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爽
【摘要】合唱教學是音樂教學的一種重要形式,學生能夠通過合唱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能夠提高學生的團隊意識以及合作能力。本文以初中音樂教學為基礎,為有效在合唱教學中培養學生合作能力提供方法上的指導。
【關鍵詞】初中音樂;合唱教學;合作能力;培養方式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在音樂教學中,合唱教學作為最基礎的一種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在感受音樂的美感與藝術熏陶的同時,也在無形之中提高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因此,為了可以利用合唱教學,更好地培養學生團隊精神與合作能力,需要教育工作者做出不斷的努力,找到有效的辦法,培養出更優秀的學生。
一、弱化差異,增強學生團隊意識
合唱教學是通過不斷地進行教學實驗得到的一種音樂教學方式,也是現在音樂課堂中最常見的一種教學形式。初中學生的心智較小學生來說相對成熟得多,他們對美與丑、善與惡、好與壞的判定有了自己的見解和標準,同樣,他們也能夠感受到個體之間存在的差異性。每個人的音樂天賦不同,有些學生與生俱來的對音樂有一種感知能力,對不同的音樂節奏與藝術特點能夠很好的掌握,而有些學生卻缺少這些能力,再加之每個人的學習能力與接受能力也大不相同,所以在音樂學習中,每個人都是一個個體,每個人之間都存在著音準、音色與情感上的差異。面對這些差異,難免在學生中間產生一些自卑、嘲笑的問題出現。因此,想通過合唱教學來培養學生合作能力,要從消除差異入手。
在展開合唱教學前,教師要事先了解每個同學的歌唱能力,準確熟悉每個學生適合什么音色、節奏與音調。教師要綜合考慮學生的特點,為學生分配不同的歌曲片段,并按照學生的音高與音色為學生分配不同的聲部,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加入到合唱中,每個學生都能發揮各自不同的優勢,呈現出不同的音樂感受。在這期間,每一個學生都會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將合唱效果做到最好。將學生之間的差異通過這種量身打造的合唱形式不斷弱化或者消除,同學之間雖能察覺到彼此的不同,但又會因為相互的配合感受到彼此的重要,讓學生在享受合唱帶來的不同體驗的同時意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
二、展開小組合唱教學活動
在音樂課堂上進行合唱教學,除了要對班級這個大型團體進行訓練,同時還可以采取分小組合唱的形式。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特點的不同,將學生分成小組,每個小組可以包括5~10人,學生之間也可以自動成組;教師為學生提供固定的歌曲,分別為每個小組進行合唱指導,經過多次反復的練習,選擇恰當的時機進行小組之間的合唱比賽。[1]
這種形式可以加強小組內部的合作,通過小組之間的比拼讓學生能夠更加注重訓練時的效果,增進彼此之間的了解與默契程度。此外,還可以讓每個小組自行選擇合唱曲目并自行進行聲部設計,學生之間可以相互協商,發表自己的想法,可以一個學生唱一句,不間斷演唱,每一個學生需要配合銜接好,節奏、音高等都要自己格外注意,必須有小組意識,才能完整演唱好歌曲。
合唱的評判標準要嚴格按照正規的比賽要求確定,同時將比賽的各項評判結果向學生公示,讓學生明確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從而不斷地進行訓練與完善。這樣不僅讓學生更加直接地體驗到小組合作的重要性,又能發散學生思維,同時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與創新能力,使學生獲得全面的發展。
三、將樂器演奏與合唱相結合
合唱不僅僅是不同聲部之間的配合,還需要與樂器的美妙之音相結合。在進行初中合唱教學時,為了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還應該將樂器演奏與合唱相結合,讓樂器能夠為合唱伴奏,將樂器的聲音與人聲的優美充分結合。老師可以根據歌曲的特點,為學生合唱選擇合適的伴奏樂器。在合唱中,融入不同的樂器伴奏,學生要能夠隨著樂器的高低起伏判斷歌唱時的音調與節奏,既讓樂器配合合唱,又可以讓合唱的整體感覺與音樂的感覺相契合。可以選擇專業的樂器老師進行伴奏,亦可以在班級內部挑選有一技之長的學生,讓他們發揮各自的能力,為合唱增添不同的藝術氣息。樂器演奏與合唱是兩種不同的藝術形式,將二者很好地結合在一起,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藝術的碰撞與融會貫通。同時,學生在二者的相互配合之中,能夠發現不同性質的事物如果能夠結合在一起,進行合作并相互促進能夠使事情完成的更加出色,在學生心里種下了不同群體之間相互合作也可以發揮巨大作用的種子,使學生在日后的工作與生活中能夠主動展開不同方面的合作,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
四、結論
合唱教學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無論是學校、學生還是家長,都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參考文獻
[1]江再波.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中學),2016(1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