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蓉
【摘要】作文教學要取得良好的效果更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做大量細致耐心的工作。如果我們善于將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通過讀有效地指導寫,通過寫有力的促進讀,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并長久保持,使學生由“懼寫”到“會寫”“樂寫”,那么,作文教學就會有效、輕松而愉悅。
【關鍵詞】作文教學;寫作方法;讀寫遷移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題,如何突破這一難點?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我覺得抓住讀寫之間的契合點進行教學,是突破這一難點的關鍵。
一、以寫促讀,以讀導寫,有效地進行寫作方法的指導
有人將閱讀和寫作形象地比作是“進口”與“出口”兩個相對的過程,杜甫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更是精辟地道出了二者之間的關聯。因此,要寫好作文,首先必須行之有效地讀,而課文則是進行寫作指導最好的典范,如何在日常的閱讀教學中貫穿“以寫促讀,以讀導寫”呢?我做了以下嘗試。
教學(湘教版語文教材第十一冊)一課《巫峽的霧》之前,我搜集并出示了幾幅“霧”圖,讓大家觀察,并請學生以《霧》為題寫文。學生面露難色,幾個習作水平高的學生在老師的鼓勵下,勉強用三五句話進行描述后,再無從下筆。這時我要學生打開語文書讀文,并告訴學生有人不但將“霧”景寫成了長篇散文,而且描寫得生動具體,讓我們有身臨其境之感。作者又是從哪些方面進行描繪,怎樣描繪的呢?帶著迷惑、好奇與強烈的求知欲,孩子們迫不及待地打開書本,讀起課文來。看后馬上找到了差距:作者是從不同的時間段、不同地點的霧來進行描寫的;之所以寫得生動、形象,是因為作者善于抓住不同的霧的特點,采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等多種修辭方法,根據學生的感悟,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細讀。這樣關于寫景的文章,學生在讀完課文后,總結寫法便水到渠成。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教材的典范作用?正如葉老所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舉一反三,練習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巧。”
二、先寫后教,設疑釋惑,確保教與學之過程有效進行
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學中,教師巧妙地設疑、釋惑,是實施有效課堂教學的途徑之一,作文教學亦然。如湘教版教材第十二冊習作2,是訓練學生進行場面描寫。課前我布置學生回去預習:將生活中見到的一個場面寫成片段,這讓從沒接觸過場面描寫的學生苦惱不已,不知從何著手。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課堂上面對多數學生的不解,我告訴他們這節課老師就是帶領同學們解決這兩個難題的:什么是場面?怎么寫好場面?接著我投影了生活中大家熟悉的勞動場面、拔河場面,同學們舉手發言的場面……引導學生把自己見過的場面說出來。于列舉中,學生不但了解了什么是場面,而且開拓了習作的素材。接著我把經典場面描寫《十里長街送總理》中的“望靈車”這一場面展示出來,讓學生將自己的場面描寫與作家的場面描寫對比,進而總結寫法。學生很快領悟到了場面寫法的要點:點面結合;點的描寫選取有代表性的人和物;注意細節描寫。在強烈釋惑心理的引導下,學生學得很主動,很認真。我讓他們選擇腦海中印象最深的場面寫下來。有了方法的指引,范例的引導,學生寫得很輕松,交上來的習作百花齊放。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而設疑、解惑、理解并運用,正是將讀與思緊密結合的過程。
三、讀寫遷移,通過讀領悟文字的表達,通過寫體會文字的內涵
語文教學離不開思維訓練,而閱讀與寫作則天然地有助于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的有機結合。鑒于此,教學中我盡量遵循“形象思維——語言材料——邏輯思維”的循序漸進、逐級上升,辯證轉化。
如《書圣王羲之》一文中描寫人物細節的片斷:“只見一位文士,取過蠶繭紙、鼠須筆,迎著和暖的春風,興致勃勃地提筆疾書,一揮而就。”學生讀了后不易感悟人物的品質。于是我請一位精于軟筆書法的小朋友即興上臺書寫,再請同學們仿照課文寫法描寫人物。“只見一同學緊握狼毫,顫抖著手,屏息凝神地在紙張上比畫起來”。兩相對比,不難體會王羲之創作過程的瀟灑與書法藝術的高超。這樣,通過寫體會文字的內涵,通過讀領悟文字的表達,實現讀與寫的遷移,兩者便能相得益彰。
四、評價分階段,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品嘗學有所成的喜悅
托爾斯泰曾指出:“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興趣”。事實證明,濃厚的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活動的內部動力。作文評價中要激趣就要善于抓住學生習作中的閃光點進行評論,使學生產生成就感,品嘗成功的喜悅,從而更好地激勵他們積極地投入到寫作過程之中。為此,我將對學生的評價分階段進行,既有“篇”的贊賞,也有對段、句、詞的賞識,習作中的好詞、句、段隨時可由學生自己登載到班級設置的“珍珠集”中,供大家品讀、學習,極大限度地調動各個層次學生的習作熱情。在這種氛圍的熏陶下,絕大多數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去思索、表現,追求上進。
五、激發寫作欲望與創作熱情,確保連貫性的獎勵機制
作文教學中,讓學生產生滿足感,受到鼓舞,確保創作熱情持續性高漲,適當的物質獎勵是不可少的。為此,我設立了優秀習作專項獎,對習作態度良好的學生,可憑習作等級領取不同的兌獎券,到期終憑兌獎券的多少進行抽獎,在獎品中寫上教師寄語,這樣,既是對學生的獎勵,又是與學生的一種溝通,更表達了教師對學生的期許。學生好奇興奮的同時,更充滿了繼續寫好習作的熱情……
教學是一門藝術。作文教學要取得良好的效果更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做大量細致耐心的工作。如果我們善于將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通過讀有效地指導寫,通過寫有力的促進讀,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并長久保持,使學生由“懼寫”到“會寫”“樂寫”,那么,作文教學就會有效、輕松而愉悅。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