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鳳
【摘要】在小學音樂合唱教學中,合唱教學屬于其中的主要環節之一,運用怎樣的方法才能使小學音樂合唱教學實現理想程度的有效性,是大多數小學音樂教學目前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對此,本文給出了幾點提高音樂教學有效性的措施,供小學音樂教師參考。
【關鍵詞】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4.3 【文獻標識碼】A
小學音樂教學的合唱環節,其主體是各方面能力還處在初級階段的小學生。這個階段學生的音樂天賦及其接受能力都存在明顯的差異,要保障實現理想程度的教學有效性,還需要一個長期的努力過程。再加上一些音樂教師本身職業素養不高,采用的教學方法不科學,就勢必會造成合唱教學環節的有效性難以實現。
一、有效的音樂鑒賞
要想充分調動小學生學習合唱的積極性,以實現理想程度的有效性,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就是運用有效的方法,使學生具備和提高對音樂的鑒賞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使小學生切實體會到合唱本身的魅力及其大氣之美感,從而獲得精神上的滿足。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要整體增強音樂鑒賞教學環節的質量。我們都知道,合唱與齊唱二者之間具有明顯的差別,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合唱的多聲部通常都會體現出和諧的美感。要想增強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就需要在教學中采取有效的策略,例如《百靈的歌》教學進行中,需要引導學生首先進行獨唱和齊唱,來感受這兩種方式的特點,然后教師再借助多媒體視頻將合唱方式展現給學生,使學生能夠切實感受到合唱方式的和諧之美。通過觀看合唱視頻,學生們合唱的音響更悅耳、更豐滿。另外,教師在平時教學進行中,要為學生提供相應的音樂鑒賞時間,借助多媒體視頻為學生展現一些經典曲目讓學生學習、鑒賞,在此環節進行中,學生會不由自主產生附和視頻合唱的欲望,有效激發學生學習合唱的興趣,從而保障音樂教學實現理想程度的有效性。除此之外,需要強調的是,有效的音樂鑒賞是開展音樂教學的必備條件,所以,需要制定并落實科學的方法增強學生在合唱音樂方面的鑒賞能力,調動學生學習合唱的興趣。
二、有效的發聲訓練
發聲練習是開展音樂合唱教學的核心環節,需要音樂教師加大對發聲練習教學環節的重視,制定相應的方法,讓學生的發聲練習體現科學性、標準性、完善性,以實現音樂合唱教學理想程度的有效性。但發聲練習對于很多小學生來說,會使其感到晦澀乏味,要想有效增強學生進行發聲練習的專注力,就需要教師營造既嚴肅又活潑的教學氛圍。在這既嚴肅又活潑的教學氛圍下,學生的練習專注力會明顯增強。例如教師在講解發聲方面的理論知識時,可以借助多媒體視頻將發聲的原理及其意圖、方法等展現給學生。再如在發聲練習環節中,若學生可以運用腰部的力量就能夠有效防止發聲對于咽喉的操作。另外,為了營造活潑的教學氛圍,教師就需要將腰部比喻成氣球,能夠持續的“放氣”,在這種確切的比喻下,學生就會更加專注于發聲練習,而且質量也會明顯增強。在實際音樂教學進行中,有一些教師往往不注重學生發聲環節練習,進而導致學生的合唱質量不能實現理想的目標。所以,就需要教師加強對發聲練習環節的重視,繼而為下一節合唱環節教學的有序進行提供保障。
三、有效的音準訓練
音準訓練也屬于小學音樂合唱教學中的重要環節。而小學階段的學生并不具備豐富的音樂學科素養,更沒有參與過較為標準的相關學習和實訓,因此在課堂合唱時,就經常會由于一些學生的相關問題干擾到合唱的有序開展。針對這樣的問題,就需要教師加大對音準教學環節的重視程度,借助各種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音準訓練效果。例如從學生的角度來說,較難領會的是音程,就需要教師盡快采用柯爾文手勢,有效輔助學生對音節間距離的精準掌握,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學生提高對此訓練環節的印象。科學、有效地運用柯爾文手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同學們鍛煉音高、音程,尤其是在無伴奏合唱的情況下,柯爾文手勢對于小學生的音準訓練則顯得尤為重要。除了借助柯爾文手勢訓練小學生的音準之外,我們還可以采用視唱的方式訓練小學生的音準,借助器樂輔助小學生進行音準訓練。在具體的音準訓練過程當中,上述幾種方法可以綜合運用,從而不斷提高小學生的音準,為高質量的合唱打下基礎。
總而言之,在小學階段的音樂合唱教學進行中,要想取得理想程度的有效性,需要教師根據科學的方法、結合學生的客觀條件,規劃相應的教學流程。只有這樣,才能保障實現音樂合唱教學理想程度的有效性。由此可見,音樂合唱教學具有系統化特點,要想切實增強音樂合唱教學有效性,還需要小學生音樂教師的共同努力和摸索、研究,從而促進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持續、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彩萍.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初探[J].藝術評鑒,2017(16):90-91.
[2]王錦.如何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J].當代音樂,2015(23):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