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磊 張衛東
摘 要:在城市化進程加速推進和大眾旅游高速發展的當下,鄉村以其特有的環境和生活方式吸引者越來越多的旅游者參與其中,一場由市場、資本、技術和鄉村社會共同推動的旅游與農民、農業、農村的融合正在如火如荼的發展。但是,在快速發展的同時,鄉村旅游也存在著缺乏統一管理、基礎設施不夠完善、千篇一律沒有特色、旅游商品缺乏創新性、安全和服務存在隱患等問題。為此建議:建立健全管理機制,統一規劃,因地制宜;吸納民間資本進行旅游開發;完善基礎設施,提高服務質量;整合旅游要素,走可持續化道路。
關鍵詞:鄉村旅游;模式;現狀
文章編號:1004-7026(2018)12-0011-01 中國圖書分類號:F592 文獻標志碼:A
鄉村游是指以農民為經營主體,鄉村民俗文化為核心內涵,城市居民為目標客戶的休閑旅游形式。隨著城市化程度進一步提升,農村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鄉村游在需求和供給兩端受益,前景持續向好。鄉村游已經成為國內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預計收入份額仍將持續高速增長。2014年國務院提出大力發展鄉村旅游,依托當地區位條件、資源特色和市場需求,挖掘文化內涵,發揮生態優勢,突出鄉村特點,開發一批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鄉村旅游產品。加強鄉村旅游精準扶貧,扎實推進鄉村旅游富民工程,帶動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統籌利用惠農資金加強衛生、環保、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鄉村旅游服務體系。我國鄉村旅在三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鄉村旅游業正從發展期走向成熟期。
1 我國鄉村旅游存在的問題
1.1 沒有分工明確的管理組織
鄉村旅游由于涉及范圍廣,分屬多個部門管理,然而至今還沒有建立一套權責明確的管理體制,造成部分地區各管理部門在涉及到利益方面爭先管理,在問題方面無人管理、互相推諉。無法保障經營者和旅游者的合法權益的利益,長久以往會給鄉村旅游的發展帶來惡劣的影響。
1.2 政策法規不完善
現階段,我國關于旅游法律法規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法律體系。當前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為核心,國務院及國家旅游局批準的法律法規補充說明,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地方政府制定的有關地方旅游的法規。但是很多地政府制定的政策法規缺乏上位法支持,從而導致許多鄉村旅游發展無法可依,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鄉村旅游的發展。
1.3 缺乏整體發展規劃。
許多鄉村旅游因沒有總體規劃,導致盲目跟風、一哄而上。“今年采摘火了,明年周邊是采摘。”的現象已經成為鄉村旅游的通病,不僅造成資源、財力、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費,也使得鄉村旅游變成扶貧政策的套現機器,無法真正滿足市場的需求,就不會得到長遠發展。
由于鄉村旅游的特殊屬性使得鄉村旅游離不開鄉村。雖然近些年三農問題得到重視并且鄉村環境得到大幅改善,但鄉村基礎設施仍然與游客的需求間存在差距。比如住宿環境設施不完善,廁所不衛生,住宿、餐廳、農家院等食宿環境條件差。
由于沒有統一的發展規劃,造成鄉村旅游發展模式大同小異,現在的鄉村旅游大概分為農家樂吃農家飯、采摘、燒烤。鄉村旅游就沒有發揮出對對不同需求游客的吸引力,無法滿足不同層次旅游者的需求,沒有需求就會造成沒有市場。
2 鄉村旅游發展的建議
2.1 建立健全鄉村旅游管理制度
國家旅游局及國務院和各級地方政府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保證鄉村旅游快速、平穩發展。明確各級政府部門的責任義務,不斷完善責任追究制度,落實首問責任制和限時辦結制,規范工作人員工作行為,嚴格辦事時限規定,從制度上解決推諉扯皮、耽誤工作等現象。
2.2 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
各級政府應加大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在開發鄉村旅游項目方面,要創新性發展與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互相配合的項目,摸著石頭過河,敢于嘗試,做出鄉村旅游新模式。
2.3 樹立區域品牌,充分發揮地方特色
當地政府應對本地區的區位優勢進行分析,依托當地區位條件、資源環境特色和市場的需求,挖掘當地特色民俗文化內涵,充分發揮生態優勢,突出鄉村的特點,開發一批形式多樣、具有區域特色、與鄉村環境相協調、可持續綠色發展新模式。
參考文獻:
[1]包玉海.全域視角下鄉村旅游存在的問題和對策[A].邊疆經濟與文化,2018,1.
[2]國務院.國務院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N]光明日報,2014-08-22,
[3]魏小安.鄉村旅游:新局與新題[G].第16屆中國區域旅游開發學術研討會發言稿匯編,2012: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