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雅靜
【摘要】著名教育家正達爾克羅茲曾說:“即興活動即是促使音樂思維發展的手段,也是驗證音樂思維水平的手段之一。[1]”隨著我國教育課程的改革深入,對小學音樂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能只是單純地以教唱歌曲為主,還要培養小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本文對小學音樂即興創編活動應用和具體方法加以分析。
【關鍵詞】小學音樂;即興創編;創編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一、小學音樂即興創編的方法
音樂課的即興創編是人在自然條件下,受某種氛圍影響產生的音樂活動,是一種創造性較高的教學方式,課堂氛圍歡樂,教學形式豐富多變,并將音樂、舞蹈、美術、生活等相結合,讓學生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音樂天地。即興創編性活動主要有以下六種方法。
(一)配樂法
配樂法的運用要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活動開始前,教師要先對各樂器的音色和音響效果作一個簡單的介紹,介紹完后給出一個音樂片段,學生根據其內容選擇各種各樣的樂器,為音樂即興伴奏。同時也可以根據音樂描繪出的場景添加樂器,學生配樂完成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想法進行演奏和評價。這種即興的方法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提高其創造力和聯想力。
(二)身勢律動法
小學生的特點為愛動,音樂響起時喜歡跟著音樂手舞足蹈。教師應對這一特征加以引導,利用肢體活動,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歌中所表達的情緒。可以在播放歌曲時讓學生自由發揮,自由律動,動作不一定要規范優美。如在學唱歌曲《采蘑菇的小姑娘》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預先創編采蘑菇的舞步,以及背著竹筐時律動的狀態,以此調動課堂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創編歌詞法
在音樂編排中,歌詞多來源于生活,兒童歌曲更與兒童生活息息相關,如《上學歌》《洗澡歌》《我的好媽媽》等。教師在讓學生學唱一首歌曲之后,可以采用原來的旋律,讓學生對歌詞加以改編,成為他們感興趣或者熟悉的題材,使學生能更快地掌握歌曲。剛開始進行這種教學方法時,要先從簡單的開始,可以先改動幾個名詞、動詞,等學生熟悉了這種教學方式之后再嘗試讓他們進行全曲填詞。這樣的教學方式,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四)創編節奏法
節奏是音樂的骨骼,創編節奏法主要是運用多變的節奏對句子、詩歌、成語等加以創作,教師可以先設定一個節奏譜,讓學生進行模仿,創作出一個新的節奏譜,然后將詩歌、句子等放入節奏中,加深學生對各種節奏型的理解。同時,在創作節奏時也可以進行伴奏,如拍手、踏腳等,或者選擇一些簡單的打擊樂器,便于學生找準節奏。[2]
(五)場景表演法
場景表演法適用于有情景和故事的音樂,主要是充分利用小學生活潑好動、想象力豐富的天性,讓學生把音樂轉化為自己腦海中的一副畫面。學生進行聯想之后,教師引導學生設計出特定的情節和人物,將其編排成音樂劇或者小品,再進行表演。
(六)視覺轉化法
視覺轉化法主要是引導學生將自己在音樂中聽到的畫面用線條、圖譜、圖形、色塊等記錄下來,如聽到激烈的音樂用波浪線記錄,聽到平靜的音樂用直線記錄。
二、即興創編活動的原則
(一)尊重學生主體性原則
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大大減弱了學生的積極性,在新型的教學關系中,學生應是課堂的主人。在即興創編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使其能充分表達和展示自己的個性。同時,教師要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因材施教,樹立他們學習的信心,并鼓勵學生大膽創新,感受學習的樂趣。
(二)正確評價原則
在進行即興創編活動時,教師不應過多關注于學生創編的結果,而應關注學生思想放飛的過程。創編過程中,教師應多與學生溝通,發現問題時及時指正,并鼓勵他們大膽創新,不要害怕犯錯。創編結束后,教師要多用鼓勵性的語言進行評價,讓學生體驗到創作的喜悅,促進他們的積極性,提高課堂質量。
(三)多元化教學方法原則
即興創編活動是一項綜合性較強的活動,在音樂中插入美術、舞蹈、文學、生活等元素,使學生充分受到藝術的熏陶,大大培養了學生的藝術審美力。
三、結束語
音樂是一門極富創造性的藝術。在小學音樂課堂中,教師要將學生創造力的培養作為基本指南,合理地運用即興創編活動,啟發學生大膽地進行藝術創作,提高其創造力和音樂素養,這才是小學音樂教育的價值所在。
參考文獻
[1]陳舒楊.小學音樂課堂創編表演教學中的重與輕[J]. 中小學音樂教育,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