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吉林省的少兒音樂啟蒙教育呈現多樣化、無規范性、散亂性的現狀。音樂啟蒙教育可以培養學生愛的能力、表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以及溝通能力等。面對吉林省內音樂啟蒙教學現狀的種種問題,首先,父母要為孩子做好榜樣,幫助孩子共同完成作業;其次,音樂啟蒙教育機構要完善自身的教師梯隊建設以及音樂知識內容體系,并及時對學生進行考核。
【關鍵詞】音樂啟蒙教學;教學實踐;教學反思
【中圖分類號】J60 【文獻標識碼】A
就目前來講,吉林省的少兒音樂啟蒙教育面臨多樣化、無規范性、散亂性的現狀。大部分兒童接受音樂啟蒙教育的機會很多,但具有偶然性和不確定性的弱點。首先,眾多兒童的父母本身對音樂的認知和了解不甚完善,很多行為存在盲目跟風的情況,對孩子的音樂啟蒙教育起不到言傳身教的作用;其次,音樂啟蒙教育市場魚龍混雜,省內對于音樂啟蒙教育機構教師的從業資格欠缺審核與管理,大部分家長對于機構教師的教學水平缺乏一定的判斷;最后,迫于市場競爭以及盈利性等種種壓力和目的,眾多音樂啟蒙教育機構增添了很多以考級、培養“童星”為主的課程,提高了兒童取得證書以及獲得演出的概率,但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兒童實際音樂技能的提升,更忽略了兒童音樂素養的養成,造成了音樂啟蒙教育中存在一定功利化的局面。針對這一現狀,筆者從自身教學實踐出發,對吉林省的音樂啟蒙教學提出自己的見解。
一、音樂啟蒙教育的目的和意義
“音樂作為一種社會文化,對提高人們的素質具有潛在的教育價值,是活躍大腦思維、提高智力、促進人體全面和諧發展,增強中華民族素質的重要手段”。[1]音樂啟蒙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兒童對音樂的興趣,通過一些教學手段,使兒童掌握一定的音樂技能。“培養少兒對音樂的喜好,從而產生學習音樂的勁頭,是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2]
音樂啟蒙教育可以培養學生愛的能力、表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以及溝通能力等。實踐證明,兒童在幼兒時期就能夠表現出對音樂的感知力。音樂中的節奏、一些簡短兒歌的歌詞等會在兒童頭腦中形成一定的印象,很多孩子會在不經意間表現他們曾經聽過的音樂。
音樂啟蒙教育主要包括樂理與視唱練耳啟蒙、欣賞啟蒙、舞蹈啟蒙、器樂啟蒙、歌唱啟蒙等。樂理與視唱練耳的啟蒙教育是音樂啟蒙教育之首,兒童對音樂的感知能力、識譜能力、節奏掌握能力、音樂欣賞能力等都是在樂理與視唱練耳課程中完成的。兒童在進行正式的歌唱、器樂學習之前,需要進行一定時間段的樂理與視唱練耳啟蒙教學之后,才能進行歌唱或器樂的學習。并且,在兒童接下來的歌唱、樂器教學中,樂理與視唱練耳仍然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很多家長認為,兒童在學習了歌唱或樂器之后就可以停掉視唱練耳課程的學習,這對兒童音樂素質的養成是極為不利的。兒童可以在進行樂器學習的時候,伴隨著兒童歌唱、樂器演奏能力的提升,兒童對樂理與視唱練耳的需求就愈發強烈。
一般來講,四歲的孩子就可以接受音樂啟蒙教育了。這個時間段的孩子雖然尚不能完整地完成一首歌曲的演唱或一個舞蹈、一件樂器的演繹,但他們對音樂的感知能力是非常強的。實踐證明,兒童時期接受過音樂啟蒙教育的人,中途若因學業等各種外界因素干擾而不得不中止音樂的學習,在其青少年時期若想重新學起,起步也是非常快的。而對那些兒童時期沒有接受過音樂啟蒙教育的人來說,除了先天性因素外,其對音樂的感知能力是很弱的。即便是青年時期開始學習音樂,其學習速度也是非常緩慢的,全然不如一個剛剛接受音樂啟蒙教育的兒童。
二、音樂啟蒙教學實踐活動的開展
吉林省融思啟創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實踐基地(以下簡稱基地),在接收每一位新生時會對其進行樂理與視唱練耳基本能力測試,根據學生的測試成績安排班級,并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追蹤;做好與家長的溝通工作,了解家長的想法;在恰當的時機對學生的課程進行調整,根據孩子的學習速度調整班級,根據家長的需求為孩子安排器樂或聲樂學習。
