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彬武
[摘要]為保障貧困地區農民全面共同進入小康社會,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扶貧惠農政策,提出了精準扶貧的戰略目標,隨著精準扶貧工作的深入開展,也出現了許多新問題,特別是農民思想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分析貧困農民在精準扶貧中存在的思想問題,從農村產業發展、生態文明等方面闡釋了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在精準扶貧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貧困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精準扶貧
[中圖分類號]D422.62 [文獻標識碼]A
農村工作向來是我國的重點工作,關系到農民的切實利益,也是我國能否全面進入小康社會的關鍵所在,現在農村發展還不平衡,還有相當一部分農民處于貧困階段,國家十分重視貧困地區、貧困農民的生產生活的發展,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惠農政策。我國目前扶貧工作已經到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階段,隨著精準扶貧工作的深入開展,也出現了許多新問題,特別是農民思想中存在的問題,在開展精度扶貧過程中受到較大阻礙,只有解放思想才能開拓創新,此時思想政治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1 精準扶貧的內涵與任務
精準扶貧主要指農村地區,我國扶貧工作經歷了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到目前為止已經逐步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扶貧工作不能搞一刀切,根據扶貧工作發展的實際情況,要針對真正貧困的地區、農民進行重點扶貧,扶貧工作包括經濟扶貧、思想扶貧、政治扶貧、教育扶貧等,充分考慮貧困村所在區域的經濟文化背景及農民的各種訴求,有針對性地進行扶貧,把有限的資源用在真正需要的地方,帶動貧困村及農民精準脫貧。
精準扶貧的主要任務就是根據貧困村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針對性地采取有效措施,使貧困村的農民富起來,促使貧困村精神文明、物質文明雙發展。第一,促進貧困村產業興旺。貧困村的產業發展是精準扶貧的首要工作,經濟是基礎,生活富裕了,農民才能安居樂業,科學合理地調整農業結構,調動農民積極性,促進貧困村產業興旺,是農民的生存之本。第二,把貧困村建成生態宜居。產業興旺、經濟發展,要遵循可持續發展戰略,不能破壞當地的資源環境,不能過度開采當地不可再生的資源,建成環境優美的宜居村落。第三,使貧困村達到鄉風文明。通過各種方式、方法,提高農民的文化涵養、思想道德水平,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來不斷改造自己,形成風清氣正的良好氛圍。第四,建立有效治理機制。根據貧困村的發展格局,制定科學合理的治貧方案,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真正看到良好的效果。
2 貧困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在精準扶貧中的現狀
隨著精準扶貧工作大規模深入開展,也出現許多新問題,尤其是農民思想問題,是阻礙精準扶貧工作開展的重要因素。思想是行動的先導,不解放思想、開拓創新,不尊重科學、尊重客觀規律,農民就不能走一條致富的道路,思想政治工作在此顯得尤為重要。根據目前貧困農村的發展狀況,貧困農村思想政治工作還不能盡人如意,還存在著許多問題,需要逐步改進。
2.1 貧困農村農民群眾的思想認識比較保守
貧困農村經濟文化發展都比較落后,農民文化水平相對較低,貧困農村的產業也較為單一,大部分以傳統種植為生,經濟收入比較低,不能滿足農民群眾的基本生活需要,導致當地農民群眾紛紛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大部分是老人與孩子,由于貧困農村的年輕人員流動性頻繁,對村里的發展也就不聞不問,在缺乏勞動力的情況下,貧困農村產業發展更是雪上加霜,僅僅維持基本傳統種植,如小麥、玉米等,使貧困村無能力、精力去發展農村產業,思想上受到嚴重的禁錮,導致經濟越落后思想就越保守,思想越保守經濟就越落后的惡性循環,貧困地區農民的思想保守跟農村經濟的發展息息相關,經濟的落后直接影響貧困農民的思維,經濟基礎決定人們的思想高度,解決貧困農村的首要問題就得解放農民的保守思想,以黨的各項惠農政策為指導,為貧困村的發展提供政策優勢,不斷提高農民思想認識,逐步走出保守的思想禁錮。
2.2 貧困農村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專業化程度不高
貧困農村農民群眾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由鄉鎮干部及村兩委干部承擔,目前貧困農村涉及到農民利益的工作有產業發展、土地流轉、宅基地、教育、民主權利等方面,哪件事情處理不好都可能引發較大矛盾,而每件事情的處理都需要專業的知識背景、相關的文件精神、正確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而目前有些鄉鎮干部缺乏做農民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動性,事情只有反映到鄉鎮,才被動處理,對反映的問題又不能從源頭上去解決,因為要牽涉大量時間、精力,對問題的認識又沒有專業的認識高度,往往敷衍了事,達不到預期效果,當牽涉到職權范圍以外的事情,更是一推了事,老百姓往往反映問題找不到門,農民怨聲載道。鄉鎮干部的流動性也比較頻繁,今天這個部門人手不夠就補充到這個部門,明天又轉到那個部門,工作專業化程度不高。目前貧困地區有些村干部文化程度不高,在各項惠農政策上也是一知半解,對問題的認識不到位,特別還要兼顧自己的事情,沒有更多的時間、精力去處理農民事情,往往簡單粗暴,家長作風嚴重。農村基層思想政治工作,是黨聯系農民群眾的生命線,思想政治工作做不好,直接影響黨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
2.3 貧困農村思想政治工作與農民的訴求不匹配
