多種營銷渠道,與眾多商家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其農產品米雜糧精深加工具備了地產與特色的營銷優勢。同時也在水果、蔬菜、氣調保鮮、冷藏、全程冷鏈物流等方面拓展了全新的業務類型。已精準渠道定位進入KA商超系統賣場直銷,全系產品已得到消費者的美譽度和知曉率,在市場同類品中已形成了較強的品牌化優勢。同時旗下《斗盈》與《在之禾》兩大品牌已經獲得市級糧食協會單位和市知名商標以及省級著名商標的認證,獲得放心糧油工程誠信企業稱號。但是其全國市場的占有率依然較低,與國內其他同類型產品尚有一定業績差距。而且由于農產品流通加工滯后,也出現了一定的銷售低迷現象。
1.2 吉林市國泰農產品加工情況
吉林市國泰農產品加工設計年加工產能30000噸水稻。生產線采用日本進口佐竹全自動數控,日加工120噸精制米生產線及兩層脈沖式一層布代式除塵設備等配套設施組成。包裝流水線4條分裝線,充食用二氧化碳吸塑及抽真空熱合裝等不同規格包裝流水線精確計量零誤差。公司通過IS09001認證,并獲得對外貿易經營認證。目前的年生產量可以達到,冷凍貯藏特色果蔬產品10000噸,精深加工特色米及雜糧產品40000噸,倉儲糧食50000噸。旗下種植基地位于昌邑區樺皮廠鎮新勝村;豐滿區前二道鄉馬相村、二道村。基地面積2.46萬畝,有機生態種植水稻約600公傾 ,已全過程實施最嚴格的雙A級綠色食品種植標準規程>控制管理,國泰上游種植,生產到中間加工,包裝環節及終端銷售全過程無縫對接閉合式訂單協作。為農產品深度加工提供了技術保證與種植資源保障,是農產品加工的重要基礎條件。如何利用以上諸多優勢,創造全新的農產品利潤點,是當前吉林市國泰農產品的發展重點。
2 吉林市國泰農副產品流通加工中的缺陷及問題分析
吉林市國泰農產品流通加工滯后,出現了農產品難賣、價格低迷、產品附加值低、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等問題。究其近些年來的發展情況,以及同類型產品的市場化分析,能夠明確在農副產品流通加工中的缺陷主要為三個方面:缺乏網絡營銷空間、物流環境條件單一、缺乏流通加工技術。
2.1 缺乏網絡營銷空間
吉林市國泰農副產品雖然建立了商超供應系統,與沃爾瑪、大潤發、華聯、華潤萬家等六大商超系統,超過300家一級利潤賣場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但是在網絡營銷方面較同類型產品存在一定的營銷滯后性,并未獲得較高的網絡市場占有率。而同類型的農副產品在網絡銷售中獲得了較大的利潤空間。同時農副產品的附加值也是打開網絡市場的重要條件之一,然而吉林市國泰農副產品目前尚未開辟出這一重要的消費點,以至于出現了價格低迷與農產品難賣的不利現狀。因此,進一步研究農副產品的附加值,并為其開辟網絡營銷環境,也是當前的流通加工環節中的重要問題。
2.2 物流環境條件單一
以往時期吉林市國泰農副產品的流通環節中采取了“公司訂單+基地+農戶”的生產結構,多數農副產品在本地深加工處理,通過本企業物流配送部門(吉林市遠望谷物流有限公司)負責送達指定合作商家。雖然在物流配送環節上保證了農副產品的配送時間安排的有序性,但是并未完善流通加工技術的時效性。以至于農副產品僅能在產地加工之后,被配送到指定地點。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合作商家對于農副產品的開發、宣傳、再度包裝等創新點。因此,無法在全國市場打開更大的市場銷路,創造可持續增長的利潤點。為此,改善物流環境條件單一的現狀,也是促進和完善吉林市國泰農副產品流通加工的關鍵環節之一,也是亟待解決的發展問題。
2.3 缺乏流通加工技術
吉林市國泰農副產品經營范圍較為繁雜,其中涉及種子研發、生態、種植、糧食烘干、倉儲、果蔬氣調保鮮、冷凍貯藏、農產品技術開發、精深加工、銷售、綜合冷鏈物流配送等相關經營內容。雖然在前期經營環節中保證了銷售收入9468萬元,利潤720萬元,利稅460 萬元的最高業績。但是嚴重缺乏流通加工技術也局限了農副產品的中間環節銷售渠道。由于農副產品對于生產環境提出了特殊要求,從北至南的配送過程中,極易受到室溫變化而造成農副產品質量下降。為此,多數同類型企業采取了流通加工技術,在銷售地完成二次加工,以便在二次加工過程中核實農副產品的質量問題。但是目前吉林市國泰農副產品的經營范圍內并未涉及此項業務,嚴重制約了農副產品的異地銷售環境。對于全國市場的可拓展空間造成了一定影響,也限制了《斗盈》與《在之禾》兩大核心產品的主營范圍與全國市場占有率。
3 吉林市國泰農副產品生產的改進策略
3.1 開展電商平臺
網絡營銷渠道是打開全國市場的第一關卡,如果吉林市國泰農副產品無法在電子商務平臺得到較高的市場占有率,也很難開發全新的市場空間。從同類型產品在網絡營銷中獲取的利潤空間分析,農副產品本身的網絡銷售額逐年遞增,各地區消費者的網絡終端消費習慣已經形成。那么也為吉林市國泰農副產品創造了一定的網絡營銷適應度,并不需要針對農產品的特殊消費結構進行包裝,僅需要拓展農副產品的附加值便可以獲取較高的消費者認同感。諸如產品質量、綠色環保、營養價值、鮮活程度等附加值,都是在網絡營銷環節中不可或缺的宣傳點,而吉林市國泰的多數農副產品本身也具備以上諸多優勢。因此,進一步拓展電商平臺不僅是創造全新利潤點的有效途徑,也是樹立品牌口碑的最佳契機。如果網絡平臺打開了全國市場的認可度,線下操作也可以逐步滲透到其他省份,為吉林市國泰農副產品的全國市場規劃建立網絡營銷平臺的可信度基礎,并形成線上線下的雙向發展優勢。
