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
【摘要】鋼琴即興伴奏課程是我國高校音樂教育中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開展鋼琴即興伴奏課程的目的不僅是為了培養學生的鋼琴伴奏能力,也是為了滿足社會需求。雖然當前我國鋼琴即興伴奏集體教學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仍存在諸多問題。本文將對鋼琴即興伴奏集體課教學中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解決對策,希望對提高我國鋼琴即興伴奏集體課教學質量有促進作用。
【關鍵詞】鋼琴即興伴奏;集體課教學;問題;解決對策
【中圖分類號】J624 【文獻標識碼】A
一、鋼琴即興伴奏集體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諸多因素,我國鋼琴即興伴奏課程發起較晚、發展速度較慢,加上鋼琴即興伴奏教學對于教師的即興編排能力以及教學能力等綜合能力要求較高,我們發現,當前能夠真正擔當這門課程教學的教師往往是鳳毛麟角。一部分教師雖然具備較高的即興伴奏能力,但是授課能力相對較差,邏輯思維不夠清晰,導致教學重點難點模糊、課程效果差強人意。
當前,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關注鋼琴即興伴奏教學,有關于鋼琴即興伴奏教學的書籍材料大量地涌現。這些教材大部分是對于一些內容簡單的音樂進行了鋼琴編配,忽略了鋼琴即興伴奏教學的“即興性”,因此實用性相對較差。對于一些專業的音樂高校,在對音樂專業的學生進行授課時,應該考慮其往往具備一定的鋼琴彈奏能力,在鋼琴即興伴奏上已經有了一定起點,所以對于這類學生的教學,教材應該更具專業性。而對于一些普通的院校,對鋼琴即興伴奏的研究相對較少,所以不要一味地照搬教材,容易造成學生學習興趣的損傷。
由于我國高校的鋼琴即興伴奏教師水平層次不齊,很多教室缺乏經驗、專業實踐能力較低,從而導致鋼琴即興伴奏課程質量受到影響。很多教師教學內容中,對快速演奏過分重視,忽略了鋼琴即興伴奏“即興”的重要性以及意義,從而導致學生的創造力很難被激發。此外,由于鋼琴即興伴奏集體教學時間短暫,鋼琴即興伴奏集體教學授課形式單一,學生無法進行更多的鋼琴伴奏實踐[2]。
二、完善鋼琴即興伴奏集體課教學的相應對策
對于一名優秀的鋼琴即興伴奏教學教師,應具備兩方面的專業能力:第一,專業的鋼琴彈奏能力,教師應該具備高水準的鍵盤操作能力,并且熟悉相關的綜合理論知識,像和聲(鍵盤和聲和基礎和聲)、復調寫作、分析作品、曲式結構分析等;第二,專業的授課能力,明確即興伴奏集體課教學目的,理清教學重難點,通過各種方式不斷激發學生的音樂想象能力以及音樂創造能力。
我們常用的鋼琴即興伴奏教材較好的有:孫維權以及巢志鈺老師的《鍵盤即興彈奏指南》,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于一九九四年,教材內容包括初學、和聲、織體以及發展四個模塊;劉聰以及韓冬老師的《鋼琴即興伴奏教程新編》,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于1999年,這本書是我們音樂高校“九五”規劃使用書籍,主要是針對于音樂專業的學生;王文軍老師的《鋼琴即興伴奏》,上海大學出版社出版于2010年,這本書是高職高專院校“十一五”規劃使用書籍,主導內容是調式調性;馮德剛老師的《歌曲鋼琴即興伴奏》,西南師范大學出版于2007年,在經過教體局的審查后,這本書被確立為全國高校的專業音樂教學書籍。
為了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進行鋼琴伴奏實踐,我們可以適當增加鋼琴集體教學課時。最初,我們可以開設鋼琴以及聲樂兩門課程,同時,為了提高學生的和聲配置能力,我們可以增設視唱和聲課程。另外,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剖析音樂內涵,鋼琴即興伴奏課程可以和樂理課同時進行。
在鋼琴即興伴奏集體教學課程中,我們應該時常訓練學生的即興創作能力。每當面對一首新的音樂,我們都應訓練學生快速形成樂譜的思維習慣,給予學生足夠的空間,讓其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對于音樂進行編配。考慮到每個人的思維方式、想象力、創造力的不同,對于學生的即興編配伴奏,教師應該給予及時地點評以及肯定[1]。
對于我國的大部分高校而言,鋼琴即興伴奏教學模式一般主要采用排課、講授模式,通過每周固定的兩節課時完成當年教學內容的講解,顯而易見,這種固定的教學模式很難發揮良好的教學效果,讓學生很好地掌控鋼琴即興伴奏技巧。個人建議,我們可以采用大小課結合的教學模式,即大課由鋼琴即興伴奏教師進行授課,小課由鋼琴教師來進行授課,這樣能夠有效結合鋼琴即興伴奏與鋼琴課,促進其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由于鋼琴的適用性以及實用性,鋼琴伴奏在我們的日常音樂活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鋼琴伴奏能力以及更好滿足社會需求,我們仍要不斷深究鋼琴即興伴奏集體課教學,使其在不久的將來得到更好的突破。
參考文獻
[1]師為真. 高校鋼琴即興伴奏課程的問題及對策[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