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永強 寧洪梅
【摘要】積極在聲樂演唱中的內涵指的是演唱者在聲樂演唱中保持情緒上、生理的積極。要狀態。放松在演唱中指的是心理與生理的放松狀態,是與積極相對統一的一項演唱技能。
【關鍵詞】歌唱;“積極”;“放松”;相對性;關系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一、呼吸
呼吸是包括人體在內的生物體和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自動的、有節律的運動。通過呼吸所產生的氣流是沖擊聲帶使其發聲的動力之源,這是歌唱的基礎。歌唱的呼吸與生活的呼吸既有聯系又有區別。一方面,二者都是呼吸運動,有共同的特點和規律;另一方面,歌唱呼吸又是藝術的、更細膩、更巧妙的呼吸方法,有其更科學的特點和規律。呼吸的關鍵在于呼和吸兩大環節,兩者是既對立又統一的矛盾體,歌唱時要使兩者成為有機地整體,相輔相成,相互作用。歌唱時的呼吸,通常都處于自然狀態,這一點對于演唱者來講極其重要。訓練時演唱者可以感受平時正常說話時的狀態,將說話呼吸的狀態納入歌唱呼吸當中,氣沉丹田,使歌唱氣息能夠自如運行。“積極”與“放松”的呼吸的訓練,目的是想讓演唱者增強機體的力量,提髙音樂表現強度和心理活動的能力。訓練時要求氣息短促有力,保持較高的呼吸頻率,可以選擇一些風格歡快喜悅的樂曲,更有節奏感和爆發力。
二、發聲
發聲能力,即歌唱者發出正確聲音的能力。聲帶振動能力是發聲的關鍵。人體作為一件最美妙的“樂器”,聲帶是“發生器”,就如同樂器的“簧片”,人的歌聲是由聲帶振動發出的。要掌控聲帶振動能力,首先必須了解聲帶的構造及其性能。聲帶又稱為聲襞,是發音器官的主要組成部分,位于人體喉腔中部,包括聲帶肌、聲韌帶、黏膜皺襞三部分,左右對稱各一個。聲音是由氣流不斷沖擊聲帶,引起聲帶振動而發出的。除聲帶以外,人體的發聲器官還有喉頭和會厭。喉頭不僅是呼吸的重要通道,而且是發聲器官。它上連舌骨,下接氣管,結構復雜。喉肌能控制、調節聲帶的松緊,從而發出各種高低不同的聲調。會厭位于舌根和喉嚨口之間,起著保護聲門的作用。當呼吸或發聲時,會厭向上翻卷,其翻卷程度與發聲的通暢感、音質、音色都有密切的關系。
三、共鳴
歌唱者既是“樂器”,同時也是“樂器”的“演奏者”。因此,共鳴能力直接關系到聲樂演唱的優劣成敗。共鳴是一種物理現象,物理聲學原理認為,物體因振動而發聲,如果振動物體引起其他物體振動,產生共振現象,就稱作“共鳴”。美好的歌唱應當建立在良好的共鳴基礎之上。演唱者要學會運用生理器官,協調好努力與放松,以此實現聲音上的共鳴。
四、演唱者的狀態
(一)生理素質
生理素質是指演唱者在聲樂學習、演唱過程中所具備的生理條件,即演唱者的嗓音及身體條件,這是學習聲樂的物質基礎。演奏音樂需要有樂器,良好的制作材料是制作任何一種樂器的基礎,只有這樣才能制作出音色優美動聽的樂器。人體作為歌唱樂器的一種,要想它發出美麗動聽的聲音,就必須具有良好的生理素質結構,有了良好的生理基礎才能將它制造成優質精良的歌唱樂器。
(二)心理素質
心理素質是指聲樂演唱者在演唱過程中,心理活動能力、心理控制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及意志品質的總和。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質是演唱者學習聲樂和從事演唱不可缺少的素質條件。演唱者只有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表現能力,才能“積極”“放松”地進行歌詞表演,才能正常地發揮藝術創作水平。
(三)情緒狀態
演唱者的情緒狀態會直接影響到發聲的質量,因而情緒訓練也是歌唱當中需要重視的基礎部分。想要自如掌控情緒,使演唱者放松下來并進行積極演唱,需要從兩個方面入手訓練。一是在發聲時將練習“內容化”,即練聲時要盡情發揮各種情感,如歡快、傷感、激動等,有時可以適當夸張;另一方面,需要將音樂表現“理想化”,演唱時要憑借對作品的理解,充分展開聯想,準確表達音樂意境。演唱的過程中,一定要兼收并蓄,博采眾長,融會貫通,形成自己的風格,達到身體與心理的同步協調,這是對歌唱心理的最高要求。
五、結語
綜上所述,聲樂演唱中積極與放松是對立統一的,是辯證統一的關系,兩者在演唱中的影響都至關重大。演唱者為實現良好的演唱效果,必須發揮積極因素,克服緊張,保持適當的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