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金麗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素質教育的深入人心,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師應當注重學生語文素質的培
養。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優秀傳統文化是重要的教學內容,在語文教材中有很多的知識內容和優秀傳統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滲透教育能夠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豐富學生的情感,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同時能夠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傳承和發展。本文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策略進行分析,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優秀傳統文化;滲透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經過漫長歲月的沉淀和積累,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文化特征。在小學教學中,通過語文教學能夠促使學生對民族思想和文化進行學習,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小學是學生的啟蒙階段,在小學對學生進行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教育,能夠促使學生更深層次的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品質。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采取有效的措施,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滲透教學。
一、結合古詩詞的學習,滲透優秀傳統文化
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古詩詞是教學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對學生進行優秀傳統文化滲透教學的重要途徑。在小學語文教材中編入的古詩詞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經典之作,因此,通過古詩詞進行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方式。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古詩詞的內容對教學情境進行設置,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優秀傳統文化濃厚而且沉淀,通常是以文言文形式出現。因此,教師應當借助古詩詞的意境,激發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熱情,滲透對學生的優秀傳統文化教學。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教學中,此詩是一篇七言絕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借助中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進行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教育,促使學生對重陽節進行了解。在中國傳統文化發展的過程中,有很多的傳統節日受到人們的喜愛,如中秋節、春節等,引導學生對其進行討論和學習,加深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對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內容進行學習。同時采取對對聯、猜燈謎以及制作中國結等相關的民俗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對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優秀文化進行學習。
二、借助課本故事教學,滲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滲透,促使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和精神進行深入全面的了解,促進學生優秀傳統文化素養的提高,對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進行發揚。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借助豐富的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在小學語文教材中編入很多的故事,能夠對學生的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起到一定的作用。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將相和》的教學中,促使學生對課文中的成語如完璧歸趙、負荊請罪等成語故事進行學習和了解,并且對課文中人物的品質進行了解,懂得以和為貴的道理。同時能夠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精神的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通過課文的學習對藺相如和廉頗的高尚品質進行理解,深入的了解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引導學生從中受到啟發,對故事進行深入的理解,深刻理解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結合語文教學內容對小故事進行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認知和學習。
三、借助課文講解,滲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材內容的選擇多是古今大家之作,在課文中蘊含著優秀的傳統文化。在以往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注重學生基礎知識內容的學習,忽略了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教育,導致課堂教學的效果較低。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打破傳統的教學觀念,在課文講解的過程中,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滲透教育,促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高。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孔子拜師》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和弟子規中的“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礪”。在課堂教學前,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對相關的資料進行下載,在教學中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和孔子相關的故事,開展導入教學,并且促使學生對孔子進行了解。在此基礎之上引出課文的學習,并且提出相關的問題。如:孔子在拜師之前已經是一名有名的老師了,為什么還要不遠萬里的去拜師呢?通過孔子拜師這個事件你從中學到了什么?然后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課文的閱讀,促使學生進行課堂討論。教師隨機抽取學生對自己的看法進行表達,教師對學生的表達的進行總結,促使學生對孔子的謙遜有禮、尊師重道進行學習,同時理解孔子對教育事業的重視,對學生的關注。最后,教師結合弟子規的中“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礪”對學生進行解釋,促使學生深入的學習和理解。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
四、結語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教育,有利于我國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揚,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缺乏生活閱歷,對優秀傳統文化缺少了解。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優秀傳統文化的教學,促使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實際的教學中,借助古詩詞,通過傳統故事,在課文講解的過程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的教學。
參考文獻
[1]童一峰.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思考[J].求知導刊,2015(23).
[2]劉志粹.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策略分析[J].課外語文,201(13).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