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智華


【摘要】針對高考制度下語文教學中對口語交際能力培養的忽略這一現狀,從存在問題、更新理念、社會需要等方面闡述高中語文教學中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性,并詳細闡釋在校園文化以及教學實踐中的實際操作方法,旨在引起教師們對高中口語交際能力培養的重視。
【關鍵詞】課改理念;存在問題;口語交際;社會需求;教學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一直以來,高中語文教學注重培養學生應試答題能力,然而,只要對近年來國內外母語教學稍作研究,即可發現,國內外已開始重視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未來生活中,善于傾聽,恰當表達亦已成了社會交往的需求。只是高中語文教學中一直有這樣的困惑:高考制度下,高中語文教學中,該如何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一、國內外現狀
長期以來,國內語文教學內容都限定在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上, “口語”的教學一直處于可有可無的境地,相關方面的研究也是少之又少。“2000年以前,《二十世紀后期中國語文教育論集》選取的185篇教育優秀成果中,僅有5篇涉及‘聽說教學”。其實,在2000年3月教育部頒布實施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驗修訂版)》中,“口語交際”地位被放到了與“閱讀”“寫作”同等重要的地位。這說明教學大綱中,口語教學要求在教學中被充分重視起來,但從整個語文教學研究的成果上來看,口語交際教學的系統性研究和著作還是比較欠缺,甚至說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也不為過。
反觀國外的母語口語教學,歷來在各國中小學教學中被作為重中之重的內容,也自然受到了教育界普遍的關注。關于中學口語交際教學的研究,大部分西方國家走在中國的前列。比如日本、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國,在中學教學中都把口語交際能力作為非常重要的內容,并有相當成熟的研究和實踐。
二、口語教學中面對的問題
(一)高中語文口語交際教學中的常見問題
一線教師對于口語交際教學的重要性認知不到位;一線教師的口語交際教學存在著盲目性和隨意性,缺乏延續性和系統性;高中生普遍存在“高考不考即不學”的思想。
(二)高中語文口語交際教學中常見問題的成因分析
1.理論空乏
“口語交際”的說法是2001年才提出的,學界對此研究處于起步階段,缺乏較穩定和成熟的理論依據。
2.實踐缺失
“口語交際”教學的開展一直處于可有可無的尷尬境地。這樣就無法獲悉大量的實踐經驗,進而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連續性和系統性的實踐活動參考。
3.評價體系存在缺漏
高中語文學習評價基本以書面評價為主,而口語交際能力主要訴諸口頭表達,兩者缺乏一定的相關性。
(三)學生中存在問題
受地方方言影響,仍有一部分農村來的學生地方口音重,羞于開口交際,害怕自己的發音不標準被人嘲笑,即使被提問到也是把聲音壓到極低,不利于交流。有一些學生沒有意識到口語表達的重要性,他們覺得高中語文學習的關鍵在于應對高考,積極性不強。一些學生不愿參加活動,組織的演講、朗誦、征文等多項比賽,這些學生參與熱情不高。學生回家后,仍然被本地方言包圍,缺乏交際氛圍。
三、新課改理念的更新
2001年的新課改,更新了整個教育界的教學理念和內容。此次新課改的核心理念是“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讓學生回歸生活,在評價觀上倡導面向未來,以發展為目標。它突出了人的地位與價值。隨著人類社會價值觀的日益多元化、生活工作節奏高速化、人群交往的高社交化,對口語交際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界也深刻地認識到口語交際能力的高低,是青少年綜合素質高低的外在體現之一,是青少年能否適應社會的重要條件之一。而高中生作為即將走入大學,開始更自主生活的一個群體,具備一定的口語交際能力有利于他們的人生往更健康、自立的方向發展。這些從根本上為口語交際教學的發展提供了理論上的依據,那么作為現代社會必備的基本素質,完全適應于新課改理念的口語交際教學,被充分重視起來是必然的。因此,它被作為當前語文新課改的突破口之一,放到了與閱讀、寫作同等重要的地位,而如何有效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也成為我國當前語文教學和教育心理學界探討的熱門話題。
在2003年4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關于“口語交際”的表述如下:“增強人際交往能力,在口語交際中樹立自信,尊重他人,說話文明,儀態大方,善于傾聽,敏捷應對;注意口語的特點,能根據不同的交際場合和交際目的,恰當地進行表達。借助語調和語氣、表情和手勢,增強口語交際的效果;學會演講,做到觀點鮮明,材料充分、生動,有說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個性和風度。”“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重要素養。口語交際是在一定的語言情境中相互傳遞信息、分享信息的過程,是人與人之間交流和溝通的基本手段。口語交際教學應注重培養人際交往的文明態度和語言修養,如有自信心、有獨立見解、相互尊重和理解、談吐文雅等。應重視指導學生在各種交際實踐中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其對口語交際教學的重要性、目標、內容闡釋得相當清楚。
