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波
摘要 依據國家對生態土地整治的要求,將生態理念融入到土地平整工程、灌溉與排水工程、田間道路工程、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持工程、村莊整治工程五大工程的設計。同時,分析了生態土地整治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四大問題:生態整治項目生態景觀規劃設計費規定欠缺,生態整治項目后期維護費規定欠缺,生態整治項目生態景觀工程設計規定欠缺,生態整治項目相關費用調整無依據。最后,提出了土地整治要綜合考慮生態環境問題,實現農村土地整治數量、質量和生態“三位一體”。
關鍵詞 土地生態整治; 生態理念; 問題分析; 規定欠缺
中圖分類號 S28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0517-6611(2018)15-0167-02
Abstract According to requirements of land ecological remediation,ecological concept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to five projects which are land leveling engineering,irrigation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road engineering,farmland protec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esign engineering,village renovation.Meanwhile,four problems are analyzed in the process of ecological land remediation,including the stipulation of the ecological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fee of the ecological renovation project is deficient,lack of maintenance fee for the later period of ecological renovation project,lack of ecological landscape engineering design for ecological renovation project,no basis for the adjustment of the related cost of ecological renovation project.Finally,the proposed land remediation,should consider th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which can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rural land quantity,quality and ecological “three-in-one”.
Key words Land ecological consolidation;Ecological concept;Problem analysis;Lack of regulations
根據國家對生態土地整治項目的要求及相關文件,生態整治以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目標,以綠色發展為主線,堅持整合資金、統籌規劃、綜合施策,因地制宜地開展山、水、田、林、湖綜合整治[1],優化空間格局,改善生態環境,傳承歷史人文景觀,打造集都市休閑、生態旅游、現代農業觀光等功能為一體的示范項目,不斷提升土地整治服務綠色發展的能力,開創綠色發展新局面。
1 土地整治工程
土地整治工程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與排水工程、田間道路工程、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持工程、村莊整治工程五大工程[2-3],該研究嘗試從五大工程與生態理念融合方面進行分析。
1.1 土地平整工程與生態理念相融合
田塊平整實施土壤剝離再利用,可提高土壤質量和作物產量。土地平整應將農田的表土剝離,并全部加以收集,儲存于土地整理區周圍,必要時用塑料布掩蓋,避免淋刷而流失。待土地平整后再將表土回填,回填后對其表土進行翻松處理,這樣能使整理后的土地在最快時間內恢復耕作能力,平整田塊增施有機肥,可增強土壤肥力。
