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紅
【摘要】教育是一件偉大而又神圣的事業,人從一生下來的懵懂無知,再到后來的牙牙學語,到擁有豐富的閱歷、知識,都是通過一系列的教育實現的,教育帶給我們五彩繽紛的世界,豐富了自己、充實著自己;讓我們待人接物變得謙遜有禮、讓生命有了意義,綻放著光彩。本文就如何利用中職語文課本資源進行生命教育談幾點自己的淺見。
【關鍵詞】中職語文;課本資源;生命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隨著經濟、工業的快速發展,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也更加注重于操作型人才,中職學校更加關注社會的需要,重視操作技能的培養,而忽視了對學生進行基礎素質教育、忽視了學生本身的生命意識,對學生生命教育的欠缺,不注重學生品德修養、素質的教育,對學生培養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形成不利因素。而語文學科的性質決定語文是進行生命教育的不二之選,利用語文課本自身的優勢,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學生受到優秀文化的熏陶,塑造學生熱愛祖國和中華文明、獻身人類進步事業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奮發向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一、中職教育及其發展趨勢
(一)中職教育
什么是中職呢?中等職業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階段進行的職業教育,目的是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培養數以億計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中等職業教育是目前我國職業教育的主體,主要由中等職業學校實施,招生對象主要是初中畢業生和具有初中同等學力的人員,基本學制以三年制為主。這類學校在對學生進行高中文化知識教育的同時,根據職業崗位的要求有針對性地實施職業知識教育和職業技能訓練。以社會需求為主要目標,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注重培養的是技術型人才。注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以職業技能培訓為主要目的,以知識教育為輔助,從而實現對學生操作能力的不斷提升,獲得精湛的職業技能,以適應社會招聘單位的需求,能適應激烈的社會競爭。
(二)發展趨勢
中職學校追求的是培養與職業、行業要求緊密結合、融為一體。推行雙(多)證書制度,促進就業。按照國家職業標準與專業教學計劃相結合的原則,構建以能力為本位的具有高職教育特色的課程體系,在完成教學計劃的同時,使學生考取一種或多種職業資格證書,不僅可以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而且可以促進學生就業,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對學生未來大發展也會起到促進作用。
二、何謂語文教育
語文課程本身就是用優美的語句、動人心扉的故事、文人墨客經歷人生而得到的感悟,扣人心弦、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充分地讓學生認識到生命的價值和地位,以及生命的意義,感受生命的美好,從而喚醒學生對美的追求,追尋生命的價值,運用文字的力量來詮釋生命的意義,來喚醒人們心中對生命的欲望。
三、中職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基礎素質教育的缺乏
現如今,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就業方面的競爭尤為激烈,造成大多數中職學校為滿足社會需求,越來越注重操作技能的培訓,而從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基礎素質教育,導致學生也越來越注重提高自身操作能力,而忽略了修身養性,對自身素養的提升也極為欠缺,認為只要專業知識過硬,就可以比別人更有發展機會和優勢,但這是錯誤的想法。隨著時代的發展,招聘單位招聘注重的是品德修養,要求的是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全能型人才,如果僅僅只是專業知識過硬,這對以后的發展來說是有很大局限性的。
(二)教師教育方式
首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注重操作技能的培訓,而對文化課課程的教學不夠重視,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充當演示者的作用,不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不關注學生的情況,教學過程枯燥,乏味,對培養學生創造興趣不夠重視。現在社會競爭越發激烈,招聘單位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按照以前老模式的教學方法,學生創新能力差,很容易就會被社會淘汰,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
(三)學生思想的問題
中職學生一般都是中考時達不到分數線沒被錄取、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后就不想讀書的,或者是中途輟學的學生。去中職學校只是為了學一門技藝,所以對操作技能的關注度遠遠高于自身素養提高的關注度,對文化基礎課的學習效果也不太好,學生思想無法轉變,認為只有學習一門好的技藝,以后的發展才會好一點,思想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視野不開闊,考慮問題單一化等問題。改變學生思想,是中職學生進行生命教育必不可少的步驟。