四、重視口語交際教學是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需求
21世紀是個高速發展的時代,科技的進步打破了時空界限,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交流與溝通變得越來越重要和頻繁。作為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交際手段,口語交際越來越凸顯它的重要作用。無論是公眾場合還是私人聚會,無論是企業招聘還是朋友交談,無論是總統競選還是個人自薦,無一不需要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可以說,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人的一項基本能力,是現代人不可缺乏的一項基本素質。
中央電視臺《對話》欄目的一次調查問卷中 “您認為在未來十年最有競爭力,最有希望成功的人應具備哪些素質”的問題,柳傳志、張樹新、王石、史玉柱、潘石屹等26位商界巨子無一例外地選擇了交際能力、公關能力、交流能力等與口語密切相關的詞語。可見,口語交際能力,它不僅僅是一種語言能力,還是一種交往的能力、做事的能力,是一個人其他綜合能力的一個外化的體現,缺乏這種能力,在現在社會,寸步難行。
所以,只有具備較好的口語交際能力,善于溝通、合作,才能在這個時代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發展空間,而這個能力要從青少年就開始培養。作為青少年學習的主要場所——學校,不應該少了這一課。認真鉆研口語交際教學的理論和實踐應用是教育者不可忽視的一個課題。口語交際教學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基于此現狀,我們更應該給中學生灌輸敢于自信表達自我的觀念,在語文教學中更應該去訓練學生口齒清晰、邏輯嚴密、情感充沛、儀態自然的口語交際能力,讓新一代的中國青年以嶄新的面貌站在未來屬于他們的舞臺上,而不僅僅為了高考。
五、高中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當然,在目前以高考作為最終評價的高中評價體系下,毫不夸張地說,應試能力(即書面答題能力)是在教學中最被重視的能力。而口語交際是基于口頭表達的一種能力,似乎與目前的高考評價機制毫無關系,其實不然。
一個好的口語表達,必然要做到辭藻準確、邏輯嚴密、情感充沛。這就需要高中生要用大量的閱讀來增加自己的學識,要有豐厚的生活閱歷來獲得飽滿的人生體驗,還要有充分的思維訓練來提高對人、對事的思考能力。因此,口語交際能力提升了,何愁學生書面表達能力不提高?何愁學生考場的寫作能力不能提高?
六、高中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的對策
首先,通過問卷調查(表1)、資料查閱和深度訪談,為高考制度下高中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的思考與探究提供數據材料。數據表明,對口語交際感興趣的學生還是占了很大一部分,有相當的學生是可以爭取的,而不感興趣的學生有很多對口語交際的重要性懵懂無知,他們或沉湎于高中鋪天蓋地的數理化習題中,或輕視口語交際在實際生活中的實際作用。
其次,通過教學活動,校際活動等途徑,提升高中生口語交際能力。針對問卷情況,我們制定了一系列可行的活動。
(一)社團活動
高一新生入學,學校社團活動如火如荼,語文組和校團委聯合,選拔口齒清晰表達能力強的學生充實到廣播站,每天廣播站為學校播報新聞,誦讀美文,讓每一位學生耳濡目染口語表達的美。學校的心理社團組織舉辦心理劇表演,班班層層選拔,最后年段匯演,學生在捧腹大笑中感受到“能說會道”的好處。
(二)校際活動
配合縣區以“百年追夢全面小康”為主題的征文、演講比賽,我們在校內舉辦選拔賽,選拔優秀學生走出去參加比賽。學校還舉辦了“中華經典詩文誦讀”比賽(表2),在經過一段時間指導和練習之后,學生在舞臺上唱念俱佳,讓臺下的學生嘆為觀止,且觸動很大。活動表明學生的可塑性很強,表達能力提升的空間很大。
(三)教學活動
把口語交際落實到教學中,不僅僅是上課時師生的互動對答,“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我們利用課前三分鐘,為學生構建一個表達的平臺,讓學生對搜集的新聞進行播報評說,再由其他學生點評,而教師一個階段小結一次,給予學生中肯的評價,并適時矯正學生的語音失誤;在《鴻門宴》《雷雨》等課文教學中,教師讓學生自編自演,學生往往能給課本劇添加很多意想不到的內容,不僅寓教于樂,還化抽象為可視,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涵,對理解文言文的字詞句也有很大的幫助。(表3)
培養學生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利多弊少。雖然在教學過程中,存在著許多問題,所幸的是新課改理念的更新,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已提上日程。有了開始,有了重視,有了教學對策,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就會不斷得到提高,作為一線的語文教師,更應更新觀念,重視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并將其落實到教學之中。
附 注
基金項目:福建省教育學院2015年度基礎教育研究立項課題(立項批準號:JYYB-2015091)“高考制度下高中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的思考與探究 ”結題論文。
(編輯:張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