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摘 要】《在文化中選擇》是新課程高二思想政治必修三即《文化生活》第四單元第八課第二框的內容。根據新課程的理念,本文將從五個方面對這一課的教材進行分析,力圖通過對教材的分析,幫助老師更好地掌握本框內容,以便在教學實施中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 教材分析 《在文化中選擇》
一、本框課程標準的分析
內 容 目 標 提 示 與 建 議
四、發展先進文化
4.12辨析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表現,把握大眾文化的豐富內涵,認識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各種負面的文化現象,如宣傳暴力、色情、頹廢思想、偽科學,以及封建文化的各種表現等。
◆辯論:流行文化作品和經典文化作品的價值。
◆在我國現代化進程中,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避免文化發展的誤區。
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是思想政治課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因此分析本框內容首先要弄清內容標準的要求。
第一,從教材應包括的內容看,內容目標里的關鍵名詞和提示與建議中的各項活動表明教材內容包括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先進文化的含義、表現、影響;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存在的原因;理解加強文化建設的必要性。在提示與建議中第一條指出“各種負面的文化現象,如宣傳暴力、色情、頹廢思想、偽科學,以及封建文化的各種表現等?!边@些現象的列舉,目的是為了方便學生分辨清楚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這次本框學習的重點,又是教學難點。
第二,從教學應實現的目標看,根據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和學生已有認知基礎,本框目標可定為:了解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先進文化的含義、表現、影響;了解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存在的原因;理解加強文化建設的必要性。把握四類文化的本質,學會辨別不良文化與優秀文化;自覺抵制不良文化,參與優秀文化。樹立崇尚先進文化,反對落后、腐朽文化的態度;形成支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觀念。
第三,從教材呈現方式看,圍繞各種負面的文化現象,如宣傳暴力、色情、頹廢思想、偽科學,以及封建文化的各種表現等。通過圖片、案例、活動探究等方式呈現教材內容。重點是要幫助學生辨別不同性質的文化。
二、本框內容邏輯結構的分析
第一,宏觀分析:首先,從本框所屬單元的宏觀結構出發?!端枷胝?·文化生活》全書共分為四個單元:“文化與生活”、“文化傳承與創新”、“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用下面一個簡單的圖示表示這本教材的基本邏輯線索。文化是什么→文化怎樣傳承→我們怎樣看待文化→我們怎樣建設文化。其次,從本框所屬課的宏觀結構看,我們需要在紛紜復雜的文化生活中學會理性選擇,選擇后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即引出第九課。
第二,微觀分析:第八課“在文化中選擇”的邏輯結構。本課的邏輯結構是:文化生活豐富多彩,但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蔓延其中,危害著社會。所以我們需要提高辨別不同性質文化的能力,增強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接著分析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及其危害——然后結合前面的內容分析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今天仍存在的原因——由此推出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各種文化總是相互交織、相互激蕩的,在今天這種現象更為明顯。而在這紛紜復雜的文化現象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科學的、正確的。
三、教材與現實生活、社會實踐的關系
“在文化中選擇”的內容是與現實生活和學生的社會實踐密切相關的。大眾傳媒和現代文化產業的迅速發展,使文化生活色彩斑斕。學生們參與到形式多樣的文化生活中。在各種文化生活中,一些落后文化,腐朽文化蔓延在其中。由于中學生缺乏豐富的社會經驗,辨別各種性質文化的能力也不成熟。所以要想提高學生辨別不同性質文化的能力,增強學生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就必須學會在文化生活中做出正確的選擇。
四、本框重難點分析和把握
重點: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表現和影響。
依據:從課程標準來看,課程標準對第八課第二框《在文化中選擇》的基本要求是:辨析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表現,揭示其社會危害性,探討正確面對的態度和有效抵制的辦法。
