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美
【摘要】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教學語言是教師教書育人的重要工具。教師為學生傳授科學知識,解答疑難問題,培養思維能力,陶冶美好情操,這其中的每一環節離不開教師精心組織的教學語言。教師的教學語言猶如海上航標,在知識的海洋中為學生指引方向。語文教師良好的語言修養,有助于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和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探究語文課堂中教師的教學語言存在的問題,并尋找提高教學語言的有效方法,是當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不可忽視的環節。
【關鍵詞】語文教師;教學語言;問題;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4 【文獻標識碼】A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與人交流思想、傳遞情感的重要手段。
教學語言是指教師在一切教學活動中使用的各種語言的總稱,是教師在教學中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培養能力中使用的工作語言,它既是教師從事教學活動的職業語言,也是教師教書育人的重要工具。教學語言在教學活動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伴隨著教學活動的產生而不斷發展。教師通過教學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為學生答疑解惑;在教師的語言熏陶感染下,學生學習語言知識,語言表達能力得以提升。
語文教師的語言素養,關系到整堂課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興趣。好的教學語言,最能打動學生,既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增進了師生情誼。早在《學記》中,就對教學語言進行了詳細論述:“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其言也,約而達,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謂繼其志矣。”好的教學語言,應該是簡約而明白,精練而美妙,話語不多,就可以讓人明白很深的道理。語文教師的教學語言應該時刻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因此,提高語文教師的語言素養尤為重要。
一、教學語言的分類
根據教學語言表達時所依靠的信息載體,將教學語言分為口頭語言、書面語言和態勢語言。
(一)以聲音為信息載體的口頭語言
口頭語言,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完成教學任務,達成教學目標時,使用頻率最高、作用最大、最不可缺少的教學語言。通過最直白的口頭教學語言,教師展現自己個人才能和教學魅力;同時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正如教育家夸美紐斯所說:“教師的嘴,就是一個源泉,從那里可以發出知識的溪流。”口頭教學語言按其在教學過程中的不同作用和不同方式,又分為導入語、講解語、提問語、應變語和結束語五種。每一種口頭語言的使用,影響著這堂課的教學效果。一堂成功的語文課,需要引人入勝的導入語、準確生動的講解語、啟發引導的提問語、機智靈活的應變語和畫龍點睛的結束語。
(二)以文字符號為信息載體的書面語言
教學中的書面語言,是教師以文字形式記載下來的,供師生在教學活動中“看”的語言。它是以口頭語言為基礎,使聽說的語言符號系統轉變成視覺語言符號系統,包括備課的教案、上課時的板書和課后作業本上的批語。掌握書面語言的藝術,對教學活動進行有積極的作用。詳細準備的教案使課堂教學層次分明,邏輯清晰;精心設計的板書使學生對知識的把握更加有條理,容易記憶;認真推敲的評語可以及時提供給學生反饋信息,獲得激勵和鞭策,也有利于增進師生感情的交流。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猶如一對孿生姐妹,有了書面語言的支撐,口頭語言顯得更加流暢、自然、有條理。
(三)以面部表情、身體動作、空間距離和裝束服飾等為信息載體的態勢語言