梯田平整工程可防止水土流失,有利于水土保持,對梯田平整區域增施有機肥,可增強土壤肥力。
田坎設計過程中盡量采用原生態。田坎修建采用土質,土田坎坡面撒播草籽;同時配置生態坎以保持穩定性,生態坎采用卡扣式生態磚護坡,生態磚孔內撒草籽,磚孔內的植物能對農田漬水起凈化作用,田坎設計配套栽植爬藤植物綠化,增加田園風光。
土地平整工程中,有時會挖出很多石塊等不宜用作耕種的雜物,可以考慮在土地平整的區域里集中深埋,這樣既優化了環境,也節約了耕地。
土地平整結合塘清淤工程中挖出的堰塘淤泥進行肥田。
1.2 灌溉與排水工程與生態理念相融合
溝渠每隔一定距離設置一處生物通道、生物池及生物孔,其中生物孔為預留,為微生物和水生物提供了棲息地。坡勢較陡溝渠使用漿砌磚,坡勢較平緩溝渠使用卡扣式生態磚,減少砼硬化對農田環境的破壞。此外,生態溝渠采用卡扣式生態磚護坡,生態磚孔內撒草籽,增加了景觀綠化功能。
塘清淤工程中挖出的堰塘淤泥是很好的農家肥,可以均勻地攤鋪到土地平整的田塊上。清淤塘設計了配套綠化工程,栽植多種水生植物,通過水生植物對污染物的攔截作用、水生植物根系形成微生物膜對有機質的降解作用和植物本身對營養鹽的吸收作用而去除污染物。挺水植物具有良好的遮光作用,可有效抑制藻類的繁殖,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同時也加強了水體自凈能力。
灌溉塘護砌增加了防護欄和警示牌以消除安全隱患,設計多種爬藤植物增加生態景觀綠化,維護項目區生物多樣性。
生態護坡采用漿砌石和卡扣式生態磚,生態磚孔內撒草籽,不但減少了投資,降低了碳排放及能源消耗,更有利于水生植物生長及小型動物棲息及通行;同時護坡設計配套綠化,種植多種喬木、灌木進行交替布置,解決當前農田防護林及片林結構簡單、樹種單一且鄉土物種比例少的群落配置模式以及生態景觀服務功能單一等問題。
1.3 田間道路工程與生態理念相融合
道路工程中沒有全部采用混凝土設計,根據實際情況,除主干道設計為水泥路面外,修復田間道和新修生產路路面采用了泥結碎石鋪筑,田間道土路肩設計了撒播草籽工序。這種設計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混凝土、砂礫石等對農田生態環境的破壞,在保證農產品、肥料運輸外,還為生活在不同生態景觀斑塊內的動植物提供了棲息和通行的走廊,維護生物多樣性及生態平衡。
1.4 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持工程與生態理念相融合
道路林工程主要位于田間道兩側,采用多種植物交替種植,運用豐富多彩的鄉土植物,模擬自然群落的結構組成,營造季相變化豐富的植被景觀,提升鄉村風貌的景觀多樣性。
農田緩沖帶設計多種植物交替布置。農田緩沖帶的設計為鳥類等野生動物提供了棲息場所,增加農田景觀的生境連通性,保護生物多樣性,強化田園景觀效果[4]。
生態修復林的設計可修復因工程被破壞的生態和項目區單一林木種類,保護動植物的棲息地,提高林地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增強田園景觀效果,同時解決當前農田防護林及片林結構簡單、樹種單一且鄉土物種比例少的群落配置模式[5]。
生態塘設計為分層自凈結構,并栽植多種水生植物,通過水生植物對污染物的攔截作用、水生植物根系形成微生物膜對有機質的降解作用和植物本身對營養鹽的吸收作用而去除污染物。挺水植物具有良好的遮光作用,可有效抑制藻類的繁殖,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同時也加強了水體自凈能力。
人工濕地以天然坑塘作為主體,設計清淤及整修,并種植多種水生植物攔截污染物、降解有機質,利用挺水植物抑制藻類的繁殖,保護生物多樣性,增強水體自凈能力。
生態護岸設計配套綠化,種植多種喬木、灌木進行交替布置,增強項目區景觀性,凈化空氣。
生態公廁、生態凈化池可改善項目區環境衛生狀況,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生態凈化池綜合考慮功能和視覺感受2個方面,采用地埋式設計,體現了功能性景觀作用。
1.5 村莊整治工程與生態理念相融合
當家塘護砌采用卡扣式生態磚護坡,生態磚孔內撒播草籽,對護砌當家塘設計護岸,護岸也設計生態磚及撒草籽工藝,有利于水生植物生長及小型動物棲息,護岸配備有仿漢白玉欄桿,提高了居民出行的安全性,增強了實用性和鄉村景觀性。曬谷場方便了居民日常生活;道路指示牌的設計方便了游客出行;景觀堰的設計體現了水利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的發展新路;休閑亭、卵石路、休閑廣場等工程體現了美麗鄉村建設思想,增加了景觀文化和人文活動內涵,強化農田景觀、生態和休閑功能,抑制農村景觀均質化、同質化現象的蔓延,同時促進鄉村旅游發展,構建景觀優美、人與自然和諧的宜居環境[6]。
2 問題分析