3.2 物流整合平臺
目前吉林市國泰農副產品主要產品包括5大果蔬農產品,以及約30個品種的農副產品類型。每一項農副產品類型對于物流配送體系都具有自身的特定要求,以果蔬農產品為例,其配送環境的溫度條件便是影響產品安全質量的重要因素。雖然在省內銷售網點,如長春歐亞、大商新瑪特、沃爾瑪、大潤發等華東渠道具備了物流配送的基礎條件。但是諸如東北三省和上海市等地區的拓展物流業務能力顯然不足。如果單純依靠本企業的資金建設異地倉儲環境也并不現實,其投資回報率仍然無法達到收支平衡。為此,與第三方物流平臺合作,整合現有的農副產品物流配送環境尤為必要。一方面,在推進電子商務營銷環節上勢必要與多數快遞公司展開業務往來,而利用合作關系建立全國配送網點具備較高的可行性。另一方面,如果規劃出全國范圍內的異地流通加工技術平臺,也需要更多的物流配送資源。因此,整合現有的物流配送體系,完善和補充農副產品物流配送環境,是吉林市國泰農副產品生產打開全國市場的必要基礎條件,也是支持電商平臺和流通加工平臺建設的基礎保障。
3.3 流通加工技術
流通加工是物流系統和配送中心運作中的重要組合環節,在農副產品流通過程中融入深加工技術,也是拓展農副產品流通效果與當地市場接受效果的營銷策略。以流通加工技術為核心,是消解本公司內物流配送體制約束性的必要措施,也是提高農副產品物流效率基礎保證,并維護農副產品的品質質量。尤其農副產品在商品流通環節中勢必對配送要求存在較高的條件限制,如低溫保存、冷鏈配送等。那么在配送環節上在銷售地建立再次深加工的分流環境,也是通過包裝、切割、分揀、計量、剪裁、組裝等簡單作業完善物流配送模式的優化措施。一方面,農副產品在當地生產中可以通過粗加工降低運輸配送指標,在銷售地經過核實產品質量再度包裝,進而降低整體配送環節的經濟成本。另一方面,在銷售地完成再度深加工,可以通過核對檢驗了解農副產品的鮮活度,進而保證該產品的質量安全性。其中需要注意的是,選取異地加工環境是保證流通加工技術得以實現的基礎條件。吉林市國泰農副產品企業必須關注果蔬的貯藏方式,以及果蔬的采后處理、生理、加工等技術環節,并在結合分級包裝技術的過程中,逐步完善異地加工水平,保證農副產品流通加工技術的可靠性與安全性,支持銷售地的技術產能轉化為質量產能。
3.4 設備與人員配置
目前吉林市國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共有專業技術人員26人,高級專業管理人員9人,從拓展網絡營銷業務和流通加工技術業務的具體需求來看,其人員配置情況嚴重不足。雖然目前企業總人數達到了103人,但是多為生產編制,如果要拓展生產流通加工技術的相關業務必須互補人力資源。此外,吉林市國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目前下設管理部門為:監督部、采購部、生產部、銷售分部、研發部、品控部、倉儲部、物流部。為了打開網絡營銷渠道,需要在原有部門的基礎上創建獨立的網絡營銷部門,進而配合其他部門完善電子商務的營銷計劃,保證其他運營項目與網絡營銷的主體運營項目平衡發展。除人員配置與部門設立之外,必須補充相應的網絡運營設備、物流配送設備、異地倉儲設備等,進而保證人員配置與設備技術的支持效果同步,平衡發展物力資源與人力資源的關系,從而支持吉林市國泰農副產品生產的進一步完善與發展。此外,需要通過引進高端專業營銷人才,從新調整制定營銷戰略。同時引進農科高端專業技術人才,使基地農業開發建設生態、種植,以及產品研發創新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進而促使企業和產品真正形成較強的核心競爭力。
4 總結
綜上所述,為了解決吉林市國泰農產品流通加工滯后,農產品價格低迷,產品附加值低,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等問題。需要通過農副產品流通加工技術創造全新的營銷利潤點,進而打開全國市場,為吉林市國泰農產品創造更大的市場空間。其主要的執行步驟需要通過四項流程逐步完善:首先,通過開展電商平臺為吉林市國泰農產品創造網絡營銷口碑與環境。其次,需要物流整合平臺為農副產品的流通加工技術提供保障與支持。再次,必須深度開發流通加工技術與本企業的融合度與創新點。最后,優化設備與人員配置,進而提高實現農副產品流通加工的人力資源與物力資源保障,支持農副產品流通加工技術的全面完善。
[參考文獻]
[1] 于小棠,韓偉.農產品流通加工配送發展對策分析[J].中國市場,2017(19).
[2] 許菱,熊能品,譚波.基于物流流通加工環節的農產品包裝問題探究[J].物流科技,2016(10).
[3] 王國慶,蘭葉.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創新模式研究綜述[J].商業時代,2014(31).
[4] 王多宏,李愈,趙紅霞,等.基于物流中心的綠色農產品封閉供應鏈運作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0(14).
[5] 賈衛麗.農產品物流對農民增收效應的實證分析[J].惠州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