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雙鋼琴演奏是鋼琴藝術表演形式的一種,由兩位演奏者通過兩架鋼琴合作完成一部作品,其藝術表現力更為寬廣、豐富,具有樂隊般的音響效果。本文著重分析了雙鋼琴演奏對演奏者在演奏技巧、合作能力以及音樂表現力三個方面的作用,探尋雙鋼琴演奏這一形式在鋼琴演奏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雙鋼琴;技巧;合作能力;表現力
【中圖分類號】J613.3 【文獻標識碼】A
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英國作曲家吉爾斯·法納比首次為兩臺古鋼琴進行創作,雙鋼琴演奏形式由此誕生。在隨后的巴洛克時期,由于受到宗教音樂與歌劇的影響,這一時期的音樂體裁與形式日益豐富,鋼琴逐漸取代古鋼琴成為鍵盤樂器主流,現代雙鋼琴演奏形式的雛形在這一時期形成。在莫扎特時期,雙鋼琴演奏形式由教學轉為演出,雙鋼琴作品開始正式出版。到19世紀,雙鋼琴進入繁榮時期,許多這一時期的鋼琴家如拉赫瑪尼諾夫、勃拉姆斯等創作出大量優秀的雙鋼琴作品,并嘗試將交響樂改編成雙鋼琴作品。如今,雙鋼琴作品的表演形式和曲目內容越來越豐富,雙鋼琴演奏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但在目前的鋼琴演奏中,演奏者會把演奏重心傾向于鋼琴獨奏作品。特別是在初級、中級的鋼琴演奏中,由于條件等原因,學生接觸雙鋼琴的機會較少,因此很少能看到演奏者選擇雙鋼琴這種演奏形式。本文分析雙鋼琴在演奏技巧、合作能力以及音樂表現力這三個方面的作用,探尋雙鋼琴演奏在鋼琴演奏中的重要作用,以便今后在教學中注重雙鋼琴教學形式。
一、雙鋼琴演奏形式對演奏者演奏技巧提高的重要作用
(一)雙鋼琴演奏有助于提升演奏者對樂曲節奏、速度的控制力
由于是兩架鋼琴相互配合完成一部作品,因此,雙鋼琴作品的演奏需要兩位演奏者在對作品節奏、速度的處理上非常精準。特別是在其中一個聲部快速跑動的時候,如果演奏者沒有穩定的內心節奏感,很容易出現越彈越快的現象。這就會造成節奏錯位,作品旋律混亂的情況。以《卡門序曲》為例,該曲以第一鋼琴快速的八分加十六分音符跳音開始,第二鋼琴則是非常平均的八分音符和弦,這就要求第一鋼琴的演奏者對節奏以及速度有著很強的控制力。同時,第二鋼琴的演奏者要起到“節拍器”的作用,保持節奏的穩定進行。在雙鋼琴演奏中,如果兩位演奏者沒有配合的隨意進行作品節奏、速度上的處理,會對雙鋼琴作品的演奏造成很大的影響。因此,在對演奏者節奏的把控以及速度的微控上,雙鋼琴演奏有著很大的幫助。
(二)雙鋼琴演奏有助于提升演奏者對演奏力度的把控能力
一場好的雙鋼琴演奏可以讓兩架鋼琴的聲音達到整支交響樂隊演奏的音響效果,這就需要演奏者在實際演奏中做到能較好地把控力度的對比和層次感。
首先,演奏者需要通過分析作品旋律聲部的變化情況來調節自己的演奏力度。例如,在雙鋼琴曲《卡門序曲》的第55—76小節中,旋律聲部由第一鋼琴轉向第二鋼琴。因此,在實際演奏中,第一鋼琴的演奏者要弱化伴奏力度,起到穩定節奏、速度,增加旋律立體感的作用;而第二鋼琴則要增加力度,變得堅定有氣勢,體現“斗牛士”出場的這一人物形象。緊接著在第79小節,旋律聲部再次轉向第一鋼琴,兩位演奏者的演奏力度要隨之發生變化。
其次,演奏者還需要依靠合作者的演奏力度來調整自己的演奏力度。在鋼琴獨奏的演奏中,力度的對比反差是通過演奏者的個人理解,在不同的作品段落中,對相同的力度記號可能會由于不同的情感有著多種處理方式。在雙鋼琴演奏中,對力度記號的處理則需要兩位合作者彼此的演奏力度作為參考。兩位演奏者需要通過聆聽對方的音響效果來控制自己的力度,以防出現兩架鋼琴一味追求力度的爆發,爭相比對方彈的響,而出現在力度上“打架”的混亂場景。在《卡門序曲》的第77—78小節中,雖然兩架鋼琴的力度記號都是ff,但到底需要彈多強,就不能像獨奏那樣完全依靠自己對樂曲的理解和處理。通過觀察這兩個小節前后的旋律特點,我們可以發現,77小節之前旋律主線在第二鋼琴,從第79小節開始旋律主線再次轉向第一鋼琴,并迎來全曲的高潮部分。這兩個小節起到旋律過渡與推進的作用,因此,在77—78小節的演奏中,建議第一鋼琴的力度要盡量彈出來,將樂曲情感推向高潮;第二鋼琴則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力度稍弱于第一鋼琴,給走向高潮的主旋律進行烘托,使樂曲的音響效果更雄厚,氣勢磅礴。