基地會在學員學習了一年或半年之后對學員進行考核,掌握學員學習的進度和基本情況,并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在假期時督促基地完成下一學期的教學計劃。定期組織教師培訓,提升教師授課技能;為教師提供外出學習的機會,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業界學術會議、培訓活動以及專業演出交流活動等。不僅如此,基地還組織教師參與到小學的音樂教學中去,在某些重點小學開展第二課堂,為省內中小學做公益事業的同時普及該公司的少兒音樂教學理念。并且,基地中參與了小學低年級第二課堂的教師,因為走到了一線,更加了解省內音樂啟蒙教育的實際發展情況和省內音樂啟蒙教育的短板,有助于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講授切實有用的音樂知識點。
此外,基地對教師的聘用標準非常高,基地所有教師的文憑均在重點大學本科及以上,部分器樂教師還擁有海外留學經歷,且每位教師均具有教師資格證。不僅如此,教師在入職之前會進行崗前培訓,了解公司業務流程及基本理念,鼓勵教師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監督教師教學計劃的編寫。這樣的聘用和管理制度,對家長負責、對學生負責,更是學生學習質量的高效保證。
三、音樂啟蒙教學實踐活動的反思
面對吉林省內音樂啟蒙教學現狀的種種問題,首先,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一點在音樂啟蒙教育階段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啟蒙階段,重點是在孩子興趣的引導下鼓勵孩子學習音樂。講授的知識點較為簡單,且兒童年齡小,對于學習尚未養成良好的習慣,會有家長陪讀的情況。實踐證明,陪讀的家長對于啟蒙教育知識點掌握的速度要比孩子快得多,這就給家長課下陪伴孩子完成作業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孩子的成長培養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構成的,在學齡前教育階段,父母及幼兒園的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音樂藝術的浸染將為孩子的進一步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3]因此,在兒童音樂啟蒙教育階段,需要家長對其進行積極引導,督促孩子積極完成作業,并及時復習和預習,而不是把所有的問題全部交給教學機構來完成。
其次,音樂啟蒙教育機構要完善自身的教師梯隊建設以及音樂知識內容體系。保證機構中教師的專業及人文素養,適當適量為兒童提供演出實踐的平臺,但不能一味以演出為主。音樂啟蒙教育階段,注重的是兒童音樂素養的累積,而并非兒童在媒體中的“出鏡率”。適當的比賽與演出會提高兒童學習音樂的積極性,是教師和家長判斷、掌握兒童知識技能情況一種方式,但絕非唯一的方式。
最后,音樂啟蒙機構中,必要的考核是要有的。社會音樂教育機構面對的是大眾群體,兒童入門時的音樂知識技能程度是參差不齊的。這就需要機構中教師及時對其進行考核,對兒童的音樂學習情況在短時間內做出精準的判斷,并在授課過程中注意兒童對知識點的接納情況,針對每一個兒童的特點和優勢,為兒童設計一條適合兒童健康發展的音樂之路。需要指出的是,道路的設計并非唯一,教育機構要明確,為兒童做的成長規劃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要隨著兒童學習經驗的累積、社會閱歷的豐富以及很多其他情況作用下,兒童的規劃有時會發生根本性的改變。音樂啟蒙教育機構需要謹遵因材施教的原則,為家長和孩子提供健康、合理的教學規劃,做好教學相長的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朱經白.發揮社會音樂教育功能 促進少兒素質全面提高[J].人民音樂,1997(09):35.
[2]范萍.從興趣入手,在音樂教育中培養少兒的創造力[J].藝術百家,2010,26(S2):412.
[3]賴錦織.樂音的浸染——談學齡前孩童的音樂啟蒙[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S2):103.
作者簡介:孟幻(1981—),女,吉林長春人,吉林省融思啟創教育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