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
【摘要】21世紀是信息的時代,它的特點決定了小學語文教學內容必須立足于開放。在新課改不斷深化的環境下,小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培養已經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開展拓展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種趨勢。本文將針對如何有效地開展拓展閱讀,提出合理的教學構想。
【關鍵詞】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構想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一、小學語文拓展閱讀的意義
(一)奠定閱讀基礎
小學生僅靠課本識字量有限,開展拓展閱讀教學不僅會鞏固孩子在學校學習的生字,強化記憶,還會明顯提高小學生的識字量。開展拓展閱讀教學可以讓小學生掌握更多的修辭方法,學習更多的語言表達方式,熟悉更多句式的使用方法,有利于小學生對字詞和語句的積累,為日后的小學語文學習奠定扎實的閱讀基礎。
(二)培養閱讀語感
培養閱讀語感是奠定閱讀基礎的前提,通過拓展閱讀教學,教會小學生正確發音,帶有感情色彩且流利地朗讀。這樣不僅能拓寬小學生的知識面,還能提高小學生的思考能力,加快小學生創新思維的形成,有利于小學生的閱讀語感的培養。
(三)掌握閱讀方法
掌握閱讀方法也是小學語文拓展閱讀的意義,要將閱讀中的人物與現實生活中事物相結合這樣能夠有代入感,讓學生在整個閱讀過程中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通過拓展閱讀教學,讓小學生掌握有效的精讀方法,不僅能夠增加學生的閱讀興趣,開發孩子們的想象力,還能幫助學生捕捉關鍵詞句,有利于學生養成獨立的閱讀習慣。
二、小學語文拓展閱讀的條件
(一)老師的引導
作為小學語文拓展閱讀的發起者,老師起著重要的引領作用。老師不僅要完成學校的課本教學,還要挑選文質兼美的材料加以整理,制訂有效的拓展閱讀計劃,從而對該素材描述的事件所處的大背景,或者某個特定的視角形成自己的認識,進而加深課堂閱讀素材的理解;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閱讀觀念,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綜合語文能力。
(二)以學生為主
教育的主體是學生,所有的拓展閱讀教學都是圍繞著學生展開的。所以,老師在拓展閱讀教學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主;積極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意識到拓展閱讀的意義,增強他們的主體認知,通過自身愉快的閱讀體驗改變原有的被動地位,積極主動去閱讀,并能保持持久的閱讀興趣。
(三)強化訓練
實際上,想要為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條件,強化訓練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強化訓練,突出小學生的自身優勢,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表達欲望。老師在組織語文拓展閱讀學習時要給予學生充分發揮自主能力的空間,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閱讀中來,將所學習到的知識與自身對于語文的理解融合在一起,將資源有效利用,完善課堂語文教學體系,讓學生有更好的發展空間,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小學語文拓展閱讀的教學構想
(一)閱讀環境的營造
愉快的閱讀環境直接影響學生的閱讀能力,老師在語文拓展閱讀教學過程中要巧妙地運用語言,為學生營造輕松的閱讀環境。讓學生切實感受語言的魅力,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通過老師積極的引導,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比如老師可以講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或者提問一些孩子感興趣的問題作為拓展閱讀的開頭,引起孩子的共鳴,使小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拓展閱讀中來,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以及綜合語言能力。
(二)閱讀內容的豐富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閱讀能力的培養也是日積月累形成的。豐富多彩的閱讀材料能夠喚起學生的閱讀熱情,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選擇適合的閱讀材料對小學生語文拓展閱讀教學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必須有計劃地組織閱讀活動,要根據學生的實際,以書籍來源和需要而定,經常向學生推薦有益的讀物。
但為學生推薦有益讀物之前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對于各個方面的知識都有所了解,讓學生對于外界的事物有更多的感知。讓小學生感受閱讀的樂趣,領悟作者的情感,陶冶自己的情操,并能揣摩和積累文章中優美的詞句、精彩的片段以及表達方法,進而提高小學生的閱讀水平。
(四)閱讀方法的探究
閱讀方法直接影響閱讀效果,在語文拓展閱讀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注重閱讀方法的培養,針對小學生的不同個性因材施教。讓學生靈活運用閱讀方法,分清哪些內容需要精讀,哪些需要略讀。對一些值得學習的語句要適當摘抄并背誦下來,通過讀寫結合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同時也能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老師還可以在學校組織親子互動讀書活動或者手抄報設計大賽,通過這些活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主人公意識,豐富積累知識,還可以鞏固并提升學生的學習方法。
四、結論
綜上所述,開展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意義重大、影響深遠,需要老師學生的共同努力。學校要為學生提供愉快的閱讀環境,豐富學生的閱讀內容,探索有效的閱讀方法。通過拓展閱讀,獲得相應的知識,發掘小學生的閱讀潛力。
參考文獻
[1]王梅.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探究[J].考試周刊,2018(23).
[2]顧沁.課內點“火”,課外蔓延[J].文理導航(下旬),2018(1).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