教師的態勢語言是教師在教育、教學和交際活動中,能夠運用眼神表情、手勢身勢、服飾及與學生的距離等無聲語言符號系統來傳遞信息、表情達意,以及傳播學科知識、文化內涵與道德禮儀的一種表達與交際的手段。態勢語言還可以細分為表情語、眼神語、手勢語、姿態語、服飾語和距離語等。作為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不僅要有流暢規范的口語表達能力、下筆成章的書面表達能力,在課堂中還應該配合適當得體的態勢語言。一個強調的手勢、肯定的眼神、溫暖的微笑,能對學生進行熏陶、感染和培育,并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所謂“此時無聲勝有聲”,態勢語言在教學活動中是良好的輔助器。得體的態勢語言,有助于教師樹立為人師表的良好形象。
二、中學語文教師教學語言存在的問題
(一)口頭語言方面
1.啰嗦沒重點
新課改實施以后,語文課堂中的滿堂灌有了改善,但隨之而來的是滿堂問的現象。有的教師為了活躍課堂氛圍,不斷地向學生提問一些沒有實際意義的問題,要么提問難度過大,沒有針對性;要么脫離文本;要么前后問題不連貫。教師提的問題沒有重點,學生即使回答了老師的問題,也沒有實際收獲。另外,還有一些老師上課時總是使用“好不好”“對不對”“是不是”“怎么樣”“然后”等。這些啰嗦的語言不僅浪費課堂時間,還容易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
2.單一沒變化
豐富多彩的語言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燦爛瑰寶,優美的教學語言能帶給學生獨特的審美享受。但有些語文教師的課堂口語過于平淡無味,例如對美的事物的贊揚只會使用“優美”,詞匯量少,缺乏變通,學生在聽的過程中也提不起興趣,不利于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一些大白話還使優美的詩歌、散文失去了原有的韻味,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3.死板沒感情
語文課堂不僅要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培養語文能力,還要帶領學生欣賞文章的獨特情感。小說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詩歌富有節奏性和跳躍性的語言,散文中細膩的情感變化,需要教師飽含激情地朗讀,深情款款地引領學生去分析、欣賞。有些教師在課堂朗讀時,或放不開,或死氣沉沉,朗讀基本功欠缺,感情分析不到位。如果教師的語言死板沒情感,又如何讓學生去體會文章的情感呢?
(二)書面語言方面
1.簡單應付,態度不認真
詳細準備的教案是教師上課的藍本,環環相扣的教學步驟、巧妙設計的問題、知識點的總結、板書的設計,需要教師在課后多下苦功夫。有些教師以為憑借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無須準備教案和板書設計,因此潦草應付;有的甚至到評教時再補寫教案。這樣的態度違背了教師的職業道德,不利于教師的專業發展。學生是發展中的人,教師的教案也需要精心鉆研,不斷修改。板書設計最能體現教師對整個教學活動的設計和知識點的掌握,而有的教師要么板書字跡不規范,要么缺乏設計感,要么與整個課堂活動配合不夠,這些影響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
2.懶于動手,反饋信息少
教師在批改作業和作文評語中的反饋信息,是學生成長的催化劑。批語的書寫對學生有提醒的作用,教師因工作量大、教學事務繁重,常常忽視批語的評寫,有的簡單應付,只寫一個“閱”字。在批改作文時不仔細,批語描寫簡單,沒有針對性。這不利于學生對自己學習效果的正確認識,也不利于師生情感的溝通。
(三)態勢語言方面
1.面無表情,缺少微笑
面部表情是一種隱性語言,它能夠傳遞一個人的喜怒哀樂。學生通過教師的面部表情來判斷其上課時的心情和對學生的態度。教師親切的微笑可以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消除學生上課時的緊張感,激發學生求知的愿望,活躍課堂氛圍。有的教師為了樹立自己的威信,上課時總板著臉,與學生也缺少眼神的交流,這不利于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2.身姿僵硬,缺少手勢
手是人體最靈巧的器官之一,人的各種活動離不開手。教師通過手指、手掌和雙臂的動作,表示形象、指示、象征等信息,是向學生傳遞信息、交流情感的最好方式。有的教師習慣于站在講臺上,整堂課下來與學生沒有任何互動;在講到重點知識時,也缺乏相應的強調手勢。另外,有些年輕的教師在課堂上會出現一些無意義的體態語,比如推眼鏡、摸鼻子、撓頭、搓手、擺弄粉筆、拉衣服等,應該避免。
三、提高教學語言的有效策略
(一)口頭語言方面
1.扎實基礎,科學規范
特級教師斯霞曾經說過:“教師的語言應該成為學生的楷模,要使學生學會說普通話,說話口齒清楚,咬字正確,聲音響亮,語言完整,簡短扼要,用詞確切。所以,教師要先做到這些。”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是對教師口語的基本要求。教師要有扎實的語言學基礎,掌握正確的語法規范。另外,要符合學科的科學性要求,做到準確、完整、嚴謹。