四、如何利用中職語文課本資源進行生命教育
(一)提高教師自我修養
只有教師本身修養不斷提高,才能引導學生注重自我修養的提升,語文課本中有不少優美動人的語句、故事,集中華民族幾千年優良傳統文化于一體,教師可用自身去感染學生,帶領學生去感受,去體會生命的珍貴。在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中,要站在平等的角度去看待學生,尊重學生,聆聽學生內心的想法,每一個個體的思想、見解等都不一樣,不要一味地以老師的高姿態去教學,多聽聽學生的意見,和學生一起討論、交流,在交談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學生就會被影響,開始和教師一樣注重自身修養的提升,在教師的影響下,對生命的見解、體會、感悟都會更加深刻,用自身的魅力去感染學生,讓學生體會到生命的魅力,從而加深對生命的價值、意義的認知,有強烈的生命意識。只有學生自身修養逐漸提升,對生命的詮釋、定義也會有一個更深的層次。
(二)品讀文本,引導學生欣賞生命,熱愛生命
文字既可以表達蕩氣回腸的英雄氣概,也可以表達溫婉纏綿的兒女情長,更有對生命的無限感慨與哀嘆。海明威的《老人與?!罚瑤ьI學生品讀這篇文章,其中“人是不可以打敗的,你可以把一個人消滅,但你就是打不敗他”“我可以被毀滅,不可能被打敗”“你可以把我毀滅,但永遠不能把我打垮”“一個人并不是生來要被打敗的,你盡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帶領學生從這些語句中體會老人的英雄氣概,體味生命的頑強不屈,讓學生互相交流讀這篇文章、這些文字的感受、體會,讓學生談談通過對這篇文 章的閱讀、品味后對生命的見解、認識,引導學生欣賞生命、熱愛生命。
(三)依托教材,喚醒學生生命意識
語文教材中有一篇文章《生命生命》,小飛蛾在生命受到威脅時,極力鼓動雙翅,來表達它對生命的渴望;香瓜子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向上,茁壯成長,表達對生命的熱愛;杏林子在病痛的折磨下,堅持寫作,不向命運屈服。它們都以對生命的珍愛,創造了生命的奇跡!飛蛾、香瓜子,那么渺小,那么不堪一擊,卻在自己頑強的拼搏中重新獲得了生的希望,杏林子與病魔斗爭中聽自己心跳而感到震撼,通過閱讀,讓學生感受到強烈的生命意識,有時,也可利用多媒體等,利用畫面感,增加學生的感觸,喚醒學生對生命的欲望,體味生命的彌足珍貴。
(四)拓展延伸,引導學生探索生命的意義,樹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
引導學生對生命意義進行探索,僅僅只是教材上的知識還不夠,可以組織學生去感受大自然,感受真正生命的力量,感受生命的美好,去觀察、去體會“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碩果累累的豐收畫面;“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欣欣向榮的景象;“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美景。體驗生活,體會生活中生命的美好,當然,也有生命的脆弱和不堪一擊,但還是努力地活著,去看繁華萬千的世界,體味人間真情,讓學生自己切身感受生命,感受自然界中生機勃勃的景象,感受生命的絢爛多彩,引導學生從自然界中獲取生命的力量,有意識地去喚醒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命,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命意識,尊重每一個個體的生命,樹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
五、結語
生命是美好而又脆弱,不堪一擊的,在這個功利心重的社會中,我們更要保持一顆善良、純潔的心,熱愛生命、熱愛生活,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啟發人智慧、啟迪人思想的過程,而語文課堂更是以啟發人內心的真善美為主,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充滿生命的氣息;讓生命變得生機勃勃、有活力;同時也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也讓生命變得有價值、有意義。讓師生不再是過去的對立面而是像朋友一樣,親密無間、無話不談。生命是堅強的,在面臨挫折、困難時,它更是頑強不屈的,同時,生命又是脆弱的,是我們要去細心呵護的。只有尊重自己的生命才能尊重別人的生命,從而敬畏一切自然界的生命,因此,樹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尊重生命,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參考文獻
[1]孫權果.關于語文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原則及策略[J].人才資源開發,2016(24).
[2]李金瑜.基于圖書館資源的角度探討中職語文教學[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6(05).
[3]李馥萸.活學活用——開發課本中的寫作資源[J].職業,2014(8).
[4]朱蓓蕾.中職語文口語交際訓練淺談[J].才智,2013(7).
[5]陳芳.讓語文課充滿魅力[J].現代教育,2012(9).
[6]劉景喜.淺談語文教學中的人文教育[J].職業,2012(20).
[7]張琴.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審美滲透[J].教育教學論壇,2011(34).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