2.1 生態整治項目生態景觀規劃設計費規定欠缺
生態整治項目屬于試點項目,涉及專業和方面眾多。目前國土系統只有觀念,但是相關參考案例較少,相關取費制度和政策欠缺。此次試點項目將土地整治項目和生態保護相結合[7],采用了新的理念、新的材料、新的工藝、新的流程等,應收取一定的生態景觀規劃設計費(包括生態景觀工程規劃設計費和生態景觀工程施工指導費)。
目前,土地整理預算采用的《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預算定額標準》(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編,2012年版)沒有此項收費標準,相關行業園林景觀工程設計(行業)取費標準(2013年6月修訂本)、景觀園林設計標準中專項景觀設計等標準,財審機構不認可,計算無依據。
2.2 生態整治項目后期維護費規定欠缺
項目建成后,設計的生態景觀工程需要專人專班進行后期維護,以保證項目的正常運行。生態景觀設計后期維護是指通過有效措施使生態景觀成果得到保護、維持,包括管理和維護。管理主要是依據法規、制度、辦法對生態景觀建筑、生態景觀設施和綠地等進行保護;生態景觀維護主要是對生態景觀的建筑、水體、照明、給排水、裝飾包括置石、塑石、鋪地等設施進行維修和植物養護。管理方面應遵循法律原則、文化原則;維護應遵循體現建設目的和展示景觀特色原則、協調發展和傳承創新原則、系統性及時性原則和遵循適度性原則。但目前,生態整治項目后期維護費規定欠缺。
2.3 生態整治項目生態景觀工程設計規定欠缺
根據大量生態整治和景觀設計等相關資料,對國內外生態整治案例進行積極研究、學習和探索,形成了清晰的工作思路,將生態建設理念貫穿土地整治項目規劃環節。項目涉及土地、園林、水利、造價、生態景觀等各行業領域,目前湖北省乃至全國土地整治相關規范中缺乏此類生態景觀工程的規范及圖紙。該項目除常規單體設計圖外,對于涉及到的景觀工程采用平面圖及景觀圖模式,項目生態景觀設計部分根據景觀生態學原理,已完成概念設計、方案設計、初步設計,接近施工圖設計階段,但仍與施工圖設計具有一定差距。計劃于項目施工前利用生態景觀工程規劃設計費中的部分費用聘請專業團隊對生態景觀工程進行完善細化,這方面的費用取費沒依據,國土預算定額的收費標準難以滿足。
2.4 生態整治項目相關費用調整無依據
土地清查費、項目勘測費、整理后土地重估與登記費、標識設定費等工作內容均按照常規項目進行,故應根據常規土地整治項目取費。而《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預算定額標準》(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編,2012年版)規定按照工程施工費為基數進行計算,調整無依據。
3 結語
生態土地整治是一項整體的、全局的和系統的工程,在實踐中必須高度重視生態環境問題,通過整治要有利于促進鄉村生態環境建設和服務于鄉村生態文明建設。因此,實施農村土地綜合整治要基于建設鄉村生態文明的新要求,適度拓展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的內涵,使其發揮推動和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的作用。遵循生物多樣性、土地多功能性、生態性、鄉土性、地方性、景觀性等原則,運用工程技術和景觀設計手法,構建文明、健康和可持續的鄉村土地生態系統,提高鄉村生態服務功能和景觀價值。傳承鄉村傳統文化,建設有我國特色的鄉村生態文明,實現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的數量、質量和生態的“三位一體”,促進土地工作開展[8]。
參考文獻
[1] 嚴金明.國土開發利用的生態文明戰略[J].中國國情國力,2013(4):10-11.
[2] 鄖文聚,宇振榮.土地整治加強生態景觀建設理論、方法和技術應用對策[J].中國土地科學,2011,25(6):4-9.
[3] 陳百明,谷曉坤,張正峰,等.土地生態化整治與景觀設計[J].中國土地科學,2011,25(6):10-14.
[4] 劉文平,宇振榮,鄖文聚,等.土地整治過程中農田防護林的生態景觀設計[J].農業工程學報,2012,28(18):233-240.
[5] 李紅舉,林堅,閻紅梅.基于農田景觀安全格局的土地整理項目規劃[J].農業工程學報,2009,25(5):217-222.
[6] 張勇,包婷婷.安徽省池州市農村土地整治與美好鄉村建設耦合聯動研究[J].國土資源情報,2014(4):41-46.
[7] 鮑海君,徐保根.生態導向的土地整治區空間優化與規劃設計模式:以嘉興市七星鎮為例[J].經濟地理,2009,29(11):1903-1906.
[8] 鄖文聚,宇振榮.中國農村土地整治生態景觀建設策略[J].科技傳播,2011,27(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