2.音韻優美,聲情并茂
聲音是語言的物質外殼,是教師吸引學生注意力的主要工具。 教師的口頭語言要注重對音量、音速和節奏的把握。音量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保證每個學生能清楚地聽到;音速要快慢適宜,符合學生的接受水平;節奏要做到平穩、分明、適度,要與文章的思想內容和情感的轉換相一致。教師的教學語言還應充滿感情色彩,把文本中的思想感情融入教師飽含情感的語言中,以情動人,深深地感染學生。
3.巧設語境,引人入勝
語言是帶領人們沖鋒陷陣的勇士,是凈化人心靈的清泉,是引領人們勇往直前的航標。在教學中,教師要努力調動自己的語言庫,竭力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感情充沛,表達生動,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只有在這樣的語境中,學生才能全神貫注地走進文本,讀懂作者,引起共鳴。另外,教師還可以運用比喻、擬人等各種修辭手法,增強語言的表現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設計準確的反問、設問,巧設懸念,啟發學生積極思考。
(二)書面語言方面
1.精準設計,具有啟發性
無論是教案還是板書,都需要教師精心準備,合理設計。板書對于課堂教學具有重要的輔助作用,是對文章知識點的系統歸納,因此在內容和形式上,要做到精準、完整,讓學生看了以后能夠一目了然地記住所有內容。教師應該熟悉掌握教材內容,抓住教材中最本質的東西,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度概括,錘煉語言,促進學生有效記憶。板書中使用的關鍵詞要具有啟發性,使學生看了以后能想起與之相關的所有知識點。
2.主動反饋,具有激勵性
評語是對學生學習狀況的評價,也是對學生成長的記錄。教師的及時反饋,有助于學生發現自身的問題,正確認識自己。激勵性的評語,是學生成長中的一縷陽光,化解煩惱,增加動力,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潛能。因此,教師決不能吝惜自己的評價語言,對學生的優點鼓勵表揚,不足之處積極引導。
(三)態勢語言方面
1.親切自然的表情語
微笑是最常用的表情語,自然、恬靜的微笑能消除學生的心理壓力,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課堂上,學生害怕回答問題時,給他一個鼓勵的微笑;學生進步時,給他一個認可的微笑,能對學生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當然,對學生的微笑也要恰逢其時,使用適度。如學生出現一些不良行為,犯了嚴重的錯誤時,就要嚴肅對待,不能再笑嘻嘻的了。
2.靈活使用手勢語
手勢語能活躍課堂氛圍,增加課堂教學的生動性。手勢可以傳達很多含義,例如豎起大拇指和鼓掌,表達對學生的贊美、表揚和認可;敲擊桌子,強調學生要集中注意力;撫摸學生的頭部,表達對學生的關愛;一些象征性的手勢,還可以描摹、比畫具體事物或人的形貌等。另外,教師的手勢語要表達清楚,具有美感,不要過于夸張,失了分寸。
教學語言是教師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頻繁使用語言。因此,教師要注重語言的學習,不斷提升語言技能,培養良好的語言修養。許多語文教師對教學語言不夠重視,特別是一些農村地區的教師,還在使用方言教學,這與當今倡導的素質教育嚴重不符。希望本文能引起廣大語文教師對教學語言的重視,幫助其提升自身的語言修養,改進教學,提高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孫慧欣,趙玉霞.教師語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1).
[2]李緒坤.《學記》解讀[M].濟南:齊魯書社,2008(11).
[3]茅海燕.教師語言[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4(11).
[4]孫慧欣,趙玉霞.教師語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1).
[5]茅海燕.教師語言[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4(11).
[6]于漪.于漪文集[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1(8).
[7]陳英.中學語文課堂教學語言探討[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5.
(編輯: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