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芳
【摘要】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點。本文將對如何完善語文教學閱讀設計進行分析。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設計;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不斷完善中學語文閱讀教學設計,才能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質量,改善學生閱讀能力。
一、語文閱讀教學設計中要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學生學習最大的動力之一就是興趣,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之間的興趣喜好特點與差異,要掌握學生喜歡的閱讀類型,并通過針對性教學的方式,以學生喜好閱讀類型為出發點,通過正確引導,提高教學質量。
比如,教師在《皇帝的新裝》閱讀課教學設計中,應事先安排學生閱讀原文,并為學生分配話劇表演任務,從而激發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改善學生對原文的理解水平。
再比如,在《藥》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地使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尋找、播放相關的影視作品,通過視覺及聽覺上的感官沖擊,激發學生閱讀原文的興趣,并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學習環境。
二、改善引導模式,重視學生注意思想
受到新課程改革影響,全新的閱讀教學法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了教師的視野中。因此,教師要基于學生閱讀能力、教學需求等科學地做出選擇。常見的閱讀教學法有提問法、體驗法、朗讀法等。教師在閱讀教學前,應事先掌握閱讀材料內容及本質,做好學生閱讀能力的普查與分析,然后及時完善傳統的閱讀引導方法,確保課堂閱讀教學設計的有效性。比如,在閱讀教學中可以主動使用提問法,教師在設計問題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生實際能力,調整問題難度等。
閱讀教學引導方法多種多樣,因此,教師要基于學生閱讀能力及閱讀教學需求,實施科學選擇。比如,在《雪》一課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要求學生對原文進行自主通讀,并分析、理順文章結構,掌握答題內容。二是,要求學生在組內進行互問互答,并在規定時間內選擇最優的十個閱讀問題交給教師。教師收集到學生的問題后,可篩選出八個具有意義的問題進行全班提問,如作者是怎樣描寫江南的雪的?作者又是怎樣描寫朔方的雪的?你感覺朔方的雪是一個怎樣的形象?作者對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的情感是什么樣的?作者為什么有這樣的情感?其寫作目的是什么?本文主旨是什么?學習之后,你有什么新感觸?教師所選中的問題設計小組有權不回答該問題,接著教師可以對各問題每組的回答水平進行綜合評測,并選出最佳優秀小組,從而激發學生回答問題、參與閱讀活動的積極性。
通過提問方式的推廣,有助于為學生樹立學習主體地位,對培養學生自主閱讀分析能力等具有積極幫助,有利于學生綜合閱讀水平的提升。
三、堅持“先學后教”教學設計原則
傳統教學模式主要以填鴨式教學方法為主,教師成了課堂的主體,學生在課堂的地位被嚴重削弱。而新課標明確指出,要為學生樹立“課堂主體地位”。因此,教師可以通過采用“先學后教”教學設計原則的方式,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改善學生的閱讀認知水平。
比如,教師在《敬畏自然》一文的閱讀教學中,可以要求學生首先對原文內容進行詳讀與分析,然后由學生主動發問,通過教師輔助的方式解決問題。比如,有學生問:“敬畏自然的含義是否是不作為?”此時,教師可先鼓勵班級同學發言,如有同學答道:“敬畏自然并不是要求人類止步于自然面前,而是要合理地改變自然,將天塹變成通途。”對于學生的回答,教師也應給出正面的評價意見,如“敬畏自然屬于一種科學的態度,人類既不可以違反自然規律發展,也不能自縛手腳變得一事無成”。
通過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提問、自主回答、師生攜手分析的方式,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強化學生主體地位,對改善學生閱讀能力具有積極幫助。
四、重視對學生閱讀思維的開拓
課文閱讀教學完成后,教師要為學生普及關聯文章。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閱讀教學完成后,教師要為學生推薦《朝花夕拾》這篇魯迅的文章作品錦集。另外教師應該大力倡導自主閱讀,在班上組成閱讀小組,每周舉行形式多樣的讀書分享會,在學生交流時,鼓勵“求同存異”,閱讀是“一千個人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于文章的理解沒有標準答案,鼓勵學生大膽說出來,不要扼殺他們的閱讀興趣。教師要為學生培養發散思維意識,要鼓勵學生大膽地將生活現象與新知識聯系到一起。比如,在《傷仲永》一課教學中,要為學生點明“不管你是否聰明,只有勤奮學習才是出路”的中心思想。同時,教師要引入優秀作品,通過內部人物為學生樹立正確的榜樣,從而為學生構建科學的三觀。
五、結語
做好初中語文教學閱讀教學設計的完善,有助于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質量,對改善學生閱讀能力也具有積極幫助。
參考文獻
[1] 謝娟萍.運用微視頻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策略[J].文學教育(上),2017(1).
[2] 盛玉珍.淺談初中語文課堂氛圍的營造[J].文學教育(上),2017(1).
[3] 溫春泉.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打造初中語文有效課堂[J].亞太教育,2016(36).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