在對貧困農村精準扶貧工作中,最重要的要體現精準,對農民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特別是有關民生的各種問題,要做到一事一議,對農民反映的問題,要根據客觀實際,運用好黨的有關方針政策,在做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法律化、科學化、精準化相結合,及時有效地解決農民的各種訴求。而目前有些貧困農村農民在產業發展、精神文化需求、民主政治權利等方面的各種訴求,得不到合理解決,思想政治工作較為弱化,找不到解決問題的切入點,與農民在生產生活過程中的各項訴求不匹配,不能滿足農民需要。貧困農村大部分以傳統的種植產業為基礎,種植過程中,受天氣、周邊環境、土壤、病蟲害等多種因素影響,有可能造成農作物受損,農民生活將會受到嚴重影響,農民無所適從,而此時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往往不能與處理實際問題相結合,說些套話、官話,思想政治工作顯得空洞無力。村務公開、透明、民主選舉等方面越來越受到農民關注,由于國家扶貧力度的不斷加大,各項扶貧資金也不斷增加,共同建設美好家園是農民的共同愿望,農村規劃、資金使用等方面,村民有知情權,有些村兩委對這些事項不公開或局部公開,只是走走程序,在做這些思想政治工作的時候,不能準確運用法律法規來解釋,不能用相關政策文件來解讀,對農民的訴求敷衍了事。
3 貧困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在精準扶貧中的主要作
用
3.1 貧困農村思想政治工作能夠促進農村產業興旺
農村產業要繁榮發展,思想是引路人,思路決定出路。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解決農民在經濟發展中的問題,依據國家政策,為農民指出一條光明道路。
3.1.1 農村思想政治工作解決貧困農民在產業發展中脫貧動力不足的問題。由于受文化程度、環境、資金、項目、及傳統的生活背景影響,農民在產業發展中即使有想法,但考慮到方方面面的條件,感到力不從心,故只滿足于傳統的生產現狀,等、靠、要思想嚴重。思想政治工作要緊緊圍繞如何提高農民收入而做出的行之有效的措施,要讓農民感受到真實性、可行性,讓農民看到希望,特別要注重他們身邊的致富典型,發揮榜樣的力量,激發農民的產業致富動力。
3.1.2 農村思想政治工作解決貧困農民在產業項目定位中的問題。農民在產業結構調整方面,要根據市場運行規律,向產業項目要效益,這就需要考慮到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在種植業、養殖業、農作物深加工等領域去選擇出最能發揮出本地產業優勢的項目,這樣才能更好地促使項目的健康發展。如果農戶不去考慮市場需求,不去科學合理的去搞農作項目,如種植方面有種黃瓜、西紅柿,有種草莓,有種蘑菇,還有種玉米,這樣就行不成規模效益,不便于統一的技術指導。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充分調查研究,根據國家有關政策、市場需求,精準確定產業項目,使思想政治工作與農民切身利益相結合。
3.2 貧困農村思想政治工作能夠引導鄉村文明
精神文明建設在貧困農村是薄弱環節,農村要發展、要振興,就要經濟建設與文化建設并駕齊驅,不能顧此失彼,經濟建設沒有文化建設相依托,經濟建設就走不遠,人的思想愚昧就不能指導經濟建設的發展,甚至走彎路。貧困農民要想站的高、看得遠,就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以科學理論武裝自己的頭腦。而在貧困的農村,往往重經濟建設,輕文化建設,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奉獻精神、助人為樂的品質還遠遠不夠,小農意識嚴重,只看到眼前利益,缺乏大局觀念,在農村發展上不能凝心聚力、共謀發展,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優劣,直接影響農村鄉村文明建設。①農村思想政治工作能夠引導農民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貧困農村農民每天做著傳統的農業種植,僅僅維持著溫飽,缺乏對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往往文化水平比較低,對國家大事不關心,缺乏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柱。思想政治工作要把以民為本作為出發點與落腳點,弘揚先進模范的榜樣作用,以典型的事例不斷提高農民的思想境界。②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幫助農民提高自身素質,共建誠信和諧。在精準扶貧工作中,教育文化扶貧也是重中之重。目前貧困村也陸續建成了圖書室、電腦室,各種培訓、演出、活動也層出不窮,為農民的學習、生活提供了條件,思想政治工作抓住各種活動機會,著力進行宣傳教育,寓活動于教育之中,農民在潛移默化中思想境界得到提高,文明和諧度得到極大增強。
3.3 貧困農村思想政治工作保障精準扶貧的成果
貧困農村在國家扶貧政策的扶持下,從經濟、文化、政治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發展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為農民指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把農村各項工作納入發展的快車道,從源頭上保障農村扶貧的成果。現在農村扶貧項目,有的地方利用國家扶貧資金,不做全面的考察研究,不考慮農業項目發展的可持續性,投入較大,產出較小。如投資建設蔬菜大棚,農民對大棚種植技術一無所知,不能依托大棚產生效益,只能低價對外承包,這就是沒有充分考慮到本村實際情況,扶貧重形式輕內容,從形式上看轟轟烈烈,但從內容上看農民并沒有得到多少實惠,沒有做到精準扶貧。思想政治工作要貫穿扶貧工作的全過程,從產業扶貧的源頭就開始進入,樹立農民集體主義觀念,增強為農村發展的凝聚力,充分考慮產業發展的可持續性,只有這樣才能保障精準扶貧的成果。如果沒有發揮本地優勢,沒有定出科學合理的農業項目,農民看不到利益就不會認可,就不能調動起農民的致富積極性,即使農業項目匆匆上馬,也不會產生多大效益,甚至不了了之,最后受損失的還是農民,也極大地損害了黨在農民心目中的形象。農村思想政治工作任重道遠,不要只講大道理,而要在精準扶貧過程中,與做實事結合起來,使精準扶貧工作成果不斷擴大。
[參考文獻]
[1] 黃承偉.覃志敏.我國農村貧困治理體系演進與精準扶貧[J].開發研究,2015(2):56-59.
[2] 陸益龍.農村的個體貧困、連片貧困與精準扶貧[J].甘肅社會科學,2016(4):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