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
【摘要】有效的課堂提問不僅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秘訣,也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為了做好小學語文課堂的提問工作,教師要
從“趣味導入,生成問題;舉一反三,引出問題;一線串珠,勾連問題;逐層遞進,深化問題;觸類旁通,拓展問題”等方面著手,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提問;有效性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有效提問,是課堂教學的生命。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進行有效的提問,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能幫助學生掌握文章內容的重點和難點。但是在現在的小學語文課堂中,有效的提問幾乎是沒有的,要么是碎碎問,要么是毫無意義的問。鑒于這樣的教學現狀,教師要斟酌每一個問題,做好課堂的有效提問。下面就結合教學實踐來談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問的策略。
一、趣味導入,生成問題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導入非常關鍵,有效的問題導入能迅速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能將學生帶到文本中去。所以,在導課時,我用玩游戲、講故事、視頻播放的方式導入新課,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自主生成問題。比如,在教學《竊讀記》一文時,我發現“竊讀”二字非常恰當。為了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在導課時,我為學生講了“竊”字的含義,即“竊”字本來的意識是偷,一般的都含有貶義,但是文章卻把“竊”寫入了題目,這是為什么呢?請同學們快速讀課文并回答老師的問題。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我從題目著手,分析了“竊”的含義,讓學生在理解“竊”字的本意后,產生疑問,這樣就能激發學生閱讀的欲望。在教師問題的指引下,學生就會思考,為什么是“竊讀”,作者是怎樣“竊讀”的。通過這樣的問題導入,不僅促進課堂問題的生成,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內容,可謂一舉兩得。
二、舉一反三,引出問題
我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經說過,“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教也”。所以,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或提問中,教師要采用舉一反三的教學提問策略,引出學生要學習的問題。學生掌握舉一反三的能力其實就是學習遷移的能力。因此,教師要特別重視。比如,在教學漢字時,我為學生講了左耳旁。左耳旁在古代并不表示左耳,而是表示高坡,念“阜”,后來逐漸演變成了左耳旁。然后我帶領學生學習帶左耳旁的字,“墜”左邊畫的是左耳旁,右邊是一個人,一不小心從高坡上掉下來了,這個字就成了“墜”。講解完“墜”以后,我立刻提出一個問題:同學們想想,那“降”字怎么解釋呢?聽到問題后,學生紛紛陷入討論之中,一會兒,一個學生說:“就是一個人從高坡上走下來。”聽到答案后,學生紛紛鼓掌。其實“降”就是指左邊是高坡,右面有兩只腳,它的大腳趾朝下,表示向下走,向下降。通過這樣的問題設計,學生學會了左耳旁,以后再遇到帶左耳旁的字就都理解了,這就是舉一反三。這樣的提問才是有效的,這樣的教學才是有意義的。
三、一線串珠,勾連問題
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提問中,很多教師喜歡“碎碎問”,一節課下來,全是問題,弄得學生根本無法走進文本,只是跟著老師的問題走馬觀花地過了一遍文章。為了擺脫這種低效的提問方式,教師應該從宏觀上掌握文本的意思,用主問題將細小的問題串聯起來,起到一線串珠的作用。比如,在講授《秋天的雨》這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掌握文本,我設計了一個問題:在《秋天的雨》一文中,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秋雨的?這個問題看似一個問題,卻又要從好幾個方面回答,經過分析以后,學生會發現作者是從“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薄扒锾斓挠?,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秋天的雨藏著非常好聞的氣味?!薄扒锾斓挠?,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边@幾個方面來寫的,這樣的課堂提問,不僅讓學生知道了文本每一段落的內容,最重要的讓學生掌握了文本的主要內容。所以,摒棄碎碎問,采用一線串珠、勾連問題才是課堂提問所必需的。
四、逐層遞進,深化問題
語文的學習不是浮于表面的,因為好多文本的內容都是有一定的深層次的含義的。關于這樣的文章教師在教學時,就不能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草草解決,教師應該挖掘文本的內涵,提出層進的問題,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比如,在教學《梅花魂》一文時,我設計了三個問題,分別是:1.課文圍繞梅花寫了哪幾件事?2.從以上幾件事中,你能理解梅花的品格嗎?3.從文中找出能表達外祖父對祖國深深眷戀的句子,想一想梅花和外祖父有哪些共同之處。這三個問題,都是在學生理解文本的基礎上一一提出來的,而且每一個問題都是層層遞進的,這樣的問題不僅讓學生從宏觀中掌握了文本的內容,還能幫助學生深入了解文本的含義,從而掌握“梅花魂”的真正意義。
五、觸類旁通,拓展問題
小學語文課文很多是有相似之處的,有的是寫作放法的相似,有的是寫作結構的相似,還有的是情感表達的相似。所以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要研讀文本與教學資料,找出文章之間的相似之處,在設計課堂問題時要做到觸類旁通,從而提高學生拓展問題的能力。比如,在教學《匆匆》一文時,我對文本做了認真閱讀和分析,確定了講授的思路,即讓學生自己細讀、賞析。因為文章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如果學生能自己掌握幾處,那以后遇到類似的文章就都能掌握了。所以,在課堂的教學中,我提出了開放性的問題:請同學們積極交流,說說你最喜歡文章的哪個片段或段落,并說明理由。這樣問題不僅容易回答,還能幫助學生理解各種修辭的用法和作用,等到學生再閱讀課外讀物時就會更加容易地分析文章中的優美詞句了。
參考文獻
[1]霍剛.從創新角度談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提問[J].創新課堂,2015(7).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