通過上述兩點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雙鋼琴演奏對演奏者的力度處理要求得非常細致。不僅要注意本聲部的力度變化,更要縱觀全曲,根據旋律聲部的走向與實際演奏中對方的演奏力度而及時調整。因此,雙鋼琴演奏在提高演奏者對力度的快速反應與控制方面有著很大的幫助。
(三)雙鋼琴演奏有助于提升演奏者對作品旋律的掌握能力
在上述的分析中,筆者提到,演奏者需要分析雙鋼琴作品的旋律走向,來控制演奏的力度。而在大多數的雙鋼琴作品中,旋律聲部不會局限在第一鋼琴上,而是貫穿了兩架鋼琴,起到音響交叉、重疊、立體的效果。這就需要演奏者對作品旋律有著非常深刻的理解。能夠快速反映出某一段落的旋律變化,然后做出力度、音色的變化。并且,在對方演奏旋律聲部時,作為伴奏聲部不是一味的弱化,而是要根據旋律聲部的內部變化做出相應的力度調整。當旋律聲部是表現柔和、安靜的氣氛時,伴奏聲部就要相應地變柔和,即便是和弦跳音,也需要彈奏出“藕斷絲連”的感覺;相反,若是旋律聲部是要塑造鏗鏘有力的音樂形象,伴奏聲部也需力度飽滿,具有十足的顆粒感。所以,不管是演奏哪個聲部,演奏者都需要對全曲的旋律變化有一個深刻的理解。特別是在一些大型雙鋼琴作品中,一首樂曲可能會塑造幾個不同的音樂形象,表現不同的心鏡。想要準確地演奏出作曲家不斷變化的內心情感,需要兩位演奏者的共同詮釋。因此,對作品旋律的準確把握,是演奏雙鋼琴作品必須具備的能力。
二、雙鋼琴演奏形式對演奏者合作能力培養的重要作用
在雙鋼琴演奏中,演奏者要做到淡化自我,力求聲音的融合,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個人的炫技和表現,這是雙鋼琴演奏與鋼琴獨奏最大的不同。如何做到聲音的融合,這就要求演奏者需要很好的合作與默契地配合。許多人認為,在雙鋼琴演奏中,只要節奏與速度一致就可以了,這種理解是對雙鋼琴這種演奏形式的誤解。雙鋼琴演奏并不是把兩個獨奏作品拼湊在一起,而是用兩架鋼琴協作完成一部作品。如果將鋼琴獨奏比作成單聲道的音樂,雙鋼琴演奏就是將單聲道音樂擴展成雙聲道,增加了音樂的立體感和層次感,而不是把兩種不同的音樂在速度一致的基礎上同時播放。雙鋼琴演奏中強調合作性,更多的是在演奏的過程中相互傾聽對方的節奏、速度、力度、情感的變化處理,努力將音色融合到一起,給聽眾相互應和、相互襯托、互換主次、缺一不可的感覺。因此,我們可以看出,雙鋼琴演奏是一種注重合作形式的藝術,合作能力在雙鋼琴的演奏上占主導地位。
三、雙鋼琴演奏形式對演奏者音樂表現力提升的重要作用
在鋼琴演奏中,如何提高演奏者的音樂表現能力,是長久以來深受廣大鋼琴學者關注的問題。在鋼琴獨奏的演奏中,演奏者經常由于不理解作品的內涵和作曲家想要表達的情感,而出現毫無情感表達的機械式演奏的現象。甚至有一些演奏者,在鋼琴技巧上已經非常出色,但彈奏出的樂曲總讓人覺得平淡枯燥。提升演奏者的音樂表現力越來越受到重視。相比于鋼琴獨奏,雙鋼琴演奏更在意的是兩位演奏者之間的配合,而這種合作必須基于對作品的深刻理解。如果兩名演奏者無法理解作品的內涵,把演奏的重點放在各自的鋼琴技巧的表現上,便會出現各自彈奏,兩架鋼琴融合不到一起的狀況。因此,雙鋼琴演奏是在充分理解作品內涵的基礎上進行的,也可促使兩位演奏者在不斷交流中加深對作品內涵的理解。當演奏者完全理解作品內涵時,音樂表現力自然會展現出來。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發現,雙鋼琴演奏不僅可以解決在鋼琴獨奏中經常出現的節奏、速度等技術問題,還可以從多方面提升演奏者的音樂綜合能力。因此,重視雙鋼琴演奏形式,對不同程度的鋼琴演奏者進行不同程度的雙鋼琴演奏訓練,必定會對我國鋼琴演奏事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潘珅,付禾.淺談雙鋼琴的演奏技巧[J].戲劇之家,2016(1).
[2]王育霖.試論雙鋼琴教學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15(12).
[3]李禎玉.探討雙鋼琴演奏在鋼琴演奏中的重要性[J].戲劇之家,
2015(10).
[4]劉國林.談雙鋼琴演奏中的合作[J].樂器,2012(2).
作者簡介:劉圓夢(1997-),女,漢族,江蘇徐州人,學生,本科在讀,江南大學音樂學(師范),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