從理論本身來看,文化生活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置身于色彩斑斕的文化生活中,我們總要面對各種選擇。所以如何正確辨別不良文化和優秀文化就顯得格外重要。而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都屬于不良文化。
從社會實踐來看,在現實生活中,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在尋找各種機會蔓延,污染文化環境,危害社會。越是追求多彩的文化生活,越需要提高辨別不同性質文化的眼力。
從學生實際來看,高二學生已經開始參與到文化生活中,對各種文化有了感性認識。由于自身經驗有限,這些感性認識還沒有達到理性的程度,不免會受到一些負面信息的影響,看法有所偏頗。
把握:從內容方面來看,針對重點多列舉貼近學生生活的事例。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學生們接收到的文化信息越來越多。選取學生們身邊熟悉的文化現象,便于學生理解教材觀點。
從呈現方式來看,針對重點可選取事例用對比的方式展開教學。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都是不良文化,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通過對比,緊扣教材知識點,學生易于理解辨別。
難點1:落后文化與傳統習俗的關系。
依據:這個知識點本身不難掌握,但是因為落后文化大多變現為傳統習俗,而傳統習俗中混雜著不良文化和優秀文化,所以學生往往難以辨別,或者簡單地認為傳統習俗都是落后文化。
把握:從內容方面來看,教師可以列舉一些傳統習俗讓學生辨別落后文化和傳統習俗者的關系。例如:通過列舉一些良好的習俗,如清明節懷念失去的親人,說明傳統習俗并非都是落后文化,又通過列舉一些看似合理的不良習俗,如清明節燒紙,說明傳統習俗中混雜著落后文化。這些相類似的例子都能幫助學生正確辨別落后文化的傳統習俗的關系。
從呈現方式來看,由于學生對一些傳統習俗比較熟悉且也形成了一定的認識,所以針對這個難點教師可選取事例用討論探究的方式突破,顯現出相應的材料,帶領學生提出疑問并自主探究原因。使學生參與其中,在探究中解決難點,。
難點2:落后文化與腐朽文化的差異。
依據: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都屬于不良文化,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學生很難單單從兩者的表現做出區分。
把握:從內容方面來看,對于這個難點,教師可以通過分析這兩種文化所產生的根源,以及一般危害的大小,說明其本質上的差異。從而解決學生思想上的困惑。
從呈現方式來看,教師應利用表格的形式進行歸納總結。因為學生比較容易從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表現上認識兩種文化的不同,但是在實踐的應用中常常難以區分,因此有必要從兩種文化的本質以及危害上面進行歸納總結,以便學生在生活中能準確區分。
五、對教材內容和呈現方式的評價及處理建議
從整體上看,本框內容的呈現方式空間上較為貼近學生生活經驗。亮點有三:從理念層面看,本框教材內容設計蘊含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理念。包含政治認同,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蘊含理性精神,如理性辨別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理性地在文化生活中做出選擇;涵蓋法治意識,如使學生了解到腐朽文化是違法犯罪的;包含公共參與,如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從具體內容來看,注重生活主題和學科知識的有機結合。文化生活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一些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蔓延在學生周圍,對其產生不良影響。因此學會在文化生活中選擇,是學生成長發展所必須,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從呈現方式來看,首先,符合學生的心理邏輯結構,在第二目講解腐朽文化定義時更為突出,腐朽文化是什么比較抽象,易與落后文化相混淆,教材設計充分考慮到這一點,以腐朽文化在生活中的具體表現來說明什么是腐朽文化。便于學生內化書本知識。其次,案例和漫畫的呈現方式緊貼學生生活實際,符合學生認識規律。
但該教材設計仍有不足的地方,分析和建議如下:從內容上看,本框主要講在文化中選擇,既然要選擇就應該表明要選擇什么樣的文化,不選擇什么樣的文化。在本框最后提出要“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但在教材中涉及健康文化和先進文化的內容并不多,這樣容易導致學生區分不清這些概念。建議以對應的方式,把落后文化與先進文化,腐朽文化與健康文化的內容整合起來。繼而讓學生了解到這些文化的性質,在以后的學習中接觸到流行文化,主流文化這些概念時不易混淆。從呈現方式來看,幾幅漫畫都比較老套,沒有根據新現象的出現及時更新。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 (實驗 )[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編寫組.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3]課程教材研究所思想政治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思想政治(3必修)文化生活教師教學用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4]朱明光.這是一門什么課程(上)文化生活解讀[J].教育科學論壇,2007,2.
[5]朱明光.這是一門什么課程(下)文化生活解讀[J].教育科學論壇